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省级期刊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杂志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31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亮鉴、稽古、学术研究、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4-8697
国内刊号:34-1312/K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8122
总被引量:2725
H指数:10
  • “鉴定与鉴赏”艺术品市场规范发展的必修课

    作者:常松 刊期:2011年第07期

    2011年,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无疑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从对春拍创造天价记录的热议,到对市场未来行情的争议,再到行业内幕揭露后的非议,注定要载入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史册。在热闹非凡、众说纷纭、是非孰过的当今艺术品市场里,各方参与者该何去何从,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和繁荣该何去何从?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发系列文章,深入报道艺术...

  • 群英荟萃话青瓷——苏州2011年中国青瓷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

    作者:史德芬 曹春慧 刊期:2011年第07期

    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且斑斓而著称于世,素有“瓷海明珠”的关誉。因其胚料和釉料均含有较高的铁成分,经过1200摄氏度以上高温烧制后,瓷器表面便挂有一层锃亮的青光,使其看上去胎质如冰似玉,釉色青翠喜人。青瓷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瓷器,它的产生历史可追溯到距今3500年左右的商代,之后的各种瓷器追...

  • 略谈青瓷鹰尊和熊尊的艺术特色

    作者:蒋晓荣 刊期:2011年第07期

    苏州东吴博物馆“青瓷斋”由著名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书题,共藏有青瓷一千余件,从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至晚唐、五代、北宋早期的秘色瓷,还有宋、元、明、清的龙泉青瓷,以及唐代长沙窑青瓷和江西洪州窑青瓷等,基本包括了我国青瓷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和窑口的精品。这些青瓷大多是瓷塑作品,其造型多是由堆塑、贴塑及刻画然后上釉入窑烧造而...

  • 浙江出土 先秦原始瓷鉴赏

    作者:郑建明 俞友良 刊期:2011年第07期

    浙江是全国先秦原始瓷的中心分布地区,出土覆盖面最广、数量最多、规模最庞大、产品种类最丰富、质量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序列最完整。从目前的考古材料来看,先秦原始瓷全省均有发现,从夏商到战国的各个时期连绵不断。

  • 安徽古代的青瓷生产

    作者:李广宁 刊期:2011年第07期

    安徽地跨江淮,瓷器生产历史悠久。有迹象表明:早在战国时期,皖南地区就生产原始青瓷器,但安徽目前已确切发现的生产青瓷器的窑场其时代最早者为隋代。隋代生产青瓷器最著名的窑场,位于淮南市及风阳县的武店镇一带,它们是唐代寿州窑窑场的前身,又可以称之为寿州窑的早期窑场。其生产的青釉瓷器器型以四系盘口壶最为典型,

  • 宜兴六朝青瓷

    作者:黄兴南 刊期:2011年第07期

    宜兴地处太湖西岸,在其南部山区蕴藏有丰富的陶土资源。2002年骆驼墩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早在7300年以前,宜兴先民已烧制出了较为精美的陶器。“至迟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宜兴就已形成了一个制陶业中心”。到三国两晋时期,在丁蜀镇南山原汉代窑址周围发现了许多烧造青瓷的窑址。唐宋时期,

  • 青瓷釉下彩绘的宗教色彩

    作者:李绍斌 陈永 刊期:2011年第07期

    1983年,有史以来第一件青瓷釉下彩绘带盖盘口壶在南京长岗村墓葬中出土。这不仅是当年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更是整个陶瓷界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因为它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发展的历史。

  • 清末紫坛双璧——宜兴紫砂意斋壶与訇斋壶的收藏与赏析

    作者:谭文诚 刊期:2011年第07期

    宜兴紫砂以陶土得天独厚,色泽自然淳朴,制作技艺精湛而驰名中外,为我国其他茶具所不及而独领风骚。故寸柄之壶、盈握之杯,被世人珍同拱璧,贵如金玉,为众多工艺美术品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 缂丝艺术经典之作——莲塘乳鸭图

    作者:孙迎庆 刊期:2011年第07期

    2010年6月5日北京保利5周年春季拍卖会上,一幅美国回流的庞莱臣旧藏,元代王蒙的国画《秋山萧寺图》以1.3664亿元成交,创庞莱臣“虚斋”收藏拍卖纪录之最。庞莱臣是近代著名的书画收藏家,其晚年故居在某地颜家巷26号,门上砖雕刻着“德泽风雅”四字。宅院是按照西宅东园形式布局的,庭中樟叶如盖,古兰飘香,清雅幽邃,池上跨三曲石粱,池南...

  • 简牍的鉴识与辨伪

    作者:魏宏伟 刊期:2011年第07期

    2010年,某收藏家收购了一批木简,数量约有几十根,每根长约30厘米,宽约1厘米,形制较完好。

  • 濮仲谦款山水人物图竹雕臂搁赏析

    作者:潘耀 刊期:2011年第07期

    我国工艺美术门类众多,各彰其美,竹木牙角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分支,但其往往能小中见大,美不胜收,深受收藏家们的喜爱。尤其是竹雕艺术作品,更是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 科举文化 青花留痕

    作者:王德安 刊期:2011年第07期

    沿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在清代末年废除,我们只能从一些遗物中感受当年科举文化之盛。陶瓷是科举文化的载体,历久弥新的青花瓷当属科举文化含量最丰富、最生动,也最具代表性。元明清以来,“读书做官”的宣传是封建社会的主旋律。这种宣传有的是直接用文字书写:有的用人物来表现或暗示;有的用动植物组合谐音口彩:有的则用图案来表...

  • 汉代《中官》铭铜扣彩绘云熊纹漆盘赏析

    作者:杨海涛 刊期:2011年第07期

    江苏省扬州市西北18公里处的邗江县境内,有一座名叫“宝女墩”的小山丘。其并非天然形成,而是系人工夯筑的封土墩。据考证,整个“宝女墩,,是一座西汉晚期的广陵国诸侯王陵墓。墓园占地4000平方米,墓包高度12米,每层夯土厚15厘米到20厘米,保存较好。1985年5月,

  • 荟萃于绥德东汉画像石中的动物图案艺术鉴赏

    作者:纪玉莲 刊期:2011年第07期

    陕北是全国汉画像石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而绥德又是陕北汉画像石分布的中心,其因出土量多、内容丰富、构图精美、保存完好而为世瞩目。这些珍贵的汉代“石上史诗”有神话传说、农耕生产、车马出行、放牧狩猎等图像。笔者在此将对绥德汉画像石中出现的神异故事、珍禽瑞兽、农牧业家畜养动物及其表现的主题进行赏析研究,展现汉代丧葬习俗、社会...

  • 彩绘与三彩——浅析色彩缤纷的四川邛窑古陶瓷

    作者:李铁锤 刊期:2011年第07期

    邛窑是四川最负盛名的古代陶瓷窑群,它最重要的窑群——十方堂窑位于距成都约80公里的邛崃市临邛镇南河乡十方堂村。十方堂窑是邛窑诸窑群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创烧于南朝晚期,盛烧于唐至五代,终于宋。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后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后经80年代的几次发掘,已知遗址东西长530米,南北宽210米,总面积11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