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省级期刊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杂志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31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亮鉴、稽古、学术研究、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4-8697
国内刊号:34-1312/K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8122
总被引量:2725
H指数:10
  • 馆藏清代刑罚通草画赏析

    作者:郑颖 刊期:2017年第08期

    通草画是一种绘制在由通草茎髓切割而成的薄片上的水彩画,其于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兴盛于广州地区,主要用于外销。通草画涉及的题材范围极广且多采用记实手法,向世界展示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仕宦生活、民风民俗等,是研究当时社会风貌的一手资料。本文通过对馆藏一套共十二幅刑罚通草画的赏析,探讨和分析了清代刑罚的种类、形制、犯罪生...

  • 铜镜背面的故事——馆藏宋、金时期人物故事铜镜鉴赏

    作者:刘娇 刊期:2017年第08期

    古代的铜镜具有无穷的魅力和独特的神韵,主要表现在背面的图案纹饰上。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唐代开始,铜镜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表现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纹饰图样。这些纹饰题材大多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神追求,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方面的诸多问题。这类铜镜也是最能吸引人们去鉴赏的一类铜镜,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故事镜。宋、辽、金时期的铜镜,虽...

  • 史前陶器精品鉴赏与品评

    作者:李楠 刊期:2017年第08期

    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智慧的祖先创造出了许多十分精致的陶器,其中就包括人面鱼纹彩陶盆、旋涡纹双耳彩陶壶和八角星纹彩陶豆等史前的精品陶器。这些陶器,不仅是我们国家陶器艺术的瑰宝,也是我们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见证,非常值得我们认识和了解。在本文中,笔者就将对人面鱼纹彩陶盆、旋涡纹双耳彩陶壶和八角星纹彩陶豆这三种精致的史前陶器进行...

  • 唐代跪拜俑与伏听俑考辨

    作者:李奕周 刊期:2017年第08期

    本文根据目前中国境内出土的唐代跪拜俑、跪伏俑或伏听俑等匍匐状随葬俑的形制和其在墓葬中埋藏地点的分析,认为唐代跪拜俑从隋代哭丧俑发展而来,一方面体现着森严的等级秩序,另一方面是对于墓主人的尊崇与哀悼之情的阐发,与《大汉原陵秘葬经》中提到的“伏听俑”内涵不同。而唐代侧耳贴地匍匐状的俑像与仰头跪式的俑像,是对于隋朝仰观伏听俑形...

  • 无锡华师伊夫妇墓出土印章考

    作者:李慧; 范健泉 刊期:2017年第08期

    无锡华师伊夫妇墓出土的四枚玉章,篆刻精美。本文根据文献重新隶定、梳理印章内容,同时证明印章作者分别为与华师伊时代相近的篆刻家陈公献和苏宣,且陈公献三枚印章更是海内独有。

  • 圣水岩庵石窟调查及相关问题探究

    作者:郑华 刊期:2017年第08期

    圣水岩庵为福建省三明地区唯一的石窟寺庙,庵内石造像做工细致,线条流畅,形象生动,且有明确纪年,为明代佛造像的断代提供了标尺,对研究三明地区明代佛教传播和石雕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 由鸠鸟杖首探寻汉代养老制度

    作者:李海艳 刊期:2017年第08期

    鸠鸟在我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史上一直是备受人们喜爱、关注,甚至是被崇拜的鸟类,它后来演变成了尊老、爱老这一传统美德的化身。到了先秦时期,鸠鸟的形象开始出现在制作的手杖的顶端,人们称之为鸠杖首或杖首。锦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汉代鸠鸟铜杖首为我们探寻古时候老年人的社会权益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牛鉴在治理开封黄河水患中的作为——以《汴梁水灾纪略》为据

    作者:林虹 刊期:2017年第08期

    历史人物牛鉴为官三十余载,担任过顺天府府尹、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官至正二品。社会上对他的评述主要集中在两件事上:一是他在河南巡抚任上时,尤其是道光二十一年治理开封水患期间的积极作为;二是在两江总督任上懈怠防务、仓皇逃遁、抚绥夷人等行径。前者颂声载道,后者受人指摘。本文以记载了道光二十一年开封黄河水灾情形及社会各界应对...

  • 试论战末至宋早青铜镜纹饰制作技术的演变——青铜镜雕版制范技术进化论(续)

    作者:罗郁松 刊期:2017年第08期

    本文以带特殊信息的铜镜图片和实物为研究对象,分析铜镜图片和实物上遗留的铸造痕迹,提出了“纹饰雕版制范及技术进化论”“青铜镜进化树根图”,阐述了战末至宋早青铜镜纹饰制作技术的演变。

  •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作者:史卓文 刊期:2017年第08期

    草叶纹镜是汉代主要流行的铜镜种类之一,其铭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出土实物和传世拓本研究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内容,将草叶纹镜铭文分为相思类和“日有熹”类两类。并通过铭文的书体由小篆到缪篆的变化,探讨了中国汉字作为方块字的演变。最后根据铭文内容的变化,分析了西汉草叶纹镜背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文化思想的变迁和汉代人们的精神...

  • 浅议两汉和宋代博山炉的联系以及各自的时代特点

    作者:王旭 刊期:2017年第08期

    秦汉时期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博山炉成为长生不老精神的寄托物之一。博山炉是两汉400多年的标志性器物,两汉之后因社会巨变博山炉逐渐退出主流社会。虽有个别博山炉器物出现,但数量极少。到了宋代,统治阶级提倡复古,博山盖式的炉子又一次大规模出现,数量多,器型变化多。但在宋之后不再出现,宋代成为它最后的篇章。

  • “金山正埠中华会馆给余满和的驳例助款收条”试考

    作者:黄翠芳 刊期:2017年第08期

    辛亥革命纪念馆藏有一张1913年(民国二年)金山正埠中华会馆给余满和的驳例助款收条。本文拟对收条中涉及的“金山正埠”“中华会馆”“驳例助款”“在码头缴验”几个内容进行考证。

  •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作者:蔺洲 刊期:2017年第08期

    景德镇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瓷器的胎体与青花发色有其鲜明的特征,胎体多粗糙,青花发色蓝中泛紫,这是由其制胎原料和青料使用的变化决定的。本文将从此三朝青花瓷器概况、胎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青花发色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 浅析元明两朝青花瓷器的青料变革

    作者:张德仁 刊期:2017年第08期

    本文以青料的发展——主要是官窑青花瓷器所采用的青料——为线索入手对元明青花之变革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并将元明各朝代的历史更替分为五个阶段加以阐释,即元代、明宣德时期、明成化至明正德时期、明嘉靖至明万历初年以及明万历中期之后,以获得较为清晰并具逻辑性的发展脉络,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 从外销水彩画看清代广式家具的西洋风

    作者:邓颖瑜 刊期:2017年第08期

    广式家具较早地吸收了西式装饰风格,19世纪外销通草画保留了广式家具西洋风的工艺特点以及变化过程,家具匠人融会贯通、开拓创新的理念,对于当今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