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省级期刊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杂志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31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亮鉴、稽古、学术研究、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4-8697
国内刊号:34-1312/K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8122
总被引量:2725
H指数:10
  • 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藏“成山”瓦当鉴赏

    作者:白玉章 刊期:2014年第08期

    1980年,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Rewi Alley)将他在华50多年收集的3600多件珍贵文物无偿捐赠给了他的第二故乡甘肃山丹。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保护和展示他捐赠的珍贵文物,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2年在山丹县修建了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馆内珍藏和展示路易·艾黎的生平图片、实物、事迹以...

  • 孙中山题词遗墨的鉴定方法略述

    作者:黄健敏 刊期:2014年第08期

    近年来,孙中山的题词遗墨拍卖价格一路走高。北京匡时2010年春拍上,孙中山行书"乐趣"题词,拍出了201.6万元,这幅题词曾在北京诚轩2009年春拍以50.4万元成交,仅过了一年,就出现了3倍价格的上扬。上海朵云轩2013年春拍"双雨山馆藏珍"专场中,孙中山的"楷书五言对联"估价30万~50万,最终以1023.5万元成交,创下孙中山书法作品最高纪录。

  • 唐寅《秋风纨扇图》赏析

    作者:李鹏飞 刊期:2014年第08期

    唐寅是明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诗文书画样样皆精。《秋风纨扇图》是其生平仕女画代表作。本文首先依据作者不同时期笔性特点,对作品创作时期进行分析。继而结合作者创作背景,从作品的创作构思、作品笔墨技法及表达意境等方面对画作加以赏析,以期探寻唐寅精微的艺术世界。

  • 天长博物馆馆藏玉器精粹

    作者:张辉 乔国荣 刊期:2014年第08期

    天长历史悠久,地上地下文物极为丰富,境内存有新石器时代的马家墩遗址和建于商周时期的石梁古城址,战国、汉代古墓葬更是密集,其中安乐北岗汉墓群、湖滨耿家尖汉墓群、三角圩汉墓群、安乐苏桥战国墓葬群先后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两汉400多年,为天长留下了大量珍贵文物,精美绝伦的玉器便是其中璀璨夺目的瑰宝,是自然灵蕴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 豳公盨辨伪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杨德乾 刊期:2014年第08期

    豳公盨又名遂公盨、燹公盨,2002年从海外文物市场上购回,现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属于国家一级文物。豳公盨的铭文无疑是最吸引人的,因为其铭文所透露出的信息涉及顾颉刚先生早年在古史辨运动中提出的关于禹的一些论断,该青铜器或为这些论断和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更深入的线索。豳公盨自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已有许多学者对其铭文进行了考释,也有...

  • 金声玉振 千古佳音——滕州市博物馆馆藏编钟赏析

    作者:葛海洋 吕文兵 刊期:2014年第08期

    1982年,滕州市庄里西村滕国贵族墓地一墓葬中出土了一套青铜编钟,该套编钟共13件,其中编镈4件、钮钟9件,现均收藏于滕州市博物馆(见图1)。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我国从周至清末,对乐器统称八音。按乐器的质地来分类,可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编钟属金类。金类乐器中以钟为贵,在古代青铜编钟是与鼎、簋并列的...

  • 瓷之韵——馆藏元青花云龙纹罐赏析

    作者:王小文 刊期:2014年第08期

    当人们漫步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瓷之韵——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厅时,不禁会被一件既不像单色釉瓷器那么质朴内敛、又不似彩瓷那样五彩斑斓的元青花云龙纹罐所吸引(见图1),该器物身上的游龙好似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自由驰骋。青白两色交相辉映,散发着古朴而又灿烂的光彩,这便是青花瓷器独有的魅力,使得古今中外的人们为之着迷。

  • 闽南瓷粿印赏析

    作者:黄筱雯 刊期:2014年第08期

    按照闽南的习俗,每逢敬神祭祖、岁时节庆或人生礼俗,人们都要使用品种多样、图样精美的印模制作米粿,作为供品或礼物赠送。由于窑业的兴盛,除了木质和金属质地的粿印,闽南地区也常见陶瓷质[1]地的粿印。瓷粿印有不蛀不腐、花纹不变、易于脱模等优点,但相对较易损坏,故世数量较少。

  • 清代单色釉瓷器赏析

    作者:余桥 刊期:2014年第08期

    清代单色釉瓷器继承了明代单色釉瓷器的制作工艺,并在其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仅从瓷器制作工艺层面来看,无疑是中国单色釉陶瓷制作史上的高峰。单色釉瓷器由于施加在釉料中的成分不同,最终烧制出的颜色会有很大差异,如:有些釉里面含有特定比例的铁元素。

  • 中国佛教中千手观音造型之演变(上)

    作者:田立勤 刊期:2014年第08期

    千手观音传入中国在唐朝鼎盛时期。开元八年,南印度僧人金刚智应天竺国王之请,来到长安,成为大唐国师,他积极从事密宗经典的翻译,大肆传授密法,令密宗一时流行中国,密宗的千手观音正是此时出现的几种佛教造像之一。在我国众多菩萨形象中,观音要比飞天及其他佛像在民间受信仰范围广泛得多。观音菩萨中最为独特的又属千手千眼观世音。所以,对于千...

  • 南唐董源《龙宿郊民图》的来龙去脉之谜

    作者:周安庆 刊期:2014年第08期

    五代十国是我国唐末历史上的割据混战时期,偏安江南一隅的区区弱国南唐王朝,聚集了董源、巨然、周文矩、顾闳中、徐熙等一批卓尔不群的国画大家,他们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耕耘,终于成就了一番绚丽辉煌的艺术天地。董源(?-约962年。史上一作"董元")是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大师。其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一说为今江苏南京)人,因曾担任过南唐翰...

  • 对“南海I号”出水“鎏金”环的再认识

    作者:张玄微 刊期:2014年第08期

    2007年,在"南海I号"整体打捞作业期间,自海底泥沙中打捞出了一对金环,由于金环表面部分区域被金属锈渍沾染并有泥沙等凝结物附着,经过简单辨认被定名为"铜鎏金虬龙环"。2014年,文物修复人员对金环表面的凝结物进行清理,在清洗处理时发现表面的"鎏金"层与基底的铜底结合十分紧密,"鎏金"层也十分致密完整,没有任何剥离锈蚀的迹象,且金层表...

  • 河南博物院藏早期粮食加工器具研究(上)

    作者:顾永杰 史晓雷 刊期:2014年第08期

    河南博物院作为我国中原地区规模最大、收藏文物最多、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收藏单位,收藏有相当数量的河南省出土的早期粮食加工器具(含明器),种类比较齐全,年代涵盖了早期的各个时期。由于数量较多,本文仅选取在年代或类型上具有代表性的,加以分类分析、研究。石磨盘和石磨棒是一种石制的谷物脱壳、磨碎器具。

  • 结合“南海I号”出水漆器残片探析宋代漆器的工艺及艺术特点

    作者:耿苗 刊期:2014年第08期

    漆器作为生活中的实用器,在宋代的使用与瓷器一样十分普遍。根据史料记载,宋代的漆器也作为海洋贸易的主要货物销往海外。由此可以预见"南海I号"沉船中会有一定数量的漆器文物,为了研究海洋环境出水漆器的保护技术,以该批漆片作为切入点,分别采用不同加固技术,分别对该批残片进行了系列对比研究。

  • 揭开高安元代——窖藏的神秘面纱窖藏主人身份、窖藏器物用途及其埋藏年代再考(下)

    作者:刘金成 刊期:2014年第08期

    高安元代窖藏自发现至今,仍属国内外专家关注的热点。究其原因当属窖藏出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数量之多、品质之精、造型之众、器形之硕大令世人瞩目。窖藏发现30余年来,虽先前的窖藏研究对主人早有定论,然而随着近来对其出土器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主人及身份出现的诸多疑点也逐渐显露。此次对窖藏主人的再研究,是在剖析窖藏器物的文化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