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省级期刊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杂志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31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亮鉴、稽古、学术研究、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4-8697
国内刊号:34-1312/K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8122
总被引量:2725
H指数:10
  • 绣线传情——大连现代博物馆馆藏满族民间绣品纹样分类研究

    作者:张艳 刊期:2017年第11期

    大连现代博物馆的民俗类藏品中庋藏有数百件满族民间绣品,特色鲜明、种类丰富。从纹样上来看,包括人物故事类、吉祥祝福类、书法类、几何类四个大的类别。这些纹样题材体现了满族民间文化的艺术特色,寄托了满族妇女的美好情感和艺术审美取向,蕴含了满族历史、艺术、宗教、民俗等丰富信息。

  • 东方画圣——刘继卣笔下的艺术世界

    作者:刘振永; 孙大为 刊期:2017年第11期

    刘继卣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卓越的国画大师,其家学渊源,注重写生,广泛涉猎各艺术门类,把传统与现代、中与西及各绘画种类技法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刘继卣艺术技法全面,表现内容丰富,为万物传神写照,被誉为中国画坛上难得的一位全才画家。

  • 《鲲池书院张祖培课艺》笺释及其他

    作者:陈春玲 刊期:2017年第11期

    《鲲池书院张祖培课艺》现在宁波教育博物馆专题厅展出,是向杭州世界钱币博物馆馆长储建国先生借展的清代文物。本文从张祖培的生平、书法、课艺及他人对其课艺的圈点等方面出发,详细地介绍了这件藏品,从中可以了解明清时期读书人如何练字、如何写八股文,从而管窥明清的科举制度。

  • 浅析馆藏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嵌宝石金镯

    作者:邱晓勇 刊期:2017年第11期

    南京将军山沐氏家族墓地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的嵌宝石金镯,制作精美,宝石夺目,运用了镶嵌、锤鍱、累丝等金银加工工艺,体现出明代首饰独树一帜的艺术成就。本文拟从梅氏生平探究出土此对金镯的缘由以及明代金银首饰的特点,为我们展示明代首饰精细华贵、珠光宝气的奢华之美。

  • 元代黑陶俑鉴赏

    作者:赵昕 刊期:2017年第11期

    蒙元时期是中国空前的大一统时期,陪葬陶俑独具艺术特点。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四尊元代陶俑的鉴赏,了解元代陶俑的艺术造型特点和元代民间服饰流行特征。

  • 谈太湖馆藏汉镜及纹饰的构思与布局

    作者:孙永丰 刊期:2017年第11期

    汉镜品种繁多,工艺精湛,其纹饰更是种类多样,构思巧妙,神秘中突显雍容华丽。汉镜也是研究自秦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最珍贵的载体之一。本文选取馆藏的十二枚汉镜,从镜背纹饰的构成思路和布局技巧的角度去分析,得出几点粗浅认识,求证于文博读者,以便有更合理深入的探讨。

  • 浅议桂林存世的“鬼天启”钱币

    作者:肖凡 刊期:2017年第11期

    桂林地区常见一类特殊的天启通宝钱币,钱币界多称其为"鬼天启"。笔者对桂林所见的鬼天启依特征进行汇总整理,将其分出两大类型,并对其性质与铸地等进行探讨。

  • “辛亥名人——海南石刻遗墨展”解读

    作者:陈鸿辉 刊期:2017年第11期

    本文旨在通过对"辛亥名人——海南石刻遗墨展"的解读,介绍展览的筹备、展品情况以及展品背后海南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也启示着博物馆工作者要善于思考,捕捉展览题材线索,挖掘地方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同样可以做出一个成功的展览。

  • 宋代谷仓罐初探——以馆藏将乐窑青白釉谷仓罐为例

    作者:李昭梅 刊期:2017年第11期

    宋代制瓷业高速发展,全国地方性窑口处处开花。福建的将乐、浦城、建瓯等地生产了大量的观赏器、实用器及明器,而明器中以将乐窑青釉、青白釉谷仓罐独具特色。本文将撷取部分馆藏将乐窑谷仓罐进行赏析,同时对它的形制、装饰与当时的建筑风格、理学、盛行的佛教的联系作一个简要的阐释,以助于我们对谷仓罐背后的文化加以理解,从而更好地研究宋代...

  • 探究山东龙山黑陶装饰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来守英; 鲁莎莎; 毕传峰 刊期:2017年第11期

    山东龙山黑陶装饰艺术发展于龙山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部分,对于现代黑陶艺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在分析山东龙山黑陶装饰艺术的形成及其艺术所蕴含的文化表征基础上,对其在现代黑陶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进行研究分析,以促进现代黑陶艺术的创新发展。

  • 从莒地出土的陶器文字看中华文明

    作者:李金瑞 刊期:2017年第11期

    历史上的莒地,从商代姑幕、春秋莒国,到公元前431年先为楚国所灭,后为齐国所占,在漫长的时代变迁中孕育了古老的文化。20世纪中叶,从陵阳河遗址中出土的陶制大尊以及其上的"图形符号",更证明了早在数千年前,莒地的人民已经创造出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雏形。从文明的发展进程来说,文字是其诞生的重要标志;而从文字中折射出的莒文化更与今日流传于...

  • 甘肃华亭县谢家庙北朝佛教石刻造像窖藏性质分析

    作者:陈汭 刊期:2017年第11期

    本文通过对华亭南部安口镇武村铺村谢家庙社出土北朝佛教石刻造像窖藏现场及造像本身分析,认为这些造像是在北周武帝灭佛时,被人为砸毁。后来,人们将毁坏后的佛像碎块从不同的地方运送到今谢家庙集中瘗埋,采取了中国古代对废弃佛像常用的处理方式,即安葬佛像。

  • 北石窟寺165窟七佛造像艺术特色

    作者:董文强 刊期:2017年第11期

    北石窟寺是陇东高原地区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其中165窟是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以七佛造像为主。165窟是北石窟营造者精心设计的产物。七佛造像具有北方民族敦厚朴实、雄大粗犷的特点,但在粗犷朴拙中不失细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陇东地区的艺术特色,在佛教造像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 从文物印记追溯厦门历史名称的变迁

    作者:郑维明 刊期:2017年第11期

    历史上厦门岛曾有新城、嘉禾里、中左所、思明州、鹭岛等名称。文章以墓志铭、摩崖石刻、古地图等文物印记及历史人物为线索,探讨了厦门历史名称的演变。

  • 赫哲族人的万物有灵观——从馆藏的神偶看赫哲族的精神信仰

    作者:贺春艳 刊期:2017年第11期

    文本通过对佳木斯市博物馆馆藏的赫哲族神偶样式、特征、分类的介绍,探讨赫哲族人对神偶崇拜的原因及祭祀方式,进而阐述赫哲族人万物有灵的精神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