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杂志简介:《文史知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5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笔谈、文史百题、诗文欣赏、文物与考古、古代科技漫话、文化史知识、民俗志、人物春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华书局
国际刊号:1002-9869
国内刊号:11-1358/K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3036
总被引量:3641
H指数:13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231
  • “琴”作为“文化遗产”的文化意义

    作者:易存国 刊期:2004年第11期

    近年来,昆曲与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如何理解这些“非物质”性的文化遗产?如何使之作为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得以继承和发展?为此我们邀请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易存国先生,采访了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吴钊先生和北方昆剧团艺术室副主任王若皓先生,请他们谈谈想法和认识。希望这组文章能...

  • 应该重视古琴演奏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作者:吴钊; 刘淑丽 刊期:2004年第11期

    本刊:您能谈谈古琴的现状吗?吴:古琴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活动,自清朝后期开始日渐衰落。民国初年,文化界提倡向西方学习,古琴这种传统的东西遭到了冷落。后来,蔡元培、江易园等人主张保护古琴。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期间开设了古琴课,古琴与昆曲、琵琶、钢琴一起受到了重视。

  • 昆曲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王若皓; 刘淑丽; 吕玉华 刊期:2004年第11期

    本刊:在一般读者的认识中,这种艺术形式的名称有些混乱,到底应该称“昆曲”,还是“昆剧”,还是像英文那样叫“昆曲剧”呢?

  • 《左传》人名与春秋卿大夫采邑制度

    作者:曹道衡 刊期:2004年第11期

    当我们阅读《左传》和《国语》二书时,往往会遇到一人多名的问题。例如春秋中期晋卿士会就又称“士季”、“随会”、“随武子”、“随季”、“范武子”等等,有时在一段文字中也用了几个称呼,如《宣公十二年》的“邲之战”中,先称“士会将中军”;中间记他支持荀林父意见,不想和楚作战时称“随武

  • 书摘2004第11期要目

    刊期:2004年第11期

  • 用现代史学眼光审读《水浒传》

    作者:王曾瑜 刊期:2004年第11期

    《水浒传》当然不是一部历史小说。宋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却称不上历史人物。有关他的史料,如前辈学者余嘉锡先生的《宋江三十六人考实》、张政烺先生的《宋江考》等早已作了整理。梁山泊是在五代后晋到北宋,因黄河屡次决口泛滥而形成的湖泊,据《金史》卷129《李通传》载,到金海陵王攻宋时(1161),已是“梁山泊水

  • 如何在Windows XP下使用《文史知识》光盘

    刊期:2004年第11期

    《文史知识》光盘囊括了自1981年创刊至2000年总共234期的全部内容,堪称解读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光盘既提供了文本格式,界面雅致,可全文检索,也可通过栏目、作者、年份期号、页码等检索,使用十分方便,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 辽代契丹族女诗人萧观音的诗词

    作者:周惠泉 刊期:2004年第11期

    辽代契丹族妇女文学的蓬勃发展,在中国妇女文学史上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北方游牧民族妇女的社会地位较高密切相关。比如据史料记载,匈奴族妇女“行则在军中主营落、辎重、畜牧,不妒而甘服勤

  • 《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

    刊期:2004年第11期

  • 读蒋捷词《虞美人》(听雨)

    作者:崔胜利 刊期:2004年第11期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人,南宋末词人,约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元兵占领临安后,便于江南一带漂泊流落。元大德中(1297—1307),臧梦解、陆垕等曾荐他为官,终不肯。陈廷焯谓其“人品高绝”(《白雨斋词话》)。其传正史不载,宋元笔记史料中亦绝少见,故其生平事迹后人难以详考。

  • 虚拟的历史公共空间——谈《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作者:刘勇强 刊期:2004年第11期

    按照《都城纪胜》、《梦梁录》的记载,宋元“说话”分为四家,此四家之说,向有争议。但其中“小说”类与“讲史”类因各自有不少作品保存下来,基本上是明晰的。值得注意的是,《醉翁谈录》的

  • 从比较的角度看性别研究与全球化(上)

    作者:孙康宜 刊期:2004年第11期

    本文所关切的乃是有关中西文化潮流之间的借镜和影响,以及由于这种跨文化的互动所产生的现象和问题。在这个全球化的21世纪里,西方的文化批评和中国研究早已成了两门息息相关的知识领域了?但我认为,若要彻底了解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则不仅要注意到中西文化研究的差异(difference),也必须

  • 死于曹操之手的名士

    作者:徐国荣; 胡中胜 刊期:2004年第11期

    无论身前与身后,曹操都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或称“奸雄”,或称“英雄”,两者在价值判断上有肯定与否定之别,但他至少是一代枭雄。他杀了不少声名显赫的名士,如孔融、祢衡、边让、苟或、崔琰、杨修、娄圭、许攸等,还有一些处于被杀边缘的人,如杨彪、刘桢。正是这些杀戮,使得人

  • 美男子潘岳的悲哀

    作者:王玫 刊期:2004年第11期

    单从美的毁灭是一种悲剧而言,美男子潘岳之横死就是一出莫大的悲剧。据说潘岳年轻时在洛阳街道上行走,引来许多围观者,尤其是妇女。这些欣赏潘岳美貌风姿的人群纷纷向潘岳乘坐的车内抛掷花果,以示他们对潘岳的倾慕。潘岳每次驱车出行,回来时总是“掷果盈车”。姿容美丽的

  • “惊奇”的审美功能及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呈现

    作者:张晶 刊期:2004年第11期

    “惊奇”无论在中国美学或西方美学中都是一个可以成为重要美学范畴的概念,它在审美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审美心理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命题。中国古代文论,虽然并未在哲学层面对“惊奇”有系统的研究,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