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杂志简介:《文史知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5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笔谈、文史百题、诗文欣赏、文物与考古、古代科技漫话、文化史知识、民俗志、人物春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华书局
国际刊号:1002-9869
国内刊号:11-1358/K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3036
总被引量:3641
H指数:13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231
  • 虞夏商周研究的十个课题

    作者:李学勤 刊期:2006年第03期

    夏、商、周(包括西周、东周)通称“三代”,这在漫长的中国历史朝代兴替中,看起来只是排在前面的三个,可是这三个朝代加在一起,时间却有一千八九百年。古书还有在夏代以前再算上唐尧、虞舜,合名为虞,而以虞、夏、商、周称作“四代”的,这样一共就有两千年左右,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里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 汉唐诗人的游仙世界

    作者:葛晓音 刊期:2006年第03期

    游仙是汉唐诗歌的一个常见题材,但有关仙境的描绘及其内涵却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人造的仙境,反映了长生的愿望,也包含着政治的意图;二类是以楚辞的意蕴、庄子的哲学改造汉代游仙诗,表达了超脱现世的幻想,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三类是大道的探寻,哲学的追问等,都希望在道教的信仰中解决。

  • 敬告读者

    刊期:2006年第03期

  • 三月三日天气新:读《诗经·郑风·溱洧》

    作者:檀作文 刊期:2006年第03期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茼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 夏王朝从“祖形”逐渐扩大的过程

    作者:平势隆郎 刊期:2006年第03期

    先秦纪年存在着诸多矛盾,因此,必须全面系统地比较该时代的史籍,并充分利用出土文物进行编年。利用先秦史籍,就必须对各种史籍进行细致地分析对比,从而判明它们的性质及其反映的地域。通过对《左传》等史籍的分析,可以看出“夏”和“中国”的形成及演变过程,还可以了解大禹治水传说是如何产生并同夏王朝结合在一起的。

  • 水畔“闲愁”的三重境界——试析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作者:过常宝 刊期:2006年第03期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子见南子”:儒者的困惑与解惑

    刊期:2006年第03期

    “子见南子”,是历代儒者既感到困惑而又力图解惑的一个问题。《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刊登黎红雷《“子见南子”:儒者的困惑与解惑》,文章力图通过对历代儒者的诠释进行比较、分析和再诠释,运用注释、解释、演释3种方式,分别从文字训诂、历史背景的角度,结合儒学本身的思想资源,厘清历史事实,追寻这一事件背后的思想史意义。

  • 红楼人生五大事

    作者:马瑞芳 刊期:2006年第03期

    有人调查:20世纪后半个世纪,明清小说研究论文百分之九十集中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聊斋志异》、《红楼梦》、《儒林外史》七部名著,总共17315篇,其中《红楼梦》研究的8756篇,也就是说,七部名著研究论文中,每两篇就有一篇研究《红楼梦》,真是“一部红楼,半壁江山”。这不成比例的研究恰好说明《红楼...

  • 新公布的档案文献揭露英军焚毁圆明园之真相

    作者:耿昇 刊期:2006年第03期

    1860年,英法联军寻找种种借口,派大军侵华,一直打到北京,焚掠圆明园,强迫清政府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英法联军中的法军司令是孟斗班。他回国后被拿破仑三世封为“八里桥公爵”。孟斗班在法筹建侵华远征军之后远赴中国,进行了一系列侵略活动。从最近新公布的档案文献看,圆明园被劫掠是英法侵略军联手,而圆明园被焚毁则是英军单独所为,法...

  • 楼兰文明的守望者——罗布人

    作者:杨镰 刊期:2006年第03期

    张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西部探险家。同时。张骞又是世界历史上将东西方文明结系起来的先行者。从张骞向汉武帝呈上了他的西行见闻后,楼兰与罗布泊就成了举世关注的热点。

  • 《诗经》中的佩饰描写

    作者:纪向宏 刊期:2006年第03期

    据考古发掘,早在旧石器时代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有了将钻孔的小石珠、铄石、海蚶壳、青鱼眼上骨和鹿、狐、獾的犬齿等小物体用皮条穿成串的装饰品,估计是佩于身或系于颈项、手臂之上的。可见人类对服饰的要求,除御寒保暖之外,也要求美化,说明爱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在《诗经》中,对于佩饰的描写就很多,如佩戴在身上的“玉佩”(也称...

  • 论中日两国传统史学的比较研究

    作者:乔治忠 刊期:2006年第03期

    比较中日两国史学的“同中之异”,有助于史学理论、史学史以及一般历史研究的深入,历史学的发展呼唤中日史学的比较研究。官方修史是东方史学区别干西方史学的最明显特征,日本官修史未达到中国官方修史的成熟、丰富及连续不断,却具有修史主体不限于天皇朝廷名义的特点。日本的历史理念,具有不认可政权鼎革、较早形成一种“国家意识”,以及...

  • 袜的故事

    作者:王曾瑜 刊期:2006年第03期

    今人看来,袜是一件太普通、太平常的用品。然而人到老年,方渐知袜的重要。脚底的穴位代表人的全身,而脚受寒或发冷,就会得病,所以愈来愈懂得脚必须以袜保暖。我出生在大城市,幼时也听说,穷的地区有几人合穿一条裤子。直到1964年,我们在山东海阳县当“四清工作队员”时,才亲眼得见。此县在全国大约属中等水平,我们所在的蜜蜂涧村,多数...

  • 唐代的中和节与中和尺

    作者:朱红 刊期:2006年第03期

    数十年前,王国维先生曾撰《日本奈良正仓院藏六唐尺摹本跋》,对日本奈良正仓院所藏拨镂牙尺等唐物加以考述,称其“刻镂傅色,工丽绝伦”。上世纪30年代客旅京都的傅芸子先生亲睹正仓院宝物,为之叹赏不置,作《正仓院考古记》,详细描述了北中南诸仓所藏文物,唐代拨镂牙尺亦在其中。此种雕刻精美的宫廷用品,在历年出版的正仓院宝物展画册中...

  • 第一部中英文对照的英语文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

    作者:黄兴涛 刊期:2006年第03期

    西方语言学知识在华传播,从明末清初的耶稣会士就已开始。但英语语法知识的专门系统介绍,大体还是晚清时期的事情。以往学界在谈及此事时,一般都以汪凤藻编译、丁韪良鉴定、同文馆1879年出版的《英文举隅》一书为嚆失,称之为“最早的汉文版英语语法书”。但据笔者阅读所见,此一结论其实未必准确。在该书正式出版之前,至少已有三四本关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