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省级期刊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杂志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31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亮鉴、稽古、学术研究、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4-8697
国内刊号:34-1312/K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8122
总被引量:2725
H指数:10
  • 安徽省文物学会“国魂——中国古代名窑陶瓷展”隆重开幕

    刊期:2016年第05期

    4月24日上午,由安徽省文物学会主办的"国魂——中国古代名窑陶瓷展"在庐庆斋(合肥)古美术陈列馆隆重开幕。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展览开幕。安徽省政协常委、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邱江辉,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朱新中,安徽省文物局局长何长风,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文物学会理事长钱洲胜和近百位文物界的专家...

  • 安徽省文物学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在肥成立

    刊期:2016年第05期

    2016年4月24日,安徽省文物学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在合肥成立。古陶瓷鉴定专家李广宁、许国受聘为名誉主任委员,周京京受聘为主任委员。成立会议上,安徽省文物学会钱洲胜理事长为专委会领导成员颁发了聘书并讲话。他对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指出安徽省文物学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对加强组织建设、做好文物专业研究、提升学会学术水平和业务能...

  • 中国魂 中国梦

    作者:李广宁 刊期:2016年第05期

    在国际上,中国被称为"CHINA",其本义为:瓷器。瓷器是中国人创烧出来的,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考古资料证明:我们的祖先生产陶器的历史有1万多年,而生产瓷器的历史也有3000多年。早在商周时期,先人们在熟练掌握烧造陶器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用耐火的陶土在高温下烧造陶器,从而催生出瓷器来。商周时期的瓷器很不成熟,故而人们往往称之为釉陶、半陶...

  • 熠熠生辉的安徽古陶瓷器

    作者:周京京 刊期:2016年第05期

    春风抚柳,百花盛开,由安徽省文物学会主办、庐庆斋(合肥)古美术陈列馆和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承办的"国魂——中国古代名窑陶瓷展"与广大观众见面了。该展览展品的时代从商周到明清,揽括全国50余座古代名窑。很多器物是首次展出,质精品优,堪称安徽古陶瓷展览的一次盛宴。由于是安徽主办的陶瓷展,因此对安徽窑口的陶瓷厚爱有加。这次展出的安...

  • 标本:学瓷之本

    作者:马文娟 刊期:2016年第05期

    中国古代瓷器是收藏中一个重要的门类,亦是学习鉴定中不可或缺的一类。因其易碎,流传至今的完整器少之又少,且多数藏于博物馆和藏家手中,故大多数古瓷爱好者难睹其芳容!反而是流传下来的瓷片可以成为学习、鉴定瓷器的工具。特别是初入门者,通过对各类瓷片标本的收集,能够直接上手观察胎质、釉色,反复观察琢磨,辨明窑口,断定时代,从而达到学习、...

  • “高阳馆”款四系瓶赏析——兼谈宋元时期墨书款四系瓶的相关问题

    作者:王丹丹 刊期:2016年第05期

    铭文,最初指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它们往往记录了祭祀、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器主、铸造工匠等重要消息,故尤为考古、文物界重视。同时,铭文也泛指其他质地古器物上的文字,如金银器、砖瓦器以及陶瓷器。就陶瓷器铭款而言,明清瓷器常见有年号底款、堂号底款和吉祥语款,晚清民国瓷器又多见有诗文款,而元代以前的陶瓷器上铭款则极为少见,故而十分有...

  • 对一件南宋龙泉窑青瓷炉的修复

    作者:李华清 刊期:2016年第05期

    在这次"国魂——中国古代名窑陶瓷展"上,有一件修复的展品——南宋龙泉窑八卦纹青釉三足炉(见图1),是我在2014年上半年修复的。这件残器早年出自合肥市蒙城路改造的建筑工地(见图2、图3),造型别致,釉色精美。其残高6.2厘米,口径6.8厘米,腹径10.2厘米,腹部饰八卦纹,其中(山)、(火)、(泽)全缺,(地)、(天)各缺一半,缺一足,双耳均残...

  • 瓷绘大师王琦的一件早期精品瓷器鉴赏

    作者:徐海涛 刊期:2016年第05期

    谈到景德镇窑的民国彩绘瓷器,人们首先就会想起"珠山八友",这是当时景德镇最著名的一个瓷绘艺人团体。他们多数人从清代末期就画浅绛彩瓷器,入民国后再绘新粉彩。王琦是这个团体的首者。王琦(1888—1937年),男,号碧珍,别号陶迷道人,室名"陶陶斋",祖籍安徽,生于江西新建。其早年走街串巷,以捏面人为生,十三岁时来到景德镇后向邓碧珊先生学...

  • 泉州江加走木偶头鉴赏

    作者:张雅真 刊期:2016年第05期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的木偶艺术以形象生动、制作精美著称于世,而且线位布局合理,线规程序严谨,表演准确、细腻、传神、逼真,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表演大师摆弄掌中的木...

  • 扬州新出土汉镜赏析

    作者:魏旭 闫璘 刊期:2016年第05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铜镜的国家,齐家文化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汉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铁器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青铜日用品逐渐被漆木器、铁器所替代。虽然传统青铜铸造业日渐衰落,但铜镜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青铜铸造中的一个独特风景,并以其式样丰富、工艺精巧、纹饰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等特点,在中国古代铜镜铸造中独...

  • 试论明清时期的徽州玉文化

    作者:朱平 姚昱波 刊期:2016年第05期

    明清两代是徽文化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也是徽州玉文化发展的高速阶段,但由于玉器制作不属于徽商的传统经营范围且存世文物量较少,加之以往鲜有人重视和梳理,所以它的文化观念、成就和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等,至今很少有人作过系统的论述。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 “拂林狗”在中国唐代的流传——从洛阳壁画墓中出现的宠物狗谈起

    作者:商春芳 刊期:2016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对2012年洛阳市考古发掘中首次出现的"拂林狗"的考证,将此前文献中"拂林犬"与"猧子"的概念及转变因素加以阐述,证实这是源自东罗马帝国的同一种类的宠物狗,这两种名称的变化体现了唐代对外来物种本地化的过程。这种图像在洛阳地区首次出现,为研究西域物种在中国的流传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 龙泉廊桥碑刻文物简述

    作者:金荣森 刊期:2016年第05期

    龙泉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河溪众多,需要建造廊桥,来方便人们、物品进出。龙泉共有廊桥70多座,其中国保4座,省保10座。大多数廊桥都有桥碑作为修桥的记录。其中具有时期代表性的有如下5块桥碑。地处龙泉市八都镇的燕诒桥(见图1)有两块清代桥碑,其中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龙泉知县陈海梅撰书的碑文内容如下(见图2):甲辰之...

  • 曼生壶造型:有所继承的创新(下)

    作者:李敏行 刊期:2016年第05期

    本文系统整理了目前存世的曼生壶,归纳其造型,并通过与早期紫砂壶造型的比对,论证部分曼生壶的造型是对既有壶式的继承与模仿,其他创新的曼生壶式,其造型也并非凭空创造,亦是一种有所继承的创新,并阐述了同式曼生壶之间的差异。

  • 恒河拾沙——浅析藏传佛教法器

    作者:苏昊 刊期:2016年第05期

    法器是佛教仪轨中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藏传佛教法器众多,用途广泛,是僧人做法事活动的基础。本文仅以浅显的文字来介绍相关常用法器以及其相关的宗教意义,并对藏传佛教法器鉴定方面提出自己的一点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