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省级期刊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杂志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31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亮鉴、稽古、学术研究、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4-8697
国内刊号:34-1312/K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8122
总被引量:2725
H指数:10
  • 识青铜器纹饰辨真伪

    作者:李静生 刊期:2013年第10期

    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青铜器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经常运用于比较程式化的行为之中,因此青铜器的使用制度、青铜器使用的方式、青铜纹饰的表现形式形成了以王权社稷、宗教信仰、艺术创作等内容为主体的青铜文化。作为青铜文化基础载体的青铜器,南器形、纹饰、铭文三部分组成。青铜器纹饰除了具有装饰和美化青铜器的...

  • 灌木楼何亚农古墨收藏

    作者:卢建英 孙迎庆 刊期:2013年第10期

    何亚农(1880-1946年),别号真山,文物鉴赏收藏家。早年留学日本,是同盟会早年成员。1917年解甲归田,移居苏州南园灌木楼,与其来往者皆文人雅士。何亚农的收藏,一方面是得其曾祖何道生之旧物传承,另一方面是不惜重金多方搜集,此外,还得益于与张大干、张善于子、吴湖帆、叶恭绰、陈半丁、彭恭甫等书画名家的交往情笃,互有交流及馈赠。1...

  • 雍正官窑瓷器鉴赏(下)

    作者:刘丽文 刊期:2013年第10期

    雍正时期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瓷质莹洁,工艺精细,器形隽秀,典雅优美,品类繁多,釉色齐备。上期本刊介绍了镇江博物馆藏的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青花、五彩、斗彩瓷器,青花或浓艳或淡雅,五彩清新静谧,斗彩莹润明澈。本期将带大家欣赏雍正朝仿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新创的釉色瓷器。

  • 馆藏宋代金菊花碗铭文研究

    作者:张孜江 刊期:2013年第10期

    四川博物院藏有一件金菊花碗,该碗直径有7.2厘米,高5厘米,重约108克,为1963年成都市博物馆移交,移交时保持卅土时的破瘪模样,时代定为宋代物品(见阿1)。一直以来,该金碗保持出土时的状况,没有进行修复,更别说向世人展示。2009年5月,四川博物院新馆建成开放后,为满足陈列展览的需要,提升展品的档次与水平,对馆藏部分文物进行了一...

  • 砂海民壶精雅质朴(下)——宜兴紫砂民国高手茗壶集萃

    作者:谭文诚 刊期:2013年第10期

    民国紫砂名家高手人物众多,技艺不凡,茗壶品种繁多,精品迭出。上期本刊刊登了各地所藏民国诸家的壶艺珍品:范锦甫《佛手壶》、范正根《报春壶》、杨阿时《圆珠壶》、史莲生《扁竹壶》、唐凤芝《松树葡萄壶》,本期将继续刊登民国精品茗壶。

  • 雕虫小技 方寸奇姿——西汉长沙国玉印鉴赏

    作者:李梦璋 刊期:2013年第10期

    文人高士常以玉喻君子之德,帝王权贵习用玉琢凭信之玺。玉,这种被历代中国人视为珍玩的美石,数千年来不仅是物质上的珍宝,还承载了中华文化的辉煌。其中,以玉为印尤是这种文化现象最完整的体现。秦汉是用印制度化的开端,而这一开端便造就了玉印的辉煌。这小小的方寸之印,背负了千万枭雄政客的重望,也凝聚了无数工官匠隶的血汗。虽为小技...

  • 丹青不渝风采流芳(下)——馆藏近现代名家绘画作品赏析

    作者:李笙清 彭建 左易正 刊期:2013年第10期

    武汉博物馆珍藏有许多近现代书画作品,其中不乏著名艺术大师的传世名迹。上期本刊刊登了吴昌硕《寿桃图》轴、齐白石《喜从天降图》轴、黄宾虹《山城青色图》轴、何香凝《墨梅图》轴、徐悲鸿《墨马图》轴,本期将继续赏析武汉博物馆藏的名家名作。

  • 石公慧业力超乘 三百年来无此灯——福建积翠园艺术馆藏髡残山水画赏析

    作者:陈招 刊期:2013年第10期

    福建积翠园艺术馆是二十年前福建省政府特拨专款在福州西湖之滨建成的。馆内主要藏品是北京军区后勤部原副政委陈英同志所捐赠的六百余件古今珍贵书画作品,包含了上至唐宋、下至现当代的诸多书画名家的精品之作,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明末清初四画僧之一的髡残的山水画也收录在其中。

  • 咸丰大钱鉴定与鉴赏

    作者:王舒乙 刊期:2013年第10期

    咸丰大钱是清政府为了应对剿灭太平天国庞大军费开支的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其造型厚重大气,钱文端庄,铸工精美,品类繁多。咸丰大钱共有数千个品种,且不断有新品种发现,是中国货币史极为重要的一大系列,也是今天收藏的热门品种。随着现今古钱作伪水平的不断提高,鉴定古钱的方法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方法。由于中国古代货币是严格执行...

  • 商至西周圆形簋及方座簋的范铸模拟实验研究(中)

    作者:董亚巍 刊期:2013年第10期

    簋的形制在商代早期为圆形圈足,商中期一直保持了圆形的圈足,直到商晚期,维持了数百年的几何形状才开始发生变化,圆形簋的底座以下开始出现方形座,或在圆形的圈足下面加铸兽足。方座簋只是底座为方形,簋的腹部仍然为圆形。这币中几何形)状上的变化,需要制模、制范、制芯等工艺技市上的支持。仔细观察会发现,凡方座簋,方座以上的部位,...

  • 鼎迁于商——商代青铜鼎的发展演变概述

    作者:王金环 刊期:2013年第10期

    青铜鼎是青铜礼器家族出土最多、最具时代特征的器物。“夏铸九鼎”揭开了我国青铜鼎铸造的序幕,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鼎是1987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网纹铜鼎(图1)。

  • 从『师古』到『师心』——论吴观岱画风的转变

    作者:万董强 刊期:2013年第10期

    吴观岱是我国现代最早在中国画内部引导中国画风转型的典范。他中年以后,竭力向石涛、髡残(号石豁)等富有个性的画家学习,在当时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主流画坛上,他的画给人一种个性鲜明、意境开阔、笔力雄强的新感觉,一扫主流画坛柔靡的画风,而这一转变的过程,则正是其绘画理念从“师古”到“师心”的过程。

  • 从东汉绿釉陶看古代丧葬习俗变革

    作者:符凯伟 刊期:2013年第10期

    绿釉陶,作为东汉发明创烧的新品种,它上承商周瓷器的施釉技术,下启唐宋三彩器瑰丽多姿、变幻莫测的装饰风格,在中国古代陶瓷群芳谱中独树一帜,是古代低温铅釉技术发展的硕果。东汉绿釉陶的出现与发展是中国丧葬习俗由厚葬到薄葬的殡葬改革主要的见证物。丧葬习俗是以丧葬为基础,在民间长期相沿、积淀而成的习俗。原始社会,人们已有了希望...

  • 湖南醴陵窑“用瓷”初探

    作者:沙伟 刊期:2013年第10期

    在华夏历史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陶瓷艺术皇冠上的明珠,那就是素有“红色官窑”之称的湖南醴陵窑生产的“用瓷”。它是20世纪50至70年代,由湖南醴陵瓷艺大师为晚年的主席特制的专用瓷器。它制作精美绝伦,设计超凡独特,是那个激情岁月的瓷艺杰作。同时它又晶莹剔透,温润可人,充分显示了醴陵陶瓷的独特神韵和辉煌成就。

  • 从汉画像石中的胡人形象论西域文化在汉代的表现

    作者:张洪静 刊期:2013年第10期

    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样汉代画像石也不例外。其原本是炫耀墓室主人生前权势和富贵的产物,然而,熟悉生活的民间艺术大师们,运用造型艺术形式、装饰表现手法,以丰富的题材内容,直接真实地描绘了鲜明广阔的社会现象,并且通过幻想,对实际生活做了极大的夸张和变形,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人民的美好愿望。汉代画像石犹如一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