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省级期刊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杂志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31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亮鉴、稽古、学术研究、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4-8697
国内刊号:34-1312/K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8122
总被引量:2725
H指数:10
  • 碾罗铫煎曲尘花(上)——镇江出土唐宋茶器鉴赏

    作者:刘丽文 刊期:2013年第07期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随着农业的发展,江南地区茶叶种植面积扩大,茶叶产量大幅度提高,茶叶消费也与日俱增。茶叶消费推动了茶器的生产和发展,唐代出现了专用茶器。如湖南出土一件长沙窑唐代青釉瓷碗,碗内底有一“茶”字,陕西西安出土青釉瓷壶,上有“老寻家茶社瓶七月一日买”。

  • 丹青不老家山情——樊沂《金陵五景图》的诗意画境

    作者:周安庆 刊期:2013年第07期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然而画坛上却是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相继涌现出“松江派”“新安派”“四王吴恽”“四大画僧”“金陵八家”等一批彪炳史册的名家高手。江宁(今江苏南京)画家樊沂(生卒年不详,明末万历年间至清初康熙年间在世),作为“金陵八家”之一樊圻(1616年生,卒年不详)的胞兄,在当时亦名享一时。

  • 炉香静对来禽帖茗鼎闲披相鹤径

    作者:鲍艳囡 刊期:2013年第07期

    明朝末年,中国书坛出现了晚明四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邢侗与董其昌又并称“北邢南董”。因其存世作品很少,在今天似乎影Ⅱ向不大,但从李维桢《大泌山房集》中记载的“朱宗伯出使,从人适携其字二幅,购之黄金同价”,可以看出在明朝当时其书法相当受人喜爱。邢侗晚年在继承传统的同时,

  • 汉长沙国玉器之精粹--馆藏西汉王室墓玉器选介

    作者:张海军 刊期:2013年第07期

    玉,一个美好的字眼,它伴随着一个民族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据考古发掘资料可知,中国人使用玉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从古到今,不少人把它当作家传之宝或者定情之物,甚至认为是君子的象征。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玉器经历了诸多变化,总体上是由颇具宗教化色彩转向世俗化,具体到纹饰、器形的变化上,都是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以西汉时期的...

  • 彩瓷仕女画的意蕴美

    作者:胡继芳 刊期:2013年第07期

    仕女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属人物画的范畴,它以女性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并以此反映当时的社会内涵,传达特定的艺术韵味和审美价值。仕女画作为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画中女子体态饱满,肌肤丰盈,带有鲜明的唐代仕女雍容华贵、以肥为美的流行风格。

  • 异彩纷呈的广州西村窑瓷器

    作者:程浩 刊期:2013年第07期

    西村窑是北宋时期广东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其产品在国内很少发现,而在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常有出土,可见该窑是一个以生产外销瓷为主的瓷窑。这些外销瓷种类繁多,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用品的各个方面,深受海外人民喜爱。西村窑瓷器的大量外销,不仅得益于当时国外社会生活状况,而且与中国瓷器的大发展及北宋政府的海贸政策有密切的关系。

  • 馆藏黑釉双系凸线纹罐窑口考

    作者:赵铮 司树美 刊期:2013年第07期

    黑釉双系凸线纹罐,出土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金代烧制,为国家一级文物,曾以其稳重端庄的造型、华丽富于变化的釉色、精致巧妙的制作工艺作为山东省文物精粹多次赴国外展出。此罐通高20.1厘米,口径14.1厘米,腹径19.4厘米,足径10厘米,重1.78千克。圆唇外卷,广口,高直颈稍微内敛,圆肩,颈肩之间对称置片状双耳,弧腹,下腹圆收,小...

  • 安徽博物院藏明万历酣酣斋刻本《酒仙谱》

    作者:高奥 刊期:2013年第07期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我国政府为建立完备的珍贵古籍档案,确保珍贵古籍的安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提高公民的古籍保护意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由文化部拟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的一份名录,主要收录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以及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目前,安徽博物院...

  • 精美的铜镜--亳州市博物馆馆藏铜镜集锦

    作者:马艳茄 刊期:2013年第07期

    铜镜,古人照面饰容的工具,其组成部分为镜形、镜面、镜背、镜纹、镜铭、镜钮、钮座以及缘。镜形即铜镜的平酩状,有圆形、方形、亚字形、菱形、葵花形、桃形、柄形镜等,形态美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战国方形镜、唐菱花镜与葵花镜、宋亚字形镜与长柄镜等。

  • 清丽华贵 艳雅相宜——清代点翠发簪鉴赏

    作者:田丽梅 刊期:2013年第07期

    点翠工艺是我国一项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是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点翠工艺的制作工艺极为繁杂:先用金或鎏金的银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的羽毛依设计要求剪裁好用胶粘于金、银饰品上,要求贴得平整均匀不露地子,以制成各种头饰、风景挂屏、...

  • 海洋出水陶瓷器的科技保护

    作者:包春磊 刊期:2013年第07期

    2007年,我网水下考古工作者在西沙海域打捞卅“华光礁I号”沉船,发掘出水文物逾万件(图1),日前存放在海南省博物馆。这些文物中陶瓷器占大部分,其中又以青门釉、青釉居多,还有一些酱釉器。器形主要为碗、盘、碟、壶、粉盒、盏、瓶、罐、钵、军持等,装饰手法和纹样丰富。

  • 唐代寿州窑民用瓷器设计艺术探析

    作者:杨河 刊期:2013年第07期

    据有关文献记载,唐代中期寿州窑经历过大规模的瓷器烧造和生产,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此时的瓷器设计基本脱离了南北朝文化的束缚,尤其是民用瓷器通过不断摸索和创新,在传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设计出独特的式样,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瓷器生产和使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唐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瓷器主要包括碗、盏、壶(水注)、瓶、...

  • 淮北柳孜运河出土长沙窑瓷探析

    作者:刘艳 刊期:2013年第07期

    淮北柳孜运河遗址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包含全国二十多个窑口的大量精美陶瓷器。本文简要概括了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唐代长沙窑瓷器的窑址、历史背景及器物特点,并探讨长沙窑瓷器在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淮北段出土的意义。

  • 明代中后期的书画作伪风潮

    作者:吕友者 刊期:2013年第07期

    明代中期,随着经济的复兴,书画市场也日趋繁荣。出现了一大批包括徽商、晋商、闽商等在内的富户,他们手中聚集了大量财富。这些有钱人“多有长物之好”。于是便附庸风雅,介入到收藏以示炫耀。这正如何良俊所说:“世人家多资力,加以好事,闻好古之家亦曾蓄画,遂买数十幅于家。

  • 经纬线上的壁毯艺术

    作者:孙迎庆 刊期:2013年第07期

    说到以壁毯为代表的壁挂艺术,很多人的印象是毛织物或毛织品,毛茸茸、柔和的感觉。这种材质的壁毯在十八世纪以前的欧洲随处可见,而在丝绸的故乡中国,除高寒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有毛织物形式外,其余主要是以丝绸、丝绣为织造对象。美闫著名纺织学者鲁卑尔曾在其《世界纺织大全》一书中说:“西方人对壁挂的认识源自中世纪的厚实羊毛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