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省级期刊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杂志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31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亮鉴、稽古、学术研究、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4-8697
国内刊号:34-1312/K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8122
总被引量:2725
H指数:10
  • “2011九江芳兰之春藏品展”在江西九江隆重开幕

    作者:林芳 刊期:2011年第02期

    2011年1月15日上午9点,一场九江民间收藏品汇集的“2011九江芳兰之春藏品展”在江西省九江市新港镇芳兰村德和堂拉开帷幕。

  • 闲话广彩:广彩瓷器的艺术特点

    作者:黄静 刊期:2011年第02期

    广彩即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是吸收传统的古彩技艺,仿照西洋表现手法,经彩绘、烘烧制成的彩瓷。这一品种出现于康熙晚期,盛行于雍正、乾隆时期。当时为适应外销的需要,将景德镇所烧的素瓷坯运到广州后,根据外商的需求加以彩绘,再经700~750℃烘烤而成。这是一个专为外销而生产的品种,因而纹饰更多地模仿西方的艺术形式,以浓烈的色彩和弯...

  • 青花瓷的铭文与款识

    作者:李绍斌 刊期:2011年第02期

    一、古陶瓷铭文款识起源 中国是陶瓷古国,一万年前华夏先民已经创造性地制造和使用陶器。在新石器时代,创造了著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等,生产出了红陶、灰陶、白陶、黑陶以及彩陶、彩绘陶。商周以后,许多陶器上不仅有纹饰精美的艺术品,而且上面还留下了大量的文字符号,出现了最早的铭文款识。比如三星堆出土...

  • 解读青花瓷画意

    作者:王德安 刊期:2011年第02期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以白地蓝花为主要特征,色泽清新,纹饰优美。青花瓷明净、素雅,青花纹饰题材多样、形式优美,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韵味历久弥新。下面就以几个康熙年的青花整器与瓷片来解读其背后的故事。

  • 四川青神县坛罐窑宋瓷赏析

    作者:李铁锤 刊期:2011年第02期

    四川眉山人苏轼(1037—110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极高的诗、词、赋、文、书画等成就令世人仰慕。我国文化艺术史上这样一位罕见的全才,曾在眉山市所属青神县的中岩书院学习、生活了6a(图1),跟老师王方之女王弗在中岩唤鱼池留下了美妙的爱情故事(图2),并在青神瑞峰镇跟王弗结婚,直到1057年高中...

  • 元代神奇的科技产品--红釉堆塑瓶

    作者:王治国 刊期:2011年第02期

    元青花已成为我国文物工作者和广大收藏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并已是收藏者梦寐以求想得到的圣物藏品。特别是元青花鬼谷子大罐成功拍出2.4亿元人民币后,元青花已是全球文物珍品的标杆里程碑。元青花的珍贵罕稀已是众所周知,但人们却不知元代还有一种比元青花还要珍贵稀少的铜红釉瓷器。元青花的成功烧制,需用优质麻仓土和高岭石科学配伍制...

  • 立论混淆 何谈考辨

    作者:高鸿 刊期:2011年第02期

    2008年12月31日《中国文物报》载有“《元王振鹏(消夏图)考辨》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该文是针对2008年第5期《收藏界》《元王振鹏(消夏图)考辨》(以下简称《考辨》)一文提出的质疑。通过比较两篇文章的观点,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 淮南市博物馆收藏的楚镜

    作者:沈汗青 刊期:2011年第02期

    铜镜的发展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共经历了4000多年。战国是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其中又以楚镜的铸造工艺成就最高。淮南作为楚国最后一个都城的近郊,历年来出土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战国楚镜,彰显了楚国晚期的最后辉煌。

  • 滕州市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精品赏析

    作者:吕文 刘薇薇 刊期:2011年第02期

    近年来,滕州的考古事业收获颇丰,各个时期的古代遗址遍布这块富饶的土地,青铜器收藏量大大增加,为滕州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也为我国的古代艺术宝库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神奇的乾陵翼马

    作者:侯晓斌 刊期:2011年第02期

    乾陵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最西边一座唐代帝王陵墓,也是我国唯一未被盗掘的一座帝陵。从陵园的正南门拾阶而上,走过用墨玉石铺成的18个平台526个台阶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规模宏大、雄伟壮阔的帝陵场景。由南向北,在629米的司马道两边依次排列着华表、翼马、鸵鸟、仗马及牵马人、直阁将军、无字碑、述圣纪碑、六十一蕃臣石像、石狮等11...

  • 古陶瓷中的兔及其相关问题论(上)

    刊期:2011年第02期

    兔子成为人类的朋友已有四千多年,优雅的外观、温和的脾气,使其成为深受欢迎的动物之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兔多有赞誉,《嫦娥奔月》的故事,“吸残清霞瑶天晓,捣药长生玉杵奇”,给玉兔披上了神话的色彩,遂成为月亮的精灵、长寿的象征。兔也是卯时之神,汉代王充《论衡》曰:“卯,兔也。”《说文解字》则释:“卯,冒也。二月,万物冒...

  • 海外藏“饼花手”与窑口标本的对比研究

    作者:异天 刊期:2011年第02期

    一、序言 “汕头器”(SWATOW WARE)——是西方学者对不同于景德镇明清瓷器的一类瓷制品的称呼,推测这类胎质较粗、纹饰粗犷、底部粘砂的“砂足器”可能产于汕头,故得名。“汕头器”主要指明末清初的“砂足器”陶瓷产品,而汕头港是清咸丰八年(1858年)才辟为商埠的。因此,“汕头器”这个术语从字面上理解是没有什么理由的。但正如哈里·加...

  • 论梁楷的“减笔画”与宋代“文人画”理论的一致性

    作者:何海锋 刊期:2011年第02期

    宋代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继隋唐之后的又一高峰。总体上来看,宋代的绘画是院体画和水墨画相互争辉,诗情和画意交融,绘画形式多样化。一方面,在院内宫廷绘画非常兴盛,工笔画的发展达到顶点;另一方面,在院外的文人画也特别流行,形成了一股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潮流。到了南宋时期,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绘画艺术形式,即梁楷水墨大写...

  • 由宋微宗《昕琴图》谈开来

    作者:付铭 刊期:2011年第02期

    宋徽宗赵佶18岁即位(1100年),成为北宋的第八位皇帝。这位在政治上昏庸无能的国君,却是一个罕见的艺术奇才。所有的中国皇帝都在名义上掌管着宫廷画家,就像他们掌管军队、文官系统、宦官等等一样。皇帝只需要关注于大政方针即可,对于皇帝来说有关绘画等活动是可有可无的。但宋徽宗却不同,他收藏绘画,自己也精于绘画创作,并亲自指导宫廷...

  • 声音

    刊期:2011年第02期

    我们太幸福了,甚至觉得今天的生活可以摆脱陶瓷而不会茫然不知所措。可当你用玻璃、不锈钢、塑料等材料将你所依赖的陶瓷一并替换掉时,你一定会发现生活忽然变得不美,变得生硬。别看陶瓷是个坚硬的生灵,在几千年的中华灿烂文明中,她所表达出的意愿,恰恰是我们文明长河中从不间断的一种努力;这种努力沁入人心,愈久弥香;这种努力,柔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