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外国文学的网络化与文学教育的大众化

    作者:邹建军 刊期:2008年第02期

    文学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基础;如果没有合理而充分的文学教育,文学创作也许是贫血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也许是薄弱的;因为文学教育不发达,文学创作队伍后继乏人,文学批评与研究也没有读者与对象。

  • 地母

    作者:凸凹 刊期:2008年第02期

    林徽因有大美。她不仅是杰出的建筑学家,也是卓有特点的文学家。小说感性,诗歌清奇,散文典雅,占尽了天地灵气,令人生妒。岂止人妒,天也妒的,仅活了51岁,且身体柔弱,大美之形,苦与忧并。

  • 避署山庄初记

    作者:刘向东 刊期:2008年第02期

    祖祖辈辈生活在避暑山庄的外面,在雾灵山上六千尺青峰之上远远地望着它模糊的身影。把它想象成天堂。 当山庄的大门蓦然打开,捏着门票探头探脑的我朝里一望,一切都是陌生的,置身其中,似乎仍然只能想象它,并不能真正进入它,因为众多真实的意图已经被它的主人带走了。细节也已经随风而去。

  • 上世纪的“美妙”词语

    作者:杨新雨 刊期:2008年第02期

    人在精神方面的成长,究竟缘于怎样一些因素?细想之下,就觉得这实在是一个神秘难解的问题,许多幽微的体悟似乎可感可触,却难以达到清晰的透视。于是不免生出喟叹,人生的内容终究是难以穷究吧。

  • 沈从文先生的一把椅子

    作者:陈建功 刊期:2008年第02期

    沈从文先生是大作家,可他的工作关系不在作家协会。众所周知的原因,解放后,他先后在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做事,1978年以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做事。不过,沈先生的妻子张兆和先生,倒是中国作家协会的干部,退休前,是作协所属《人民文学》杂志社的编辑。

  •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罗敷形象

    作者:赵卫东 刊期:2008年第02期

    罗敷是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的女主人公。文本中叙述了她的这样一个故事:年轻貌美的罗敷与五花太守在桑中陌上邂逅相遇,面对当权者的无礼调戏,罗敷利用自己的聪慧和机智,进行了巧妙的反击,维护了自己的女性尊严。然而,围绕罗敷这一形象,《陌上桑》的传统主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质疑,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罗敷形象身份的认定。

  • 评《诺贝尔文学奖西方获奖群研究》

    作者:张雷宇 刊期:2008年第02期

    作为文学皇冠上最耀目的明珠,“诺贝尔文学奖”白1901年设立以来,已成为众多热爱文学、致力于文学创作的文人作家们一生追逐的梦想。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蟾宫折桂,这是一条多么艰辛、布满荆棘的小路,又是一条多么光荣、神圣的道路。一百年来,那些有幸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们,更成为文学殿堂中的幸运儿.广泛地受到了人们的敬仰和...

  • 陶渊明的诗意人生综述

    作者:王波平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一直以来,多把陶渊明看成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一位“田舍之翁,闲适之祖”(陈沆《诗比兴笺》),一位淳朴天真的“羲皇上”(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鲁迅先生对陶渊明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说“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

  • 底层关怀与人性剖析

    作者:苏也 刊期:2008年第02期

    “底层问题”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一种令人咋舌的速度疯狂滋长着。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这个快速向工业化转型的特殊时期,眼下最普遍,最广泛,最典型的底层似乎就是中国传统的农村了。经济的过快发展,无疑会给社会带来动荡不安的心态,在经济大浪的冲击下,人们似乎还来不及去思考身边发生的许多问题。

  • 胡风其人其事其文简论

    作者:沈丹 周巨安 刊期:2008年第02期

    今胡风先生已逝世二十多年,宋代苏轼怀念亡妻时讲:“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而胡风先生逝世已是多年了,更叫人去思量、去难忘。我们作为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怀念他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拿起手中的笔去纪念他弘扬他,让其精神不老,思想不灭。胡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翻译和诗人。

  • 安妮宝贝小说语言艺术探析

    作者:杨谨瑜 海刚 刊期:2008年第02期

    安妮宝贝,1998年开始在互联网上发表小说,属于网络成名转向纸质媒体发展的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彼岸花》、《二三事》、《莲花》,小说集《告别薇安》、《八月未央》,散文集《清醒纪》、《蔷薇岛屿》等。作品题材多围绕宿命、告别、自由、飘泊等命题思考,反映工业化大城市中游离者的生活、具有自省意识的人的状态。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竹”意象

    作者:张波 刊期:2008年第02期

    阅读过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咏竹或诗词中涉及“竹”意象的的读者,大抵会注意到其对“竹”意象叙述,多写竹的正直、高洁、坚韧等品格,或于竹前月下饮酒作诗、或与竹影清风共享隐逸乐趣。在这种有趣叙述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寓意?儒家文人通过这样的叙述,试图向读者传达怎样的一种价值观?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分析,揭示出它所隐含的观念。

  • 陶渊明的率真魅力及对人生的彻悟

    作者:岳小霞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一、自然、率真的人格魅力 诗人自幼受儒家的传统教育,深谙儒家“学而优则仕”、“治国平天下”的用世思想,但老庄思想和魏晋玄学的宅心玄远、清淡无为、旷达超然对他的影响是很深的,然而陶公的人格理想决不同于魏晋其他士人,如:嵇康的“佯狂”,

  • 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关于风俗的描写

    作者:刘兰英 刊期:2008年第02期

    风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群体意识构成的风俗习惯,具有很强的渲染性和感染力。从作家本身来说,生活在某一地域,他们的情感和意识必然受到该地群体风土人情的熏陶,其作品必然带有某地特殊生活习俗的烙印。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是作家创作需要撷取的生活素材,独特的传统的生活风尚又是作品深广的文化背景。鲁迅生长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吴越文化的...

  • 新闻美学与和谐社会

    作者:孙玉凤 刊期:2008年第02期

    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是人的天性。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都集聚着人类的审美心理。评判美也有很多标准,其中评判形式的审美标准被称为形式美法则。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提炼、概括出来的能引起人的审美愉快的形式的共同特征,主要有整齐、对称、均衡、比例、节奏、调和、对比、和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