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杂志简介:《文史知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5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笔谈、文史百题、诗文欣赏、文物与考古、古代科技漫话、文化史知识、民俗志、人物春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华书局
国际刊号:1002-9869
国内刊号:11-1358/K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3036
总被引量:3641
H指数:13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231
  • 愿《文史知识》永葆活力

    作者:金开诚 刊期:2008年第12期

    今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了;《文史知识》创刊也近二十八年了。 《文史知识》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的时候——1981年,呱呱坠地的。《文史知识》的创办,是要向社会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传介中国古代的文史知识;是要让当代的中国人对过去的历史与文化有所认知;是要在十年“”所造成的文化真空中吹入一股清新的文化空气.虽然这股空气...

  • 与改革开放同行

    作者:李洪岩 刊期:2008年第12期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文史知识》的二十八岁生日。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里,回顾总结《文史知识》走过的历程,自然会想到这本期刊与我国改革开放的紧密关系。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原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图书推荐·书目版本(三)

    刊期:2008年第12期

  • 《文史知识》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史研究

    作者:张涛 刊期:2008年第12期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不久,《文史知识》杂志于1981年创刊发行,这是当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争相传诵的一件盛事。改革开放之初,极左思潮的阴影尚未完全消除,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还存在不少禁区和空白。而逐步引进的一些西方的思想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发生一定程度的碰撞和冲突。于是,正确而有效地引导和帮助人们掌握中国古代文史知识,以...

  • 读《文史知识》“先秦专号”

    作者:吴世昌(摘) 刊期:2008年第12期

    最近,《文史知识》在1986年第五、六期上连续刊载了“先秦专号”上下集。我对于先秦文化也有兴趣,渴欲一读;读后不禁有所感触。刊物编专号,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或于创刊之际,或于若干周年纪念之时,编辑者邀集当代名流,组织一批稿件,本是题中应有之义。偶一为之,也算不得什么。然而《文史知识》则异乎是。它每年两期专号.每个专号一个朝...

  • 坚持改革开改,弘扬民族精华,倡导文化复兴

    作者:臧嵘 刊期:2008年第12期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整整三十年了。这三十年,全民上下有目共睹的是祖国经济大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科技文化也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 《文史知识》——明净开阔的窗外

    作者:康震 刊期:2008年第12期

    在我书房的窗外,有一片浓浓的树荫。有时读到会心之处,偶尔抬头,便会看到阳光透过绿色的繁叶,投射在窗棂上,斑驳陆离,摇曳多姿。而远处高大的白杨与平展的绿茵草地,也愈加鲜亮开阔。

  • “烛影斧声”与宋太祖之死

    作者:王瑞来 刊期:2008年第12期

    一 引子 漫长的中国历史,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难解之谜。有关宋太祖之死的“烛影斧声”事件,便是其中之一。最早关于这一事件的记载,见于北宋僧人文莹的《续湘山野录》:

  • 元世祖及成宗时期的儒吏关系

    作者:魏崇武 刊期:2008年第12期

    蒙元初期北方的儒学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自蒙古人占据黄河以北地区至忽必烈即位前(1214--1259),是战火之后以私学为主而官学略有恢复的阶段;进入元世祖统治时期(1260--1294),是官学普遍恢复但仍未受到真正重视的阶段。总的说来,比起漠北四朝来,世祖朝儒学教育的状况有了一些好转,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却是所培养的儒生出路艰难。到...

  • 戮番案:晚明时期的一起冤案

    作者:赵承中 刊期:2008年第12期

    魏忠贤擅政的短短几年,无疑是明代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他凭借着司礼监秉笔太监、总督东厂官旗等事权,倒行逆施,为剪除异己不惜恣意罗织罪状、大兴冤狱。“戮番案”就是其中一例。

  • 惠州泪洒朝云墓

    作者:张福勋 刊期:2008年第12期

    当车进入广东惠州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四米见方的大“鹅”字,字体遒劲,笔势放逸,大有鹤唳在天、声震四方的势头。这个字就是苏轼当年贬官这里的时候,听到了一个民间传说而写下的。故事说一个仙人乘一只大白鹅至此,因留恋这里的湖山而化成了一座山岭.就立在西湖的旁边.因名此地为飞鹅岭.因而惠州简称为鹅城。而细细观察这飞鹅岭...

  • 柳永悼妓

    作者:路成文; 李珺 刊期:2008年第12期

    一 提起悼亡词,我们往往会想到苏轼悼念亡妻王弗的名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其实早在晚唐五代时期就已经有悼亡词了。孙光宪《北梦琐言》卷8曾载张曙替其叔张秫戏作悼亡词的故事:

  • 牧童·牧笛·牧牛——古诗词中的“牧童世界”

    作者:王成; 李晓丽 刊期:2008年第12期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千年流传,“牧童遥指杏花村”.既给断魂行人指明了方向,也让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此后,在历代诗人们的诗作中,不断出现牧童形象。牧童,引领隐居归退的诗人们寻找精神家园,因此成为有着特定含义的文学意象。当诗人们把他们的审美目光投向那些不谙世事的牧童时,诗人的人性、诗性中纯真、恬静的一面便被表现...

  • 真实的“假人”:宋江之阴暗品性

    作者:郭英德 刊期:2008年第12期

    一 重义还是不义 应该说,在梁山好汉何去何从的大政方针上,宋江的确是做出了最为明智的选择。但是在处理梁山好汉内部的人际关系时.宋江却更多地显示出他阴险狡诈的性格阴暗面。比如小说中对宋江和晁盖的关系.就写得相当含蓄,值得细细品味。

  • 巴国的历史和文化

    作者:段渝 刊期:2008年第12期

    一 巴国,是指以姬姓巴王族为主体,并包括版图内的其他族群,在先后以陕东南和四川盆地东部及鄂西为中心,而其四至因时而异的地域范围内所建立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