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杂志简介:《文史知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5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笔谈、文史百题、诗文欣赏、文物与考古、古代科技漫话、文化史知识、民俗志、人物春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华书局
国际刊号:1002-9869
国内刊号:11-1358/K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3036
总被引量:3641
H指数:13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231
  • 跨学科研究的探索和实践——以日本雅乐和隋唐乐舞研究为例

    作者:葛晓音 刊期:2016年第10期

    古典文学是人文学的一部分,与政治、社会、哲学、宗教、艺术等学科关系密切。为了透彻研究文学发展的外因和内因,跨学科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学界前辈总是提倡文史兼通。但是在学科分工愈益细密、知识积累近于爆炸的当代,研究者已经很难做到像前辈学者那样博通。多数学者只能从研究某个专题的需要出发,搜寻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那么在这...

  • 骨与肉:古代中国对身体与生命的一个看法

    作者:葛兆光 刊期:2016年第10期

    近些年来,有关"身体"和"生命"的讨论很多,儒家的身体观、佛教的身体观、道教的身体观,陆续有了很多文章,身体与精神、生命与环境等等,都成了学界研究的话题,往往越讨论越抽象,越发掘越深刻。很抱歉,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这里,请允许我从一个特殊角度,通过一幅有趣的中国画,一个著名的考古发现,一个变化的社会风俗,

  • 略谈“五杂俎”诗

    作者:于东新 刊期:2016年第10期

    "五杂俎",又作"五杂组","俎"通"组",杂色斑斓组锦之义。它是古代杂体诗之一,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说:"论杂体,则有风人、藁砧、五杂俎……。"它最初是因诗的开头有"五杂俎"而得名。关于"五杂俎"之义,明人李维桢在《五杂组序》(《明记小说大观》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470页)中说:五杂俎诗三言,盖诗之一体耳,而水部谢...

  • 晚唐的贫女诗

    作者:张一南 刊期:2016年第10期

    晚唐的秦韬玉远非一流诗人,但他的七律《贫女》却为他赢得了不错的口碑: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险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首诗,有人解读为"同情劳动妇女",有人解读为寒士身世的寄托。这两种主题无疑都是很容易赢得掌声的,大约很少有人忍心批评中心思想这么...

  • 戴震:治学不为媚时语

    作者:徐道彬 刊期:2016年第10期

    一代有一代之治学。清代考据学作为一代学术主流,对中国传统学术和思想文化所进行的整理和总结,以及对"实事求是"学风的确立和发扬都是空前的。时值"西学东渐",清学又要承担起由传统走向近代化的启蒙和转型的任务,故此一时期的学术呈现出特别的时代风貌,各种学派异彩纷呈,学术大师层出不穷。清人汪中说:"古学之兴也,顾氏始开其端;《河》《...

  • 启大爷——一个海外学人对父辈角色的怀念与思考

    作者:俞宁 刊期:2016年第10期

    "还不快叫人?"父亲说。我站起来看着笑眯眯走向我的圆面男子,微鞠一躬,说:"启大爷,您硬朗啊。""大爷"这个词在北京话里头至少有两种读法、两个意思。一是重音在"大"字上,意思是父亲的兄长,是一种亲属称谓。二是重音在"爷"字上,意指富家子弟、阔大爷。当时我听那人管父亲叫"叔迟三兄",而父亲叫他"元白大哥",心里迷惑:如果父亲年...

  • 中国古代的钱桌

    作者:汪圣铎 刊期:2016年第10期

    据说英文银行一词"bank"最初的意思就是兑换货币的"桌子"或"板凳"。无巧不成书,中国古代也有一种金融机构名叫钱桌。它发端于宋代。照理,凡是有二种或二种以上货币同时行用时,就应该有从事货币兑换的人或机构。据说西欧的银行就是由货币兑换发展起来的。这也很好理解,中世纪西欧政权林立,各政权之下各用不同货币,西欧的商业又比较发达,对...

  • 法象药理:《汤液本草》

    作者:王家葵 刊期:2016年第10期

    在医学的蒙昧时期,某一药物可以缓解某一症状,皆由观察或经验获得,通过知识传递,渐次积累下来,整理成为篇章,便是本草的雏形。但"知其然更欲知其所以然",乃是人类的认知天性,对药物作用原理的追问,则是药理学中"药效学"的滥觞1。古人因为知识体系的局限性,更喜欢建立框架性的宇宙模式,并以此模式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战国以来流行的阴阳五行...

  • 天渊有形识藻井

    作者:于志飞; 王紫微 刊期:2016年第10期

    藻井是中国大型古典建筑室内天花中央一个特殊部位,由小巧的木构件层层堆叠而成,构造出向上凹进的空间,或简约,或繁复,设计工巧,不拘一格。"藻"即水藻,指其上绘有水生植物题材的装饰彩画;"井"则喻其形如倒悬之水井。古代水井多叠木为方形,层层堆砌,正与藻井的构思相似。古典木构建筑最畏火,"藻""井"二字皆与水关联密切,因而作为建筑构件...

  • 后赤壁赋(上)

    作者:叶嘉莹; 李东宾 刊期:2016年第10期

    东坡两篇《赤壁赋》写得都非常好,只是《后赤壁赋》与《前赤壁赋》的味道稍有一点儿不同。《前赤壁赋》洒脱自然,《后赤壁赋》虽然也表现了东坡这份超旷的襟怀,但却似乎是以警峭见胜:让人读起来觉得很警动、很奇峭,而不是像前一篇那样以洒脱自然取胜。我先把这篇《后赤壁赋》读一遍,然后再来讲解。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

  • 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下)

    作者:马瑞芳 刊期:2016年第10期

    不仅诗人为构思昭君诗捻断几茎须,许多其他的艺术巨匠也都以昭君为蓝本进行过创作。多少画家画过白雪红衣昭君出塞图?多少音乐家谱过琵琶叮咚、胡琴悠扬的昭君出塞曲?多少戏剧家编排杂剧、南戏、明清传奇、现代话剧歌剧舞剧电视电影,演绎王昭君与汉元帝、匈奴单于、毛延寿的恩恩怨怨?不仅诗歌、戏剧、小说需要王昭君,甚至经济、政治也需要王...

  • 述先士之盛藻,论作文之利害——读陆机《文赋》

    作者:刘跃进 刊期:2016年第10期

    《与兄平原书》第八札:"省《述思赋》,流深情至言,实为清妙,恐故复未得为兄赋之最。兄文自为雄,非累日精拔,卒不可得言。《文赋》甚有辞,绮语颇多,文适多体,便欲不清。不审兄呼尔不?《咏德颂》甚复尽美,省之恻然。《扇赋》腹中愈首尾,发头一而不快,言‘乌云龙见’,如有不体。《感逝赋》愈前,恐故当小不?然一至不复灭。《漏赋》可谓清工。兄...

  • 文徵明小楷的“露锋”问题

    作者: 刊期:2016年第10期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自明正德六年(1511)四十二岁起,以字为名,更字徵仲。文氏"以小楷名海内"(王世贞《书画跋·文太史四体千文》,孙鑛《〈书画跋〉跋》),造诣之高罕见其匹。不过,也有不少评论者指出文氏小楷中存在"尖"的问题,王世贞《艺苑卮言》:"待诏(文徵明)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惟少尖耳。"又,莫云卿《评书》:"...

  • 中国的书法文献

    作者:毕罗; 杜萌若 刊期:2016年第10期

    了解东亚世界的人都会承认,在这一文化世界中,汉字书法被视作艺术的表达,文字书写也总是占据着显赫的位置。这不仅是由于历史原因,也在相当程度上源于汉字书写系统所拥有的审美丰富性。不过,相对于中国书法,西方世界在传统上还是更多地接受了中国绘画。尽管西方人对书法艺术无可否认的魅力有所感受,可还是很少有西方著述把书法当作一门独立的学...

  • 古人名、字语义相反及其折射的文化价值

    作者:潘薇薇 刊期:2016年第10期

    名、字意义相反,史上诸多名人皆如此。如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字退之;唐初著名诗人王绩,字无功;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晏殊,字同叔;《广雅疏证》的作者王念孙,字怀祖。如此种种,下文将分类列举。《颜氏家训·风操》中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正体之名与表德之字语义相反,本文以这种奇特的悖论为研究对象,以臧励龢等主编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