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时间、叙事与文学想象——爱德华·门德尔松教授访谈录

    作者:李锋 刊期:2018年第01期

    爱德华·门德尔松,哥伦比亚大学英语系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文学院院士,主要研究19—20世纪英美小说、文学叙事、诗歌等。1976年,他首次提出“百科全书式叙事”的批评范畴,随后成为文学理论与文学分析的重要概念。2017年,门德尔松接受了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莱特研究学者李锋的访谈。门德尔松修正了自己之前有关...

  • 从田园到后田园的英国自然书写

    作者:特里·吉福德 刊期:2018年第01期

    20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英国自然书写为何出现了环境转向?充满怀旧情感的乡村田园主义被深切的环境意识所取代,其中涉及土地管理新困境和以H.V.莫顿为代表的乡村书写到以J.A.贝克的《游隼》(1967)为代表的乡村问题阐释与乡村生活赞扬的主题转变。英国作家的自然书写与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同步发生,形式多种多样,阐发了对工业化农...

  • 古老牧歌中的绿色新声:约翰·克莱尔《牧羊人月历》的生态解读

    作者:陈红 刊期:2018年第01期

    农民约翰·克莱尔从他成为诗人的那天起便因其阶级身份备受关注。近年来,一些学者尝试突破以往克莱尔研究以政治文化解读为主的模式,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加以审视,把克莱尔视作一位先于其时代的反传统的生态诗人。本文以《牧羊人月历》为例提出,克莱尔的诗歌深得英国田园诗歌传统的浸润,其所有创新均在传统田园诗歌的框架下产生。诗人有意识地利用田...

  • 《心灵的慰藉》:记忆的复调性与风景的多维性

    作者:谭琼琳; 邓瑛瑛 刊期:2018年第01期

    《心灵的慰藉》是当代美国女作家特丽·坦皮斯特·威廉斯的代表作,一部优秀的自传体回忆录,被西方学者誉为“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拟从“风景与记忆”这一关键词出发,借助记忆心理学、生态学、风景学、人文地理学、生态批评等领域的相关理论,探讨威廉斯如何通过书写个体的经验和情感,反思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困境和人伦困境。面对现...

  • “实验”观念与“先锋”姿态——从“实验小说”到“现代主义”

    作者:蒋承勇; 曾繁亭 刊期:2018年第01期

    左拉之文学“实验”观念及文学“科学化”主张,一方面将自然科学对“人”的新发现运用于文学创作,拓宽了人的描写领域;另一方面又从科学观念中汲取合乎文学本质要求的怀疑精神和自由精神,形成了“实验主义”的文学新理念。“实验小说”之“实验”观念,其要旨是颠覆传统,不断创新;在“实验”观念所开启的“反传统”思想立场与先锋姿态方面,自然主...

  • 低语境交流:文学叙事交流新论

    作者:申洁玲 刊期:2018年第01期

    叙事交流研究深受索绪尔普通语言学影响,把叙事交流当做日常交际来看待,做共时研究,忽视了时间和语境在叙事交流中的作用。回归叙事交流作为书面交流的属性,可以发现叙事交流具有延时性、单向性和语境的差异性三个重要特征,这三者又可以归结为叙事交流的低语境性。叙事文本在交流中具有符码和“语境”双重属性,能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叙事交流整体上...

  •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律师与“审判”:一种修辞学视角

    作者:冯伟 刊期:2018年第01期

    修辞术是早期现代英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深远影响;同时,修辞学为莎士比亚戏剧探讨法律、正义、善等重大问题提供了一个便利途径。通过对修辞术的娴熟使用,莎士比亚上演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司法大戏,也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早期现代英国社会种种“看得见的非正义”。从权利哲学的角度看,“恶人”有享受律师为...

  • “十七年”时期的莎学探索——论吴兴华对《威尼斯商人》的解读及其范式意义

    作者:龚刚 刊期:2018年第01期

    英年早逝的诗人、学者吴兴华教授对英国伊丽莎白时期两位重要剧作家马洛和莎士比亚的评论和译介,是“十七年”时期英美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其中发表于1963年《文学评论》上的长篇论文《〈威尼斯商人〉——冲突和解决》作为其莎剧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堪称“十七年”时期莎学研究的典范,也是“十七年文论”中的精华之一。本文考察了吴兴华对《...

  • 论理查三世的悲剧心理

    作者:邹广胜; 龚丽可 刊期:2018年第01期

    在莎士比亚塑造的悲剧人物中,理查三世是最为奇特的一个。这位“表里如一”害怕自己影子的暴君用惊人的“智慧”与“勇猛”来报复自己的同类。以往对理查的研究往往较多地注重他邪恶、令人痛恨的一面,而忽视他悲壮、令人可怜、感慨、困惑的一面。畸形的身体、疯狂的欲望、残酷的报复心理与自卑、恐惧、如影随形的噩梦纠结在一起,强大的内心世界...

  • 卡里尔·菲利普斯小说中的流散叙事与国民身份焦虑

    作者:徐彬 刊期:2018年第01期

    当代英国小说家卡里尔·菲利普斯流散叙事中的主人公并非仅限于黑人,与黑人流散共生的白人的流散同样是菲利普斯关注的主题。透过小说,菲利普斯指出与白人流散者英国国民身份的“工具化”焦虑相对的是黑人流散者在英美社会中国民身份“工具化”与“商品化”的双重焦虑。黑人的有用性和可消费性是认定他们英美国家国民身份的基本标准。殖民地或英...

  • 论《基列家书》中的记忆书写与宗教认同

    作者:李靓 刊期:2018年第01期

    在美国当代作家玛丽莲·罗宾逊的小说《基列家书》中,记忆是情节发展的内驱力,亦是把握这部小说思想、艺术内涵的重要视角,但在现有研究中它却少被论及。本文以记忆理论为视角,考察小说中记忆如何推动叙事者实现宗教认同的重构,由此展示出记忆在阐释作者对宗教、传统的文学表达中所体现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本文认为,记忆在三个维度展开,帮助叙事者...

  • 历史的言说:黑人家族谱系的创伤记忆与再现

    作者:林燕红; 林元富 刊期:2018年第01期

    《考瑞基多拉》、《双翼掩面》和《昌奈斯维尔事件》等三部当代美国非裔小说书写了三个受家族创伤记忆困扰的当代非裔美国个体。作者们打破线性历史叙事,还原了非连续性、碎片化的历史本真状态,外化了创伤的表现形式,使不可言说的创伤体验变得易于理解,深刻揭示了黑人家族谱系的历史记忆给后代带来的深远影响。面对创伤的再现危机,以厄莎、纳撒...

  • 论果戈理《死魂灵》的史诗结构模式

    作者:吴笛 刊期:2018年第01期

    果戈理的《死魂灵》作为其代表作,奠定了他作为俄国杰出作家的地位。《死魂灵》虽为长篇小说,果戈理却称其为长诗。这部作品究竟属于哪种艺术形式,学界存在着极大的争议。本文力图从结构模式入手,对此进行探究。本文认为,果戈理的意图是创作类似于但丁《神曲》般的史诗式作品,以三部结构分别对应《神曲》中的《地狱》《炼狱》《天堂》三个部分,...

  • 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哲学特征

    作者:张谡 刊期:2018年第01期

    詹姆逊针对以“新批评”为首的保守主义思维,用文学与社会相联系的方法,提出了基于马克思主义“观察点”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詹姆逊的理论旨趣在于建立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即一种用马克思主义的范式来解释欧美发达资本主义的文化和文学现象的理论。詹姆逊归纳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哲学特征主要是:深度模式的消解、历史意识的消解、情感的消解和...

  • 库切研究的新动向:关注作家的作者身份建构

    作者:董亮 刊期:2018年第01期

    英语世界近年来库切研究的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随着库切书稿的对外开放及作家传记的出版,对其作者身份的讨论成了新的研究动向。大卫·阿特维尔的《用人生写作的J.M.库切——与时间面对面》采取文本发生学的视角,通过剖析作家的书稿资料,以分析作者身份的建构为主线,动态揭示了其经典文本的生产过程。作为库切研究专家,阿特维尔的新著在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