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省级期刊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杂志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31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亮鉴、稽古、学术研究、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4-8697
国内刊号:34-1312/K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8122
总被引量:2725
H指数:10
  • “金陵三杰”之柳子谷书画精品赏析

    作者:吕珺; 毛传寿 刊期:2018年第10期

    柳子谷先生是20世纪著名的书画家,享有"板桥第二""画竹圣手"的盛誉,与徐悲鸿、张书旂一起并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2016年是柳子谷先生诞辰115周年,也是他逝世30周年。为隆重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大师,先生的家乡——江西玉山在县博物馆内设立了柳子谷纪念馆,收藏、展示、研究先生经典的艺术作品及其传奇的艺术人生。文章遴选了纪念馆收藏的...

  • 复旦大学博物馆馆藏铜镜精粹

    作者:麻赛萍 刊期:2018年第10期

    复旦大学博物馆以收藏中国古代陶瓷器、青铜器、甲骨、台湾原住民文物以及现当代书画为特色。馆藏的47面铜镜涵盖了中国铜镜发展史的各个时期,不乏各时代标准器乃至精品。这些藏品一方面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为培养文博专业学生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教学标本;另一方面则可用于向大众进行展览展示,发挥其文化价值。

  • 明祖陵神道石刻设置年代的探索——兼议洪武朝石刻的龙凤纹样

    作者:秦士芝 刊期:2018年第10期

    文章根据明代诸陵神道石刻及史籍方志记载,探讨了祖陵神道设置年代,并分析了明洪武朝早、中、晚三期神道石刻的龙凤纹样。

  • 《龙藏寺碑》的艺术风格及其历史启示

    作者:董文强 刊期:2018年第10期

    隋代书法以《龙藏寺碑》为代表,其融会南北书风之众长,开初唐一代书风,有"隋碑第一"之称,艺术魅力影响深远。《龙藏寺碑》南北书风融合的特质,启示着当代书法仍然要以碑帖融合为书法学习和创作的至上之路。

  • 广西考古发掘8万年前旧石器时代遗址

    刊期:2018年第10期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百门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工作目前正在紧张进行。6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向外介绍称,通过发掘和比对,初步推断遗址距今8万至10万年。百门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凌云县百门屯,发掘面积约200平方米,出土少量打制石制品,主要为砍砸器。该遗址为凌云县首次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的年代对凌云县历史年代的重新确...

  • 安丘石刻

    作者:周丽华 刊期:2018年第10期

    安丘石刻艺术历史悠久,自汉代开始,董家庄汉画像石墓雕刻艺术让世人惊叹。石刻的种类按照用途大致可分为陵墓石刻、宗教石刻、建筑石刻、民用石刻。陵墓石刻在古代是按照级别严格划分的,墓室以及地表墓碑、石人、石马等都有迹可循。董家庄汉画像石墓的墓主是东汉青州刺史孙嵩,刺史相当于现代的省部级,丧葬制度必须严格遵守规制。安丘城西南明代...

  • 清官楷模施世纶

    作者:施恒忠 刊期:2018年第10期

    文章介绍的施世纶,在清初收复宝岛台湾的这一历史大业中,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参与者。施世纶为官后,为民着想,勤于政事,廉洁清正,深受百姓的爱戴。文章探讨了其在诗文方面的影响及历史定位。

  • 若干金朝宫廷(制造册宝所)玉项饰的考证与鉴赏

    作者:林振山; 林嘉木 刊期:2018年第10期

    文章从累丝工艺、银鎏金编织、锤揲工艺、多层透-镂空玉雕工艺以及烧蓝纹饰、玉雕纹饰图案和鎏金成色、玉饰的沁色等方面考证了三组十二件玉项饰为金朝宫廷(制造册宝所)玉饰,填补了我国金朝宫廷(制造册宝所)玉项饰的空白。首次发现并定义了春水-秋山玉,即既有春水玉的水(湖)和水禽(偏左边),也有秋山玉的山和鹿羊(偏右边)。以银鎏金锤...

  • 清宫玻璃底版的玻璃及药膜的科学分析

    作者:徐彩兰; 刘建宇; 侯佳钰; 曲亮 刊期:2018年第10期

    清宫玻璃底版是重要的历史文物,不仅其本身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底版中记录的历史内容更是历史和文物研究的重要材料。然而由于时间久远、存放环境不理想等原因,清宫玻璃底版受损严重,需要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案对其进行全面防护。文章以科学地保护清宫玻璃底版为目的,通过对清宫玻璃底版的玻璃材质及玻璃表面药膜的科学分析,发现清宫玻璃底版的玻璃...

  • 浅析孟臣壶的艺术形象特征——以闽南地区发现的“孟臣”款紫砂壶为例

    作者:王丰丰 刊期:2018年第10期

    惠孟臣作为我国紫砂史上重要的制壶艺人,占据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对后世尤其是闽南粤东影响甚为久远,甚至成为闽南地区对紫砂壶的代称;但文献资料对其人记述甚少。文章从搜集整理的闽南地区100多件"孟臣"款紫砂壶的标本资料入手,对其特征和艺术形象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对闽南孟臣壶盛行的原因进行探究,以此分析惠孟臣制壶风格特点及存在的社会背...

  • 青铜阳燧的衍变:从祭祀取火到风水吉祥物

    作者:余明辉 刊期:2018年第10期

    阳燧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这类器物比较少见,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常被误为铜镜、器盖,甚至直接称之为铜弧面形器。目前关于阳燧的研究集中于技术层面,如阳燧的合金成分、光学原理、铸造技艺等,至于阳燧文化内涵则少有涉及。文章将已命名为阳燧的器物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历史文献相结合,尝试对阳燧的衍变历程以及文化内涵进行粗浅的探讨。

  • 浅析莱州南五里村墓室壁画的艺术特色

    作者:孙纬陶 刊期:2018年第10期

    文章以2012年于莱州南五里村出土的墓室壁画为研究对象,结合壁画的传统表现方法,深入分析了该组壁画在造型、线条、构图等方面的特点,反映出该壁画独特的艺术价值,以期引起更多美术工作者对于这组墓室壁画绘画方面的研究与分析。

  • 建宁元年诏书作环耳鼎鉴赏

    作者:王保伟 刊期:2018年第10期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是中国古代社会手工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实名制。它以"物"为载体,"名"为媒介,整合社会资源,确立了制造者、监造者以及各生产机构之间对产品的质量责任关系。从战国中期开始,各国普遍在器物上实施刻记制作者名字的勒名制度,一直被历代所传承沿用,这是我国封建社会早期手工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体现,对提...

  • 千年珊瑚万年红——红珊瑚鉴赏

    作者:张畅 刊期:2018年第10期

    红珊瑚历史悠久且被中国人广泛使用,是佛教"七宝"之一,按等级分为阿卡、莫莫、沙丁。红珊瑚属于钙质珊瑚,其独特的生长纹路与其他角质珊瑚和仿品有着本质区别。由于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因此具有珍贵性、稀有性以及较高的收藏价值。

  • 国家名片上的安徽风光

    作者:苏芃芃 刊期:2018年第10期

    安徽,简称"皖",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行了多套包含安徽名胜的邮品。这些邮票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安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带动了安徽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兼具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非常适合集邮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