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省级期刊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杂志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31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亮鉴、稽古、学术研究、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4-8697
国内刊号:34-1312/K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8122
总被引量:2725
H指数:10
  • 九华山化城寺“禁谕碑”略考

    作者:何翔彬; 石琴 刊期:2018年第04期

    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始建于唐代,在藏经楼前院落内,遗存有明清时期禁谕碑、禁约碑记等碑刻10余通,主要有明巡按直隶监察使司、徽安道,清代江南布政使、藩台府宪、池州府、池宁太道、青阳县等明清时期的地方官府为维护九华山佛教名山形象、革除陋习、保境安民等公示禁谕勒石碑刻.这些“禁谕碑”反映了明清时期九华山的现状,同时也体现了地方官府在...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安徽出土窖藏元代金银酒器初探

    作者:王小文 刊期:2018年第04期

    从大量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中可以看出,在发达的手工业与日渐成熟的商品贸易影响下,金银器在宋元时代已经形成一个成熟且独立的制造、销售体系,此时是金银器皿从皇家贵族走向民间、从单纯模仿到形成中原本土特色并逐渐成熟的时代.与宋代正统中原文化不同,元代是少数民族统治政权,因便于携带、坚固不易碎的特点,草原游牧民族对于金银器一向钟爱...

  • 千丝异彩 百纳河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藏织绣展精品初探

    作者:高文静 刊期:2018年第04期

    文章主要介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丝绣撷英”织绣展的部分展品,依据展线对其中的重点藏品进行简单的介绍、探源与梳理,使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此展览的主要脉络,同时对部分展品的来源、技法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也为对丝绣艺术感兴趣的专家学者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料.

  • 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植物纹赏析

    作者:刘榴 刊期:2018年第04期

    明清时期的景德镇官窑,尤其是清代前期,其瓷器生产在装饰技法、题材、风格上都达到了炉火纯青、极度繁荣的境界.植物纹是我国瓷器传统装饰纹样的常见题材,包括了莲花纹、宝相花纹、牡丹纹、瓜果纹、卷草纹、缠枝纹、折枝纹等多种,在官窑瓷器中表现不仅题材丰富多彩、纹饰精致美观、技法细腻巧妙,更注重纹饰寓意的吉祥,牡丹的富贵、莲花的高洁、...

  • 匠心独运 精妙绝伦——岳西馆藏元代青白釉瓷枕赏析

    作者:陈惠荣 刊期:2018年第04期

    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岳西县出土的元代青白釉瓷枕特点的分析,反映出元代瓷枕趋向于精雕细镂,尤其是景德镇青白釉镂雕瓷枕造型独特、技艺精湛.

  • 三明市博物馆馆藏将乐窑青白瓷明器浅析

    作者:苏雅文 刊期:2018年第04期

    宋代将乐窑业发达,陶瓷产品丰富多彩,主要烧制日用生活饮食器皿如碗、盘、碟、执壶、盏等产品,同时兼烧一些明器产品.三明市博物馆馆藏有部分宋代将乐窑明器,分为炊厨、墓俑、谷仓等类型.这些明器从胎、釉、造型上看,基本符合将乐窑的特征.明器的产生并且流行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有关,宋代将乐随葬明器不仅揭示了当时人们的丧...

  • 博聚众善兴佛造影——兼论博兴县博物馆馆藏造像中的河北元素

    作者:姜颖君 刊期:2018年第04期

    博兴县北朝时隶属古青州.博兴县博物馆馆藏佛教石刻造像中既有青州本地造像的风格特点,也发现有明显的河北元素,如双身像像座与神王像座.博兴县博物馆馆藏太子像与上海博物馆馆藏太子像具有极高的相似度,纵观山东各地出土的太子像,是青州造像对河北定、邺地区思惟像的吸纳、融会与本土化改造的产物.博兴县博物馆馆藏龙华寺遗址出土北朝菩萨立像,...

  • 一面宋代彩绘镜真伪的识别

    作者:秦慧 刊期:2018年第04期

    文章对一面保存完好、体形较大的彩绘镜进行了鉴赏,并对铜镜上的彩绘进行了分析,认为彩绘应当是今人新绘,即所谓老镜新工,而且明显是以宋佚名《蕉荫击球图》为蓝本.

  • 霍邱汉代铜镜简述

    作者:张运锋 刊期:2018年第04期

    霍邱历史悠久,地处江淮之间,西接中原之地,汉代时经济繁荣,境内汉代遗存较多.近年来霍邱发掘了一批汉代墓葬,铜镜在出土文物中具有代表性.文章从中国铜镜的历史入手,结合霍邱地理和历史,选择几件具有代表性的铜镜,简述霍邱汉代铜镜的面貌.

  • 元代梵文咒语铜镜初探

    作者:马晓燕 刊期:2018年第04期

    铜镜是古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具,我国古代铜镜的主要样式为圆形,从齐家文化时期到清代都有圆形铜镜,随着明清时期玻璃镜的大量生产,铜镜也开始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古代铜镜除了有鉴容之用外,由于制作精良,雕刻着华美的图纹和丰富的铭文,也极具观赏价值.

  • 九江出土青铜盉鉴赏

    作者:熊凯 刊期:2018年第04期

    2017年2月,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基建工地出土一件曲柄青铜盉,是具有群舒文化特征的典型器物,表明早在西周春秋时期江西九江地区就与安徽群舒文化有过交流.

  • 南宁市博物馆馆藏西周铜盘赏析

    作者:胡章华 刊期:2018年第04期

    南宁市博物馆馆藏的西周铜盘出土于武鸣元龙坡先秦墓葬,器形和纹饰与中原同时期类似,属西周晚期青铜器,由中原传入骆越地区,反映了先秦时期骆越地区与中原有着密切的联系,呈现出文化的相互交融与发展.

  • 许昌禹州新峰墓地出土铜带钩赏鉴

    作者:冀克强 刊期:2018年第04期

    许昌禹州新峰墓地出土许多不同形制的带钩,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社会信仰、审美情趣、服饰变迁、冶炼铸造、手工制造和地区经济实力,为我们今后研究这一地域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和重要依据.

  • 界首新阳城遗址出土“大泉五十”钱母范品鉴

    作者:赵冰 刊期:2018年第04期

    新阳城为春秋至三国时期遗址,其地出土一枚“大泉五十”铜母范,保存完整,铸造精美.“大泉五十”铜币是王莽新朝同行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铸量最大的货币.通过在新莽币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下,对“大泉五十”钱母范在新阳城铸造钱币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初步考证新阳城城址兴衰历史.

  • 大唐盛世开元钱

    作者:徐艳 刊期:2018年第04期

    开元钱自问世以来,在我国钱币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流传了1300多年.开元钱存世量大,版别形制千变万化,极为丰富.为深入研究中国货币历史、唐代金融发展及铸造技术等,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