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英国当代“直面戏剧”:阿莱克斯·谢尔兹访谈录(英文)

    作者:岑玮 刊期:2016年第04期

    "直面戏剧"在20世纪九十年代英国剧坛异军突起,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阿莱克斯·谢尔兹因在其代表著作《直面戏剧:英国戏剧现状》(2001)中为这种创作流派命名而为学界熟悉。谢尔兹的研究成果丰硕,其另一部重要论著是《重述英伦:今日英国剧场》(2011),此外还主编了《21世纪英国戏剧》(2011)、《当代英国戏剧》(2015)等。受《外...

  • 转换性文本的伦理(英文)

    作者:埃拉·纳德尔 刊期:2016年第04期

    本文试图从不同的理论和文学作品出发探讨文本转换机制。本文将读者反应理论的焦点调整到文学的伦理诉求,探讨了文学构思与语言所产生的形式与情感问题。文本能够引发阅读伦理吗?如果能,又是以何种手段何种形式引发?重要的是,正如亨利·詹姆斯所说的,文本为读者提供脚本,为他们提供角色以及复杂的伦理选择,尤其是后者。文本总是表演性的,不断激...

  • 论宗教伦理学与文学伦理学视域下的卡夫卡小说

    作者:田俊武 刊期:2016年第04期

    宗教伦理学旨在研究宗教伦理关系及其准则的一门科学,它的基本内容主要探讨宗教中的伦理盟约、伦理教导、伦理法律以及因违背这些规则所犯下的伦理罪行。这种学说与聂珍钊教授的文学伦理学学说有很多相同之处,尤其是在用宗教伦理学研究文学的时候。卡夫卡的小说,具有浓厚的宗教伦理和文学伦理的氛围。卡夫卡对犹太教的弃绝,使他成为了大地上的异...

  • 身份的错位和变性的悲剧——《捕蜂器》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作者:刘胡敏 刊期:2016年第04期

    英国著名小说家伊恩·班克斯在《捕蜂器》里讲述了父亲克拉旱姆通过男性激素把女儿弗兰克"成功"地从女性变为男性,而被父亲违背伦理的实验改变了身份的弗兰克成了伦理身份混乱的"兼性人"。弗兰克的身份错位导致他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继而无法进入正确的伦理选择的过程,而缺乏伦理教诲让他无法产生正确的伦理意识,无法建立善恶观。此外,弗兰克成...

  •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歌唱文本的伦理表达

    作者:王希翀 刊期:2016年第04期

    本文以《德伯家的苔丝》歌唱文本中描写的三类歌曲民谣、世俗小调和圣歌以及三位主人公苔丝、亚历克·德伯和克莱尔分别对它们的歌唱为出发点,结合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对苔丝悲剧命运的形成展开系统研究。本文重点分析苔丝如何受到母亲民谣的教诲从而建构婚恋伦理认知,如何受到亚历克世俗小调的引诱触犯伦理禁忌,又如何在失贞后转向从克莱尔的...

  • 莎士比亚与血肉之躯的转变

    作者:彭发胜 刊期:2016年第04期

    莎剧《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败诉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不含血的肉"的观念的普遍认同,或者说集体无意识的默许,其中隐含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身体观的重大转变。在西方文化中,随着现代人体解剖术的出现和发展,传统的血肉相通的身体观逐渐让位于为血肉分离的身体观。这种转变在包罗万象的莎士比亚作品中留下了大量的文本踪迹,其中既有"四体液说"...

  • 放血疗法与王国新生:英国早期现代复仇剧的医学伦理

    作者:陶久胜 刊期:2016年第04期

    英国早期现代戏剧家使用医学话语"刺肤",把复仇定义为一种手术过程,展示复仇暴力在剧本世界和观众世界中的伦理效果。复仇归因于暴君由"血液过剩"生发的"性欲",当"性交"不能让暴君彻底根除"强暴"行为时,复仇者必须向暴君"刺肤"放血,弑杀暴君以根治国家疾病。考虑到"坏血"与"好血"难以分开,被强暴后的臣民之妻女的纯血被暴君的"...

  • 论阿卡狄亚的衰落

    作者:王娜 刊期:2016年第04期

    斯托帕德剧作《阿卡狄亚》采用不同时空交错、并置的结构,使19世纪初英国乡村庄园里的贵族生活和百年后人们对庄园历史的探究实现"穿越",表现工业化进程、西欧革命和战争对贵族社会的冲击,借以反思19世纪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展现当代人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从而使剧作与以往的社会批判和道德谴责之作判然有别,在思想与艺术上实现了对...

  •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的回忆叙述策略

    作者:邓颖玲 刊期:2016年第04期

    《长日留痕》是当代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小说以日记体形式,叙述了管家史蒂文斯在英国西部进行的六天旅行。回忆既是小说的叙述形式,也是作者结构情节的方式。史蒂文斯对往事的叙述体现了回忆的不可靠性、碎片化和选择性特点。回忆叙述在整个叙事中成为了小说不可或缺的主题,一方面凸显了所选择事件在史蒂文斯心中的地位,使读者看到他...

  • 现代小说的“音乐化”——以石黑一雄作品为例

    作者:梅丽 刊期:2016年第04期

    小说与音乐的结合是现代小说的一个发展方向。自从19世纪后期以来,小说的"音乐化"成为革新小说形式、提高小说艺术性的一个重要媒介。英国当代作家石黑一雄的作品融合了大量的音乐元素,在小说形式和艺术性方面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扩展了小说在主题、结构和象征方面的内涵,具体表现为文内主题的"音乐化"呈现、作品结构的"音乐化"特征、...

  • 波德莱尔“黑维纳斯”的历史形塑

    作者:穆杨 刊期:2016年第04期

    传统批评认为经典文学形象是"超历史的个人",具有原型价值,而新历史主义批评家则研究经典形象及其所代表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是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习俗的产物。斯蒂芬·格林布拉特进一步提出了"主体形塑"概念,指出文学形象是不同话语对人物及其文化环境的关系反复进行阐释的结果,且阐释非一次性完结,而是一个没有止境的变化过程。"黑维纳斯"是...

  • 以战争视角重读《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臧小佳 刊期:2016年第04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的文学创作带来了转折性影响。《追忆似水年华》在战争期间经过改写,渗透了明确的战争主题。战争影响了小说本身的写作目的与结构安排,并在其中形成了深刻的政治、军事、虚构与现实等文学思考,阐释了心理规则、精神表象以及集体与个人信仰的冲突与出路。

  • 格特鲁德·斯泰因是何时成为诗人的?(英文)

    作者:布莱恩·瑞德 刊期:2016年第04期

    近二、三十年来,格特鲁德·斯泰因作为20世纪重要诗人之一的地位已经在美国文学研究领域被广为接受,然而,在她数百篇实验性作品中哪些可以归于诗歌文类、她关于诗歌的定义在其文学生涯中可能有怎样的变化,学界对此还不十分清晰。鉴于此,本文将重新审视创作于《美国人的创造》(成稿于1911)与《软纽扣》(1914)之间的过渡性作品,尤其是《断袖之...

  • 生存之道:希尔科《典仪》中的文化融合

    作者:刘克东 刊期:2016年第04期

    美国著名印第安女作家莱斯利·玛门·希尔科的小说《典仪》呈现了族裔人群不同的文化态度和策略的成败,证明了文化融合才是生存之道。不具备应对主流文化侵袭的能力,固守传统行不通;盲目崇拜,被白人同化只能迷失自我,丧失民族身份;憎恨和暴力也不能解决族际问题。只有更新传统,适应白人文化,兼收并蓄,并怀有包容和仁爱之心,才能在两种文化之间生存...

  • 大屠杀记忆及其艺术想象:《鼠族》的绘画叙事策略

    作者:段枫 刊期:2016年第04期

    结合前人批评,本文具体分析普利策获奖绘画作品《鼠族》的整体叙事策略,包括其"故事"的构成要素、叙述层次的设置及其图画和文字双轨并行的叙事特点,不但旨在结合大屠杀文学及史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考察这部经典绘画叙事的形式特色和相应主题意义,也试图推进绘画小说叙事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