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翻译研究:从“文化转向”到“多文化转向”——埃德温·根茨勒访谈录(英文)

    作者:赵春雨 刊期:2016年第03期

    埃德温·根茨勒是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比较文学系教授兼翻译中心主任,主要研究翻译理论、文学翻译以及后殖民理论,著有《美洲的翻译与身份认同:翻译理论的新方向》(2007)、《当代翻译理论》(1993)等,曾与玛丽亚·铁木志科主编《翻译和权力》(2002),与苏珊·巴斯内特主编《翻译论丛》系列丛书。在本次访谈中,根茨勒...

  • 《玩偶之家》的自我塑造伦理与权力问题(英文)

    作者:育布拉吉·阿瑞约尔 刊期:2016年第03期

    本文将呈现亨利·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权利与伦理的关系问题。剧中主人公娜拉的家庭生活经历使她学会在伦理层面开展自我革命从而挣脱父权社会的伦理体系。在丈夫海尔茂的门庭之中遭受父权压迫的经历也正是她进行自我伦理教育的过程。在易卜生的世界中,伦理是指个人塑造自我的能力,而非被动接受父权社会的道德教育。娜拉拒绝接受所谓的欧洲...

  • 西方伦理批评的复兴及其在21世纪的新发展(英文)

    作者:杨革新 刊期:2016年第03期

    自"唯美主义"运动以来,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批评家都极力反对在"文学"和"批评"前面加上"伦理"二字,但实质上在艺术和哲学领域,尤其是文学研究领域,伦理批评从未被束之高阁。西方伦理批评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历了一次复兴,并演变成以韦恩·布斯和玛莎·努斯鲍曼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批评以及以希利斯·米勒和亚当·扎克瑞·纽顿为代表的解构...

  • 从“审父”到“释父”——父子伦理视角下普伦蒂斯的心智成长

    作者:郭国良 刊期:2016年第03期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羽毛球》是作家早年创作的饱含意蕴之作。由于小说主人公普伦蒂斯的叙述弥漫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对其故事的阐释和解读也宛若空中拍打的羽毛球,来回闪现,令人眼花缭乱。可以说,普伦蒂斯与父亲的关系是小说的关键所在,从父子伦理入手,借用精神分析学"审父"和"弑父"等概念来剖析这部小说,就能发现普伦蒂斯自由意志与理性意...

  • 身份认同危机与21世纪俄罗斯小说叙事伦理、文体的重构

    作者:张建华 刊期:2016年第03期

    21世纪俄罗斯文学接续了被中断数十年的文学"现代性"进程,实现了走向"当代性"的突破。21世纪俄罗斯"文学场"中的一个核心要素,或者说其走向"当代性"的首要动因是俄罗斯文学的"世纪末焦虑"——世界文学视域下的文学和作家的身份认同危机。长篇小说《一本合上的书》可以看作是俄罗斯文学"世纪末焦虑"言说的充分体现。身份认同危机引发...

  • 伊万·卡拉马佐夫的三重影像

    作者:张磊 刊期:2016年第03期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万是带有陀思妥耶夫斯基风格印记的重要形象。小说中若干人物都与伊万有着紧密关联,是他在不同生命阶段某一性格的投影、外化或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势。包括伊万在内的三组人物:柯里亚和伊留莎、伊万和斯麦尔佳科夫、宗教大法官和佐西马,联袂演出了生命的童年、青年、老年三阶段的动态影像,与自然生命流程存有相互对应的...

  • 曼德尔施塔姆对维庸的发现与重塑

    作者:裴丹莹 刊期:2016年第03期

    中世纪大诗人弗朗索瓦·维庸,被视为俄罗斯"白银时代"阿克梅派的"四大基石"之一,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在批评散文"弗朗索瓦·维庸"中对其进行了前瞻性书写。曼德尔施塔姆对维庸的发现和重塑,建立在对抒情诗人"雌雄同体"本质认识的基础之上;而对维庸明显疏离大自然态度的发现,对其造反行动的存在主义解读,则是曼德尔施塔姆新颖独到的阐发。...

  • 论苏格兰诗人伯恩赛德的“悔悟”诗歌

    作者:何宁 刊期:2016年第03期

    苏格兰诗人约翰·伯恩赛德的诗歌创作以"悔悟"作为其本源和终极意义,在诗歌作品中通过多样的形式和主题来探讨"悔悟"的涵义,以及"悔悟"对个体及人类的影响。通过对童年生活的抒写、"游泳"系列诗歌,以及长诗"道路"等,伯恩赛德从个人、社会以及哲学这三个层面,对个体受到家庭、地域和民族割裂而来的创伤加以反思性的叙述,将个体的精神追...

  • 中世纪英国动物叙事与远东想象

    作者:张亚婷 刊期:2016年第03期

    13至14世纪,英国作家把动物叙事和远东想象结合起来,在百科全书、编年史、虚构游记和骑士文学中展示出英国人的东方情结和潜在的动物幻想。远东体现出野蛮性、怪物特质和物种差异的消解,但又是英国人艳羡的文明之地。在与欧洲大陆远东构建模式保持传递性和连贯性的基础上,这些作家通过动物叙事构建的远东既是文化乌托邦的象征,又是文化他者的代...

  • 2016上海国际莎士比亚论坛通知

    刊期:2016年第03期

    "2016上海国际莎士比亚论坛"将于9月11-14日在东华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东华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及东华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与"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同期举行。有意与会者请在8月1日以前将论文稿或摘要(中英文)发至电子邮箱yutong@dhu.edu.cn。大会组委会将对提交的论文摘要进行评选,给入选者发出正式的电子文本和打印稿邀请函。优秀论...

  • “头发”、“精灵”与“情人”——论《夺发记》的诗性语言及教诲意义

    作者:马弦 刊期:2016年第03期

    蒲柏的《夺发记》不仅是一部仿英雄体讽刺史诗,同时还是一部充满教诲意义的叙事诗。本文通过对诗歌中的三种象征性"话语"——"头发"、"精灵"以及"情人"展开论述,认为:"头发"的隐喻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意蕴,喻指当时英国上流社会颠倒和堕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精灵"影射女主人公贝林达轻浮、做作和虚伪的道德本质以及傲慢、过度和放纵...

  • 句法、主语与器官:乔伊斯的现代语言修辞思想

    作者:王江 刊期:2016年第03期

    乔伊斯在写作《尤利西斯》时,让器官取代身心整一的主体成为句法主语,以便独立施行谓语所描述的意志行动或事件。但这违背了主谓语共同指涉同一主体的认知一致性原则,从而导致出现"分词悬垂结构"等语法失范现象。但从艺术语言的修辞传统来看,乔伊斯对小说语言的创新求变属于修辞类型中的积极修辞法。由于人类身体器官或身体部位被赋予比其他生...

  • 论《佛罗伦萨女妖》隐喻的文本空间

    作者:叶拉美 刊期:2016年第03期

    从三维空间的角度观照《佛罗伦萨女妖》的文本结构,使平面的文本有了立体空间感。东西方成为了互为镜像的乌托邦,即异托邦。而跨越生死的交流成为了世界融合的乌托邦思想在文本空间里的栖居之所,即另一层次的文本乌托邦建构。

  • 爱的自我之狱——《爱达或爱欲》对浪漫之爱的反讽书写

    作者:雷武锋 刊期:2016年第03期

    在《爱达或爱欲》对浪漫之爱的书写中,纳博科夫揭示了凡与爱达的浪漫之爱蕴涵着对纯粹欲望的追求,其中既充溢着极度喜乐的感官体验,也夹杂着爱的狭隘和残酷。这种内在的残酷来自于凡与爱达优越的自我意识,并促使他们的浪漫之爱成为一种投射性的自我认同,体现的是自我的循环与暴力,最终使他们陷入自我的偏执和局限之中。通过凡与爱达的回忆和重述...

  • 《伙计》中弗兰克的伦理选择

    作者:丁秉伟 刊期:2016年第03期

    小说《伙计》中弗兰克由恶到善的转变是一次伦理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弗兰克行为的反复体现出理性意志与非理性意志之间的冲突。在非理性意志的作用下,弗兰克内心的欲望失去了理性的控制,使他不断做出错误的选择。非理性意志成为弗兰克完成伦理选择的主要障碍之一。弗兰克伦理选择过程中的另一个主要障碍是美国社会中并存着两种相互冲突的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