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外国文学研究 作为挑战和伦理问题的世界文学 【正文】

作为挑战和伦理问题的世界文学

作者:伊戈尔·沙伊塔诺夫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比较文学系;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比较研究中心; 俄罗斯国家经济和公共管理学院
世界文学   和谐一致   世界文学的诗学   边界  

摘要:1827年,歌德参照赫尔德的世界史模式,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一概念。此后,"世界文学"引发了学界的激烈讨论,其中不乏对伦理的重视与强调。问题是,开启世界文学纪元的歌德为什么把民族文学贬为"一个无意义的术语"?答案一方面可能在于歌德的历史远见,他惧怕晚期浪漫主义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于他把自己对古希腊文学理念的喜恶放置于所有时期和所有地方的文化。与歌德同时期的德国学者威廉·冯·洪堡立即表达了其对民族文化的不同意见。洪堡认为,民族文化强调从不同语言视角看到的世界不可能呈现一幅普遍性的画卷。两个世纪之后,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对立问题再次引发批评界的关注。"世界历史"也成了一个有争议的概念。例如,弗兰科·莫雷蒂指出"世界文学不是对象,而是一个问题,需要新批评方法,而且没有人能通过阅读更多文本找到一种方法"。莫雷蒂的这个观点作为现行研究世界文学的新路径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和响应。如果我们生活在"后民族"的全球化世界,那么如比较研究的"学科之死"固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若古巴比伦仍然使用多种语言时,情况又将如何?文学(世界的和民族的)—文化—语言—领土现在是比较研究的动态关系里至关重要的概念,比较研究不是一个对象,而是具有广泛政治—文化—伦理影响力的问题,它们要求批评方法的变革和更新。就此而言,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提出的"历史诗学"又能否对传统起到推陈出新的作用呢?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