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美学:在学问与人生之间——朱立元教授访谈录

    作者:乔东义 刊期:2007年第2X期

    我认为美育与艺术教育不完全一样,艺术教育不能完全取代审美教育。现在许多学校艺术教育是抓了一些,也经常举办一些艺术活动,如歌唱、美术、书法、舞蹈、钢琴器乐等活动,但多数还停留在考量技巧、技法的层面上,或仅仅是为了在各种艺术竞赛中争名次,得奖状,以及其它一些外在的东西。对于美育本身的认识,大多还是不自觉的。

  • 山里的情话

    作者:陈幼民 刊期:2007年第2X期

    陕北这地方很怪,既传统又开放,人们对于性,并不认为是见不得人的丑事,相反,男女之间的嬉戏、调情,就像吃饭穿衣一样,成为生活里不可缺少的内容。他们以欣赏甚至张扬的方式,把这生命中最原始最本真的情感直白宣泄。

  • 穿透生命的物质

    作者:陈启文 刊期:2007年第2X期

    <正>石头用了多少石头,多少血,多少铁用了多少火,我才被制造好——(希腊)奥·埃利蒂斯石头这玩意儿,还用得着我在此饶舌么?然而我要说的不止是石头,还有一个叫石头的人。对,他是个进城务工的农民,是我们在建

  • 美丽农事

    作者:江少宾 刊期:2007年第2X期

    <正>锄禾在乡下,锄是一件再朴实不过的农具。而在所有的农具中,锄也最早见诸于诗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可见有着2000多年沿革的锄很早就出现于先人们的生活,并引起了先人们的高度关注。锄,从金(铁);从助。意思是锄是铁做的,用以帮

  • 哑巴补鞋匠

    作者:谢志强 刊期:2007年第2X期

    <正>早晨,我醒来的时候,发觉旁边的枕头空着,我却顿时想到哑巴补鞋匠。随即,听到钥匙在门锁里旋转的声音。妻子两手拎满了大小塑料袋。我说你咋买了这么多菜。妻子说你忘了今天是啥日子了。

  • 油灯

    作者:苏北 刊期:2007年第2X期

    <正>突然一下停了电,老婆找来一只旧碗,用油浸了一条破棉线。为我做了一只简易的油灯。我继续在灯下读书。读的是海伦·凯勒。"在所有的感官之中,我相信视觉定然是最使人快乐的。"这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最后一句。

  • 政治对文学的挟持例析

    作者:程锦 刊期:2007年第2X期

    <正>在中原文坛上,有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两个卓有成效的作家:姚雪垠和张一弓,他们的创作路数绝不相同,但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他们二人为了生存和发展,都不得不求救于一种文化传统。求救的方式相异,而结果却是极为相似。他们二人都

  • 朦胧诗及其主体意识的体现

    作者:饶洁 刊期:2007年第2X期

    <正>中国新诗在经历了动乱之后,可以说是濒临绝境,在走着一条越来越窄的道路。"四五"天安门运动的爆发,不仅召唤出几代"归来的诗人",而且还哺育了一群自觉疏离中心意识形态和传统美好的诗人,即"崛起的诗群"。

  •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巴赫金狂欢化理论

    作者:徐芬 刊期:2007年第2X期

    <正>如果对纷繁的巴赫金思想进行一番解读,我们可以得到三个内核,即复调小说理论、对话学说和狂欢化诗学。现在很多中国学者将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解释中国当代的大众文化,我认为这其中有着一定的误读。为了阐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看

  • 命制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研究

    作者:黄霞 刊期:2007年第2X期

    <正>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渗透到语文课程的方方面面,而体现得最为充分的就是综合性学习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五方面内容,且已纳入语文教材体系。

  • 从三首风诗看《诗经》的典范意义

    作者:龚贤武 刊期:2007年第2X期

    <正>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境界是情趣和意象的完美融合,能做到情趣和意象完全契合,混化无迹固然完美,但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这二者在具体作品中往往有程度上的差别,有以情趣胜的,有以意象胜的,也不乏情趣和意象的吻合达于极致的。而在作为

  • 郁达夫早期小说的创作风格

    作者:邓明菁 刊期:2007年第2X期

    <正>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很有特色的作家,他那自传式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作品,至尽仍不断引起人们的兴趣;他坎坷不平的一生以及最后的不幸结局,更经常引起人们的嗟叹与悼惜。郁达夫早期的小说充满着个

  • 由《荷花淀》散文化结构看文学的继承与创新

    作者:姚中旺 刊期:2007年第2X期

    <正>文学的发展既需要创新,但同样也需要继承。中国悠久的发展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学内涵,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任何一个时代文学的发展,都可以在其身上找出或多或少的前一个时代的印记。尽管在新的时代里,创新的东西越来越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八

  • “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正解

    作者:周苇风 刊期:2007年第2X期

    <正>《论语·阳货》:"子曰: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在封建社会,孔子的这句话成为歧视妇女的"理论根据",一提到"小人",则必联想到"女子"。对此,鲁迅先生辛辣地讽刺道:"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鲁迅《关于妇女解放》)五四运

  • 温庭筠与李商隐诗歌之比较

    作者:胡翠琴 刊期:2007年第2X期

    <正>当明月悄悄爬上晚唐的星空时,我们依然能够清晰地发现,浩瀚无垠的夜空下有两颗星星显得格外耀眼夺目,他们就是温庭筠、李商隐,人称"温李"。就诗而论,温李的齐名除了诗文创作成就上的因素之外,还有他们诗歌风格的相近,其实此二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