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省级期刊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杂志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31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亮鉴、稽古、学术研究、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4-8697
国内刊号:34-1312/K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8122
总被引量:2725
H指数:10
  • 中国私立博物馆不是私生子

    作者:咸建军 刊期:2011年第04期

    在人类文明史的进程中,以博物馆的形式保存先辈们创造的劳动果实和智慧结晶,它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无论是博物馆内包罗万象的馆藏,还是丰富多彩的展出,都足以证明博物馆的建立存在对人类自身的生息繁衍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而首先把先贤们的智慧和勤劳勇敢的人们与大自然巧妙的和谐相处的佐证聚集起来的是私人(私人在我国仅是进程中曾...

  • 首届中国私立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论坛暨广州顶级私人艺术收藏品交流会隆重召开

    作者:史德芬 刊期:2011年第04期

    2011年3月11日,首届中国私立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论坛暨广州项级私人艺术收藏品交流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秘书长陈志强,全国民间博物馆馆长联谊会秘书长高兴华,私立博物馆馆长代表、中山古建筑家具木雕艺术馆馆长、香港云峰画苑董事长郭浩满,

  • “中和堂”及“漱玉亭”诸事考——兼与迈克尔·巴特勒爵士并张东先生交流

    作者:曹新吾 刊期:2011年第04期

    英国巴特勒家族在“中和堂”款器的收藏与研究方面可以说蜚声海外。1900年巴特勒家族藏品展览图录《巴特勒家族藏17世纪中国瓷器》之附录就列举了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私人庋藏的“中和堂”器物,进行专项研究。2005年又在英国航空公司鼎力支持下与我国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两年间分别于上海博物馆及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

  • 古雅深沉的四川瓷器

    作者:李卫民 刊期:2011年第04期

    自秦修都江堰以来,四川水旱从人,号称天府,千年的繁荣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陶瓷业。不过自古蜀道难于上青天,个中精彩难为外人所知。四川瓷器中知名度较高的是邛崃窑,其实四川瓷器窑口众多,远不是一个邛崃窑就可以概括的。古代瓷器运输主要靠水运,瓷窑往往沿江分布,四川也不例外。四川瓷器部分窑口的单项研究已经较深,

  • 张掖大佛寺藏金银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降魔曼荼罗

    作者:王康 李淑芳 刊期:2011年第04期

    甘肃张掖大佛寺藏明金银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大佛寺蜚声海外的“镇寺之宝”,其写经扉画华美庄严,精妙绝伦,汉藏交融的艺术风格,真实体现出明代大佛寺多元文化影响的历史内涵。

  • 南京博物院藏银缕玉衣赏析

    作者:钱澄宇 刊期:2011年第04期

    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西南的陵山上,当地驻军炸山时发现了一座西汉墓葬。考古人员在墓主中山靖王刘胜(汉武帝庶兄,死于公元前113年)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2件“金缕玉衣”后,玉衣的面貌始真实地呈现于后世,这是至今出土最早的完整玉衣。其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广州、

  • 锋芒与温润的交融——玉具剑

    作者:蒋方亭 刊期:2011年第04期

    剑是冷兵器时期的重要武器,在今人的心中,古剑似乎总是与战火狼烟、金戈铁马紧密相连。但也有这样一些剑,它们通常不具备实际的使用功能,却仅仅作为佩戴、悬置之物,成为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玉具剑便是其中的一种。

  • 人与梅竹一样清——汪士慎《梅竹双清图》卷赏析

    作者:海啸 刊期:2011年第04期

    汪士慎(1686—1759年),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安徽歙县人。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想以科举考试改变困境,然屡试不第,只得放弃金榜题名之念,以书画自娱。雍正元年(1723年),举家移扬州,侨居城北,靠卖画为生;乾隆二年(1737年),左目失明,更号“左盲生”;

  • 青铜器周敦盖铭文解读与探讨

    作者:许洪明 刊期:2011年第04期

    西周末期或春秋初期流行过一种青铜器叫“敦”(音队,不读蹲),乃是一种容器,由器和盖两部分组成,器和盖形状相似,既可合二为一,又可一分为二。这种盛放饭食的器皿,是由鼎、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的。下面介绍的周敦盖铭文就是来自这样的青铜敦的盖子。由于种种原因这件青铜器的图形没有流传下来,

  • 一尊珍贵的明代道教圣父像

    作者:朱有仪 刊期:2011年第04期

    道教是我国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自东汉末年出现后,开始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与领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各种题材的收藏均被老百姓涉及和喜爱,而道教题材的文物在收藏领域中较之佛教却比较少见,这与道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注重自身修炼、轻视弘扬传播有着极大关系。

  • 《关于早期青花瓷》的谬误

    作者:欧阳希君 刊期:2011年第04期

    今有读者指出:拙文《宋青花瓷辨考》论证精到严谨,证据充分,但为何却避开了《关于早期青花瓷》一文呢?

  • 论枢府型元青花——兼论元青花的洒蓝装饰方法

    作者:陈昌全 刊期:2011年第04期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波普博士对大维德瓶展开研究以来,对元青花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陶瓷研究领域的显学。1950年,波普博士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为标型器,对伊朗和土耳其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青花瓷器进行考察,首次从这些早期青花瓷器中辨认出一批元青花,将风格类似的都归为“14世纪青花瓷器”。

  • 民间藏宝——浅议明洪武年的青花特色

    作者:王传明 刊期:2011年第04期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即位三十一年。 洪武年的官窑瓷器是由景德镇珠山之麓的御窑厂烧制的,至于御窑厂何时建置的说法各异,一说在洪武二年,一说洪武三十一年,究竟何时亦无法考证。洪武时期的官窑瓷存世的并不多,很难区分出早、中、晚期。洪武年生产过白瓷、黑瓷、青花瓷、釉里红、红釉及矾红瓷,

  • 北宋金陵长干寺真身塔地宫发掘与佛顶真骨舍利重光

    作者:曾立平 刊期:2011年第04期

    2008年7、8月间,南京中华门外明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掘出北宋长干寺真身塔地宫等历史遗存,出土七宝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佛教圣物,据出土石函碑刻记载:“口口进呈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泊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函安置。”时在“大中祥符四年,太岁辛亥,六月癸卯,朔十八日庚申”,

  • 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兵器

    作者:赵赟 刊期:2011年第04期

    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的西汉狮子山楚王墓,可谓是徐州楚汉文化遗存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此墓位于徐州市东郊,于1994年底至1995年初被考古工作者成功发掘。墓室雄浑宏大,结构奇特,由墓道(分内外两个部分)、天井、耳室、甬道、侧室、前室、后室及陪葬墓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