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省级期刊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杂志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31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亮鉴、稽古、学术研究、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4-8697
国内刊号:34-1312/K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8122
总被引量:2725
H指数:10
  • 一枝藏雪影 清白写芳心——梁九章生平考略及其《墨梅图》赏析

    作者:郑克祥 刊期:2017年第03期

    梁九章生活于清代中晚期的佛山,作为当地望族梁氏一族的成员,他素好文艺鉴赏,工画梅,喜爱收藏书法、奇石,在京为官期间结识了多位文人名士。辞官归乡后,他将自己多年集藏的书法碑帖,选取精者,摹刻上石,并以馆号命题为"寒香馆法帖"。佛山市博物馆收藏有其画作《墨梅图》,该画曾为其侄子梁元超收藏,画上有国荃、何翀、罗岸先等人题跋,对研究晚清...

  • 重读《携琴幽居图》

    作者:胡蝶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安徽博物院的院藏古代书画中,査士标的《携琴幽居图》(又为《抱琴幽居图》)有其独特的地位。近年来,该画多次出现在各类古代绘画展览上,为观众激赏、专家推崇,成了安徽博物院馆藏精品之一。2010年,《携琴幽居图》被国家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三百丛书》(中国经典绘画卷)收录为中国绘画经典。

  • 馆藏精品民国木印模赏析

    作者:盛荣红 刊期:2017年第03期

    泉州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东亚文化之都,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其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文物资源,其中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民俗文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许多民俗文物因不注重收藏、保护渐渐消失,因此,许多博物馆越来越重视对散落在民间的民俗文物的收藏。

  • 淮北市清代古井出土的青花小物鉴赏

    作者:赵童 刊期:2017年第03期

    2011年10月,淮北市区一口古井出土了一批清初青花瓷器。本文通过对清初历代青花瓷在釉色、造型、纹饰上的特征的认识,进而对这批出土青花瓷予以品鉴。

  • 宋代玉童子佩残件及其补全刍议

    作者:范源 刊期:2017年第03期

    2013年9月笔者见到了一件玉童子残件,卖家认为其当属明代,而笔者看童子系老件且宋代特征明显,和田玉料质,细润光洁,初步判断应为宋代玉童子而购入。经业内专家评定,该童子被选为2016年安徽省文物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玉器展"展品展出。

  • 真作赝与赝成真——浅议古石雕造像的鉴定方法

    作者:汉方 刊期:2017年第03期

    我国的高古(宋及宋以前)石雕造像的收藏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近年河北、河南、江苏、陕西等地陆续成立省级专项收藏协会、研究会,多地民间建起佛造像博物馆、石刻艺术馆。尽管大多数此类民间组织和场馆,仅停留在收藏、欣赏、展示的层面,但涌现出数量和质量方面相当可观的民间藏品实物,包括许多残碎标本,成为国营博物馆的有力补充,起到拾遗...

  • 安徽博物院馆藏先秦货币浅析

    作者:王育茜 刊期:2017年第03期

    安徽博物院自2015年开始进行铜质钱币的整理工作,梳理出了许多之前未进行详细登记的钱币,其中先秦钱币有近4000枚,以战国铸币为大宗,涉及楚、秦、燕、韩、赵、魏、齐等国货币,包括刀币、布币、圜钱等。文章以楚币为切入口,探讨春秋战国时期,作为楚国版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安徽境内的经济活动,并联系馆藏文物,探讨楚国对外贸易的情况。

  • 安徽六安新出土战国两汉铜镜鉴赏

    作者:高超; 汪欣 刊期:2017年第03期

    近年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六安市文物管理局的配合下,在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大卫观澜苑、金领欢乐世界、曙光二期工地上,发掘了一批战国至两汉古墓葬。墓葬形制多为竖穴土坑墓,平民墓居多,有一小部分墓葬早期被盗。从发掘情况来看,墓葬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但也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

  • “和式镜”鉴赏

    作者:孙立谋 刊期:2017年第03期

    安徽博物院于2013年阴历开春,精心举办铜镜展览,展品自西汉至清代涵盖1800余年间中国镜,遴选展出不同阶段具有代表性的精品之作153件。展品中有三件"和式镜"风格独特,题材新颖,工艺精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现试加探讨,以飨读者。

  • 论浙江德清出土原始瓷桶形卣和镂空长颈瓶的时代特征与地方特色

    作者:孙荣华; 施兰 刊期:2017年第03期

    桶形卣和镂空长颈瓶这两种原始瓷器物,分别在德清县武康的西周晚至春秋火烧山原始瓷窑址和战国的亭子桥原始瓷窑址出土,且资料丰富,说明这两种器形在当时是属于主要的制品之一。考古资料显示,前一类桶形卣,虽然随着时代的推移,器物的造型与纹饰也有所变化,但这类器形在西周晚至整个春秋时期是始终存在的,因此延续时间比较长。

  • 京、津、冀地区“官”字款白瓷问题浅析——以天津博物馆馆藏白釉碗为例

    作者:王朝辉 刊期:2017年第03期

    唐末五代、宋、辽时期的"官"字款白瓷是京、津、冀地区普遍出现的瓷器式样。随着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官"字款白瓷出土量的不断增大,其也成为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天津博物馆收藏的两件白釉碗便是"官"字款白瓷的代表性器物,其窑口应当为定窑,年代为北宋早期,"官"字款的性质很可能是用以区分民窑的符号。京、津、冀地区出土及传世...

  • 从唐代女子骑马俑说起

    作者:熊丽萍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从两件唐代彩绘陶戴帷帽骑马女俑谈起,试从女子戴帷帽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和唐代女子骑马出行春游、运动、狩猎以及娱乐等各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女子服饰的变化以及骑马的盛行,来凸显唐朝时期女子的精神风貌、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地位的提高。

  • 宋临汝窑刻花、印花装饰艺术探究

    作者:王延军 刊期:2017年第03期

    陶土在经过1200℃以上的高温窑变后,被定格在似玉非玉、温润美妙的品质上。临汝窑,始于北宋中叶,盛于北宋后期,其中豆绿、粉青、葱绿传世数量相对较多。笔者1984年进入汝州市(当时称临汝县)汝瓷一厂工作。当时的严和店宋代临汝窑遗址中,尚有大量的残片及成堆的匣钵、碎瓷片,每逢大雨,遗址旁边的河边上便露出很多有着精美图案的刻印花碗残片,...

  • 文房无此物 何处觅清欢——文房用具砚滴管窥

    作者:许建青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主要从命名、产生缘由、功能、发展历史、形制、质地、结构等方面来介绍古代的文房用具砚滴,让读者对于砚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 从《绘事发微》看唐岱的绘画艺术观

    作者:何海锋 刊期:2017年第03期

    文章以《绘事发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此著作部分篇章的分析,初步探析出唐岱的绘画艺术观,包含创作观、笔墨观、品评观、气韵观、人品观和功能观等六个方面。从这些艺术观来看,唐岱虽为清宫廷画师,却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理念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