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杂志简介:《文史知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5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笔谈、文史百题、诗文欣赏、文物与考古、古代科技漫话、文化史知识、民俗志、人物春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华书局
国际刊号:1002-9869
国内刊号:11-1358/K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3036
总被引量:3641
H指数:13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231
  • 思想文化史视野下的六朝隋唐学术史

    作者:博扬 刊期:2015年第02期

    六朝隋唐历史文化的研究渊源甚久,成果斐然,是我国传统文史研究领域的一座高峰。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者们不断向外开拓,从中国走向世界,再从世界反观中国,以更广阔的视野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注入新的思路与内涵。

  • 东亚视野的扩展与古钞文献学的建构——近五年日本中国中世文学研究新动向

    作者:陈翀 刊期:2015年第02期

    一 2010年以后日本六朝隋唐文学领域新刊的研究著作,根据笔者统计,大致有43部(不包括译注、翻译类书籍)。

  • 武则天是宣扬自己弥勒下生吗?

    作者:孙英刚 刊期:2015年第02期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在历史长河中激起的绚丽浪花,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性别,或许更多的,是她使用佛教作为宗教和政治意识形态。佛教在亚洲大陆的兴起与传播,不唯是信仰与宗教的输出输入,也是意识形态的融合与激荡。

  • “天涯何处无芳草”正解——也说苏轼《蝶恋花·春景》

    作者:韩立平 刊期:2015年第02期

    人怕出名,句子也怕出名;出名的人常被流言蜚语中伤,千古传诵的好句子也往往受到“以今度古”的误解。误解的关键在于违背常识,与别解、臆解、新解等不能混为一谈。在不违背常识、常理的前提下,读者自可有“六经注我”式的创造性阐释,这也正是古诗词的魅力所在。遥想王国维先生当年书写事业学问“三境界”时,宋人小词名句纷纷奔凑笔下,那种悠游惬...

  • 从心性深处彰明仁政的孟子

    作者:张奇伟 刊期:2015年第02期

    孟子是中国先秦时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早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很有特色,对后世影响很大。由于后人的推崇和褒扬,他被奉为儒家的“亚圣”,宋代儒学家将孔子和孟子以“孔孟”相称,记述孟子思想理论和行止的《孟子》一书入“四书”而为士子们的必读之书。

  • 仙草、祥瑞与药材:芝草的故事

    作者:李思楚 刊期:2015年第02期

    芝,或称芝草,在字典中的含义有两种,一为香草,二为灵芝。这两种含义出现的时间早晚是不一样的。先秦时期的古籍所云“芝”,主要的含义就是香草。《荀子》中说:“其民之亲我也,欢若父母;好我,芳若芝兰。”《礼记》列举了一些君王常备的食物,“芝栭、蓤椇、枣、栗、榛、柿、瓜、桃、李、梅、杏、楂、梨、姜、桂”。其中蓤椇究竟是何物很难得知,但...

  • 宋代的赐烛之制

    作者:张彦晓 刊期:2015年第02期

    赐烛是宋代诸多赏赐中的一种,和其他赏赐一样,赐烛也是帝王表达恩宠、倚重、劝勉的一种方式,并且逐渐形成制度。赐烛一般分为赐烛归院和直接赏赐灯烛两种形式,其中赏赐灯烛的情况相对复杂,也颇具内涵。一赐烛归院宋代,词臣多有夜值,赐烛送归多发生在君臣夜对之后,皇帝命内侍以御前灯烛送夜对的词臣回学士院或是回到住处,表示荣宠、礼遇或是劝勉...

  • 谈《莺莺传》中的“反常细节”

    作者:曾祥波 刊期:2015年第02期

    唐传奇中,《莺莺传》是一篇奇特的作品。其特别之处在于,其中有若干“反常细节”,难以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情理加以解释,而必须深入到两性交往的心理情态层面进行分析,才能够有效地说明其合理性。我们来看《莺莺传》中的“反常细节”:张生通过红娘传递诗笺之后,收到莺莺的回诗,暗示张生月圆之夜去西厢房会面。

  • “鱼”隐语与《西游记》观音形象

    作者:王启元 刊期:2015年第02期

    闻一多先生有篇《说鱼》的文章里说,人们曾用“鱼”比作所思念的异性,其中有情欲的暗示。这种比喻不仅强调了鱼曾被作为“匹偶”或“情侣”的隐语,而且“打鱼”“钓鱼”“烹鱼”“吃鱼”及“吃鱼的鸟兽”等涉及鱼的意象,都可能是合欢、求偶的意思,是个十分普遍的生殖崇拜隐语。

  •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作者:高建平 刊期:2015年第02期

    谈到美学,人们都会想到一个古老而素朴的争论: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有一次,我乘地铁上班。从我家到工作单位,要坐一段长长的北京地铁十号线。在途中,上来一位小姑娘,手中拿着一叠复习资料,口中念念有词:朱光潜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高尔泰说,美是主观的;蔡仪说,美是客观的;李泽厚说,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我听了着急,这么学美学,可不...

  • 《庄子·齐物论》中的“成心”

    作者:王景琳; 徐匋 刊期:2015年第02期

    在庄子看来,人的一切活动以及对外界的反映都与“心”相关。首先,“心”是“君”,统领着人体的一切活动;其次,“心”是“宰”,是把人的一切愿望想法转化为现实的驱动者;第三,“心”是产生是非曲折判断标准的“我”的根源。

  • 李长之与胡适(上)

    作者:于天池; 李书 刊期:2015年第02期

    长之先生和胡适先生在性情、风格、做学问的路数上,即使不说大相径庭,起码反差挺大。在严格意义上,长之先生与胡适先生谈不上师生关系,长之先生顶多也就是胡适先生的私淑弟子。如若从朋友关系上讲,两人并没有太多来往,可称淡淡如水。虽然如此,却颇有几件事情可追忆。

  • 留住年味——年俗节物撷英

    作者:萧放; 袁昌顺 刊期:2015年第02期

    在波峰浪谷、跌宕起伏的岁月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发明与传承了丰富的民俗节物,让我们的年节在充满文化内涵的同时,具有人间趣味与民俗魅力。新年民俗没有因为王朝的代换与政治的兴替而湮没,年节节日物品不仅保持了基本形态,而且不断丰富与扩展,当然也有节物发生形态变化,或者已经消散,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与留下的历史记忆依然鲜活。值得我们追溯与...

  • 趣话元宵佳节的占卜习俗

    作者:张晓红 刊期:2015年第02期

    元宵节是一个独立的节日,同时也是年节的终结。元宵之重要在于其为新年首个月圆之日,其时间点在夜,故称元夕、元宵;其核心节物是“灯”,故燃灯、张灯、赏灯、猜灯谜是其重要习俗;其精神内涵是“狂欢”,无论是张灯结彩、歌舞百戏还是宴饮游乐都为热闹,故谓之“闹元宵”;其文化内涵也颇为庞杂,儒、释、道皆有其说。

  • 传统中国地方社会的迎春活动

    作者:吴佩林; 曹婷 刊期:2015年第02期

    冬去春来,万象更新,春天意味着生机盎然,鸟语花香;春天意味着万物复苏,耕耘播种。春天始于立春,立春作为一个节气,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并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形成了一种风俗,最早出现的立春风俗为迎春活动。该活动是指立春前后,在政府的主导下,由民间广泛参与的祈福、劝耕及娱乐活动,它的举行既表明了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绿意盎然、农务开始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