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杂志简介:《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657/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电子与电工、通信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与自动化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国际刊号:1671-4431
国内刊号:42-1657/N
全年订价:¥ 316.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3817
总被引量:28345
H指数:43
引用半衰期:5.1126
立即指数:0.0111
期刊他引率:0.881
平均引文率:13.1083
  • 烷烃临界参数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作者:聂长明; 戴益民; 文松年; 李忠海 刊期:2005年第08期

    定义了分子中原子的平衡电负性并用原子的平衡电负性对分子图进行着色,在距离矩阵的基础上结合分子中各原子的支化度构建一种新的拓扑指数ND1、ND2、ND3,它对分子结构实现唯一性表征具有优良的结构选择性,并与烷烃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和临界体积相关联,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6、0.998 0、0.996 6,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 PZT/Fe3O4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磁性和铁电性研究

    作者:王国强; 刘红日 刊期:2005年第08期

    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Pb(Zr0.5Ti0.5)O3-Fe3O4复合薄膜.XRD研究表明,Pb(Zr0.5Ti0.5)O3呈完全(100)取向,而Fe3O4颗粒则呈完全随机取向.在室温下探测到了共存的磁性和铁电性.铁电性测试结果表明,在9 V的测试电压下,薄膜的Pr值为1.5 μc/cm2.而磁性测量的结果表明,在1.5 T的外磁场作用下,薄膜的剩余磁化强度和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0.67 emu/cm3和3.5 ...

  • 纳米碳管/聚醚酮酮复合材料的研究

    作者:王继勇; 王湘; 唐传球; 池恒 刊期:2005年第08期

    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不同纳米碳管(CNTs)含量的纳米碳管/聚醚酮酮(CNTs/PEKK)复合材料,并利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未经有机化处理的情况下,纳米碳管以纳米结构状态分散在基体中,显著地提高了聚醚酮酮的耐热性能,降低了其熔点.

  • 间甲苯胺改性双氰胺衍生物的合成

    作者:陈连喜; 张惠玲; 刘全文; 雷家珩 刊期:2005年第08期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间甲苯胺改性的双氰胺衍生物,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影响,并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初步的固化实验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固化剂具有较好的固化性能,复配制成的单组分固化体系具有较长的贮存期.

  • MMA与4-VP共聚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作者:杨海浪; 鲁俊 刊期:2005年第08期

    由于4-乙烯基吡啶(4-VP)均聚合成的聚电解质的亲水性强和力学性能差,使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采用自由基共聚法,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其改性,得到共聚物P(4-VP-MMA),再将共聚物与正溴辛烷进行季铵化反应得到线形的、水不溶聚电解质.对该聚电解质用IR、DSC表征,并检测其拉伸性能和吸水率,效果很好.

  • 脱硅耐低温捕收剂GE-609的浮选性能研究

    作者:葛英勇; 余永富; 陈达; 张明 刊期:2005年第08期

    采用GE-609、ARMEEN 12D和十二胺从铁矿中浮选SiO2的试验表明:当精矿量相同时,GE-609较另外2种捕收剂产生的泡沫量少,且消泡速度快.低温试验表明:GE-609具有良好的捕收能力、选择性和耐低温性能,即使在低温8 ℃用它浮选铁矿中的SiO2仍可获得良好的指标:精矿的品位Fe 69.17%,回收率97.83%.

  • 分解炉内不同煤质煤粉燃烧的数值模拟

    作者:梅书霞; 谢峻林; 夏福明; 刘长江 刊期:2005年第08期

    针对一实际尺寸的分解炉建立数学模型,采用简化的PDF反应模型对3种不同煤质煤粉在分解炉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直观地展现了煤粉在炉内运动过程中的颗粒轨迹、挥发份释放速率、焦炭燃烧速率的详细情况,并对不同煤质煤粉进行了对比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分解炉内煤粉燃烧和碳酸钙分解的耦合作用提供了参考,为分析煤质与分解炉结构...

  • 薄壁结构C50抗渗防裂混凝土试验

    作者:陈友治; 邹琪玲; 李方贤; 孙涛; 徐兵波 刊期:2005年第08期

    根据薄壁结构混凝土的特点,利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优化设计出了C50抗渗防裂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钢纤维通过单掺或混掺配制的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均达到56 MPa,抗渗等级P12,满足混凝土的抗渗防裂要求;且单掺聚丙烯的纤维混凝土表现出更优异的抗渗透能力和抗裂性能.SEM微观结构显示,掺膨胀剂混凝土中的水泥石结构均匀密实,产生的钙...

  • C80机制砂泵送混凝土的配制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杨玉辉; 周明凯; 赵华耕 刊期:2005年第08期

    以机制砂为细骨料,对C80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掺合料进行了优化.着重对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和砂率等因素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合理砂率应略大于相应的河砂混凝土,且存在最佳砂率(45%);机制砂中一定量的石粉对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有促进作用,在7%石粉含量情况下,C80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均达到最佳.

  • 腐蚀疲劳下的高性能混凝土渗透性及破坏机理

    作者:陈拴发; 廖卫东; 郑木莲 刊期:2005年第08期

    腐蚀疲劳是公路工程用混凝土破坏的主要原因,利用自行设计的腐蚀疲劳加载试验装置,研究了高性能混凝土(HPC)在Na2SO4腐蚀溶液及三分点疲劳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弯拉强度,分析了抗Cl-渗透特性及其疲劳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受腐蚀疲劳作用的高性能混凝土,其抗渗透性能大幅度下降,而交变应力、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是其性能劣化的根本原因,降低单方混凝土用...

  • 基于曲率模态和柔度曲率的结构多损伤识别

    作者:张谢东; 张治国; 詹昊 刊期:2005年第08期

    以曲率模态和柔度曲率为识别参数,针对具有多损伤区域的悬臂梁结构进行了损伤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应用曲率模态法和柔度曲率法对梁类结构进行多损伤识别.柔度曲率法既有较高的灵敏度又避免了使用原结构的模态参数,这对没有原始结构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仅需要低阶模态信息即可获得很好的识别效果.

  •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模拟损伤动力诊断分析

    作者:刘沐宇; 谢建和 刊期:2005年第08期

    探讨了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损伤诊断方法.考虑到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的复杂性,提出基于桥梁动力特性,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的3阶段分步法对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损伤诊断,先进行桥梁的异常检测,再确定损伤区段,最后评估构件的损伤程度.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江汉三桥进行了动力模拟损伤诊断分析,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可行性.

  • 立交预应力连续箱梁桥的动力测试及分析

    作者:任志刚; 卢哲安; 魏文晖; 陈应波; 杨华 刊期:2005年第08期

    荆潜分离式立交桥为三跨一联预应力连续箱梁桥.通过建立该箱梁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到了其固有频率,并对该桥进行了动力测试及分析.在试验过程中,优选了测点布置及动力测试系统,采用环境随机激励法和模态识别技术得到了其动力特性参数,其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在无障碍行车和有障碍行车2种工况下,测试了该桥的冲击系数和动力响应....

  • 万州长江大桥欠质量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作者:瞿伟廉; 孙五一; 刊期:2005年第08期

    大跨结构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常因台面尺寸的影响而采用小比例模型,再加上材料的力学性能往往难以满足配重要求从而使试验变得比较困难,因而不得不选用欠质量试验模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万州长江大桥跨长的特点,以1∶100欠质量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和三维有限元分析,通过实测值和理论值的对比分析,得出了正确的计算模型和动...

  • 纤维塑料筋混凝土梁延性分析的能量表示法

    作者:张鹏; 薛伟辰; 唐小林; 郑文静; 韦树英 刊期:2005年第08期

    由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基于钢筋屈服的延性分析方法不能直接用于仅配纤维塑料筋(FRP)的混凝土梁,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FRP筋混凝土梁的研究成果,引入了一种针对FRP混凝土梁的基于能量的延性定义,并给出了'延性比'的能量表达式.该定义同时适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延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