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关于西方文论历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当代西方文论的基本走向

    作者:张江 刊期:2015年第04期

    经过百年多的震荡和调整,当代西方文论的发展,接下来应该进入一个稳定共识的新时期。这既是理论发展规律衍生的自然结果,也是当代西方文论未来发展的应有范式。目前,当代西方文论向稳定共识期跃进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在这一新的稳定共识期,文学理论应该走向系统发育。从历时性上说,它利于吸取历史上一切有益成果,并将它们贯注于理论构成的全过...

  • 帝国虚构与帝国主义思想的建(解)构:殖民话语与后殖民批评再思考

    作者:薇拉·纽宁 安斯格尔·纽宁 刊期:2015年第04期

    大英帝国主义成为一些小说的最基本的意识形态架构,本文试图就把握这类小说精要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在简要梳理帝国历史的当下延续之后,在第二节中提出了"帝国虚构"这一术语并探讨了其意义。第三节则梳理了虚构与现实、文化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虚构作品在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小说的建构和解构中所扮演的创造性或表演性角色...

  • 殖民进程、动物死亡与民族生成——加拿大英语文学里的写实动物

    作者:涂慧 刊期:2015年第04期

    加拿大英语文学里的写实动物形象嬗变,与殖民者本土化进程、加拿大民族生成有着密切关联。通过展示丛林里动物的种类、形态和功用,加拿大早期英语文学把印第安人描写成凶残可怕的低等动物,建构起白人〉土著=动物的等级秩序,将欧洲人的殖民活动与空间掠夺合理化。19世纪末西顿和罗伯茨笔下的写实动物形象发生转变,原因在于殖民者在与动物的空间争...

  • 《希伯来圣经》乱伦叙事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作者:李滟波 刊期:2015年第04期

    《希伯来圣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以色列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伦理故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看,其叙事的性质是伦理的。其中,罗得女儿们与父亲的血亲乱伦和儿媳他玛与公公犹大的姻亲乱伦,无疑是她们在特定伦理环境下为延续家族血脉而做出的无奈的伦理选择;大卫王与乌利亚之妻拔示巴的通奸罪引发了长子暗嫩与同父异母妹妹他玛的血亲乱伦...

  • 《圣经》中伊甸园神话的伦理意蕴

    作者:杨建 刊期:2015年第04期

    古代希伯来民族是一个非常崇尚智慧的民族,智慧的第一要义即分别善恶,这一点最早表现在《圣经》所记载的伊甸园神话中。能分辨善恶的果子即智慧果,亦即知识之果、文明之果;"智慧果"又谓"禁果",代表着"乱伦禁忌",反映了早期人类对血亲婚姻乱伦关系的本能恐惧;人类始祖偷吃禁果这一行为完成了人的伦理选择和自我认知过程;伊甸园里的蛇具有善...

  • “女儿”或“妻子”:论海达·高布乐的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

    作者:蒋文颖 刊期:2015年第04期

    作为易卜生晚期创作的重要女性人物之一,海达·高布乐因为复杂却充满魅力的形象在学界的讨论和研究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分析海达的两重伦理身份——高布乐将军的女儿和泰斯曼的妻子——承载的不同伦理内涵。海达不能顺应从"女儿"到"妻子"伦理身份的转变使她陷入了伦理困境。海达为解决这种伦理困境亦做出了尝...

  • 《梅森和迪克逊》的空间政治

    作者:王建平 刊期:2015年第04期

    托马斯·品钦的《梅森和迪克逊》是一部关于18世纪美国立国时期美洲大陆地理空间变化的小说。作品通过追溯美国地理版图上最重要的分界线"梅森—迪克逊线"的形成过程,揭示了民族国家的地域想象和空间政治。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空间信息载体,基于"梅森—迪克逊线"绘制的地图反映了美国民族国家的疆域变迁和发展历程,同时也隐含着地图绘制过程中...

  • 三重文化视野下莫里森的上帝观及其小说中的上帝形象

    作者:张宏薇 刊期:2015年第04期

    莫里森具有三重文化身份——美国人、黑人、女人,在美国文化、黑人文化、女性文化的交织与碰撞中,莫里森确立了自己的身份,形成了鲜明的上帝观。她的上帝观既有对传统基督教的继承又有对抗,同时融合了黑人宗教、女性神学的特征,在她的小说中既有黑人上帝的形象也有女性上帝的形象。究其实质是莫里森的一种政治书写策略,其目的是要还原基督教之上...

  • 诗歌的救赎:现代主义真诚与玛丽安·摩尔的诗歌定义

    作者:何庆机 刊期:2015年第04期

    面对新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诗人不仅要找到新的诗歌形式和表达手段,以表现新的感受方式与认知方式,同时表现出了对诗歌本体问题的极大关注,阐释或重新阐释诗歌的本质,玛丽安·摩尔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摩尔的"诗歌"一诗共有十三个版本,这一定义与重新定义诗歌的冲动本身便使得诗歌如同海德格尔式的"坏榔头"。在"诗歌"三行版中,摩尔通过"...

  • 易卜生与世界主义:兼论易剧在中国的改编

    作者:王宁 刊期:2015年第04期

    讨论易卜生与世界主义的关系应该首先对世界主义这个概念进行重新定义。作者在对世界主义作了十个方面的界定后指出,易卜生与世界主义的关系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1)易卜生的世界主义观念以及他的流散经历;(2)易卜生剧作的世界主义题材以及他的作品所表现出的全球性意义;(3)易卜生的全球关怀以及他本人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作者接着从世界...

  • 阅读趣味背后的中产阶级文化建构——从乔治·吉辛的《女王50周年大庆》谈起

    作者:何畅 刊期:2015年第04期

    在《女王50周年大庆》中,乔治·吉辛借笔下人物对书籍的选择向读者展示了与人物阶级身份息息相关的阅读趣味。通过引导"正确的"阅读趣味,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试图合法化自身的文化正确性,并寻求正确的社会位置。然而,与上述合法化过程相伴的却是挥之不去的"错位感",透露出该群体成员的文化焦虑与反思。可以说,通过对阅读趣味的选择,中产阶级成...

  • 论1990年代乌利茨卡娅小说创作的诗学特征

    作者:高伟 孙超 刊期:2015年第04期

    乌利茨卡娅是新俄罗斯文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鲜明代表,她的创作以对个体的高度同情和细微的心理描写著称。本文以作家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为例,分析了其创作中的诗学特征。冷峻的战后岁月和闭塞的空间构成了乌利茨卡娅小说叙事的特有时空背景;梦境描写既是作家谋篇布局的手段,又是表达主题及创作主旨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人称叙事和准直接引语...

  • 《哥萨克》的叙事空间

    作者:杨明明 刊期:2015年第04期

    作为列夫·托尔斯泰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中篇小说《哥萨克》在其创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小说藉由主人公奥列宁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逃离莫斯科来到高加索这一线性叙事路径,完成了对莫斯科与高加索两大社会文化空间的建构与书写;同时,小说以空间体验作为生存体验的内在形式,从中折射出作家的思想演变与精神探索轨迹,也凸显了小说深刻的哲学意蕴与独...

  • 英语小说的形成与发展——评迈克尔·西米特的《小说传记》

    作者:杨金才 刊期:2015年第04期

    作为文类之一的小说一直是西方文学界探讨的命题,但很少有学者像迈克尔·西米特那样纵横驰骋,将英语小说的形成与发展置于七个多世纪的绵延历史中加以考察,揭示其复杂而多变且具有全球意义的生命传记历程。本文拟简要分析和评述其新作《小说传记》的主要内容及其学术成就。

  • 中美诗歌诗学协会第四届年会会讯(中国山东济南·2015年11月28-29日)

    刊期:2015年第04期

    中美诗歌诗学协会第四届年会将于2015年11月28—29日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山东师范大学承办,华中师范大学英语文学研究中心、《外国文学研究》、《世界文学研究论坛》、《山东外语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单位协办。具体信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