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美国当代创新诗的智性思考

    作者:刘富丽 刊期:2013年第02期

    汉克·雷泽尔博士,诗人、批评家、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教授,已出版17部诗歌及学术论文集。刘富丽教授2012年赴阿拉巴马大学访学,从事汉克·雷泽尔及当代美国诗歌研究,其间她对雷泽尔博士进行了访谈。访谈以先锋派诗歌和当代诗歌流派的创新性为中心,广泛讨论了从语言诗到雷泽尔本人诗歌的美国当代诗歌独特性问题。雷泽尔博士对语言诗的基本特征、...

  • 从《驶向拜占庭》到《拜占庭》

    作者:李英石 刊期:2013年第02期

    叶芝的《驶向拜占庭》和《拜占庭》似乎都反映了关于拜占庭的终极想象以及他关于艺术家作用的见解,几乎得到了所有批评家的关注,然而批评家们常常无视这两首诗的同根性而将它们分别阅读,这样就无法诠释诗人的真正意图。本文指出了批评界存在的这一疏忽,并通过梳理两者的关系、关注两者中的一些关键意象(尤其是两首诗中“那个国度”和拜占庭...

  • 视觉呈现与娜塔莎·特里瑟维的诗歌

    作者:杰瑞·沃德博士 刊期:2013年第02期

    娜塔莎·特里瑟维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视觉的霸权,即她试图从历史的重负中探寻意义时所面对的照片和其他图像呈现形式的主宰地位。然而,特里瑟维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这种视觉霸权,而是利用经验性记忆和从阅读中获取的记忆来挑战视觉,探寻到底有什么不在场、有什么在视觉上被成功隐藏并且除非经过严密检视才能发现。本文通过弓i述特里瑟维在《...

  • 吕西安·戈德曼“悲剧世界观”视阈中的拉辛

    作者:王天保 刊期:2013年第02期

    戈德曼认为,悲剧世界观是17世纪法国冉森派教徒的群体意识,拉辛的创作与冉森派思想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拉辛的作品可以分为悲剧、表现现实世界的戏剧、宗教戏剧三类;只有完整地表现了悲剧世界观的戏剧才是真正的悲剧。戈德曼对拉辛作品的评价是一种主观的道德批评。

  • “高高在上的”玛塞莉娅:《米兰公爵》中的女性主导

    作者:龚蓉 刊期:2013年第02期

    本文从近代英国天主教反新教伊丽莎白崇拜与新教反天主教圣母崇拜这两种反女性一偶像崇拜话语之间的对立出发,探讨《米兰公爵》中的玛塞莉娅崇拜。本文认为,该剧挪用并糅合了礼拜圣母/反伊丽莎白崇拜话语及礼拜伊丽莎白/反圣母崇拜话语,坚持自身宗教立场的模糊性以迎合不同宗教身份的观众/读者,使他们能从不同角度对剧中的女性一偶像崇拜...

  • 凝视:莎乐美主体性的建构与解构

    作者:陈光霓 刊期:2013年第02期

    凝视是莎乐美主体性建构过程中的关键动作。充满欲望的男性凝视投射在莎乐美的身体上,将其视为把玩的对象。而从现代消费文化和视觉文化的角度来看,凝视与被凝视实质上也是一种消费与被消费的关系。由此,莎乐美沦为男性凝视下的欲望客体和消费客体。然而,她以自己锋芒毕露的女性凝视力量冲破男性凝视的覆盖,向欲望主体发起强大的挑战。她一...

  • 萧伯纳戏剧的“讨论”艺术研究

    作者:谢江南 刊期:2013年第02期

    人物之间围绕特定话题展开讨论,是萧伯纳戏剧的常态,也是其剧情发展的基本动力。其戏剧的讨论艺术,受益于易卜生,是在对英国新戏剧的倡导和反思中发展起来的。剧中讨论的都是公众熟视无睹、却又意义重大的社会问题;讨论的展开,遵循的是“正题一反题一合题”的辩证法模式。具有浓郁喜剧色彩的人物、情节和语言,为其充满辩证逻辑的讨论提供...

  • 优游于记忆的废墟:论《芬尼根守灵夜》的叙事美学

    作者:卞丽 刊期:2013年第02期

    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芬尼根守灵夜》中遍布着废墟意象。在词语、句法和篇章三个文本层面上,小说形式也呈现出破碎性、偶然性等废墟美学特征。乔伊斯在文本与记忆废墟之间自在优游的审美态度,与自由知识分子瓦尔特·本雅明的废墟美学是不谋而合的。本雅明的废墟美学为解读该小说碎片式的叙事美学风格及其产生的原因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

  • 新世纪美国剧坛又一强有力的声音——评亚裔戏剧家谢耀及其两部戏剧

    作者:陈爱敏 刊期:2013年第02期

    谢耀是新世纪美国剧坛十分活跃且颇具影响力的亚裔剧作家兼导演。本文在对其进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他的两部同志剧《瓷》和《他们自己的语言》。笔者认为,剧作通过讨论性、暴力、同性恋等话题,揭示了隐藏着的性别、种族、身份、阶级等极其复杂的政治问题;通过讨论同性恋和艾滋病特殊群体的语言和生存状态,揭示了语言、话语、权力...

  • 全球化视野下看中国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消解

    作者:王惠 刊期:2013年第02期

    关于中国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延续和变异,在国内已有多位学者著述论证。但这些著述多止于汤亭亭与赵健秀关于中国文化“真实性”的论争,对20世纪80年代后在全球化、后理论、新移民等冲击下的华裔美国文学缺乏关注,对这一阶段相关文本中反映出的中国文化的消解现象缺乏论述。本文旨在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论述当代华美文学中纯粹的中国文化...

  • 《痕迹》和《爱药》的宗教杂糅特征

    作者:陈靓 刊期:2013年第02期

    路易斯·厄德里克将西方的基督教元素与美国本土宗教文化结合在小说中,在宗教结构上确定了杂糅性的文学身份。文本中宗教层面的杂糅技巧立足于本土传统,它不仅是对视角和语言的简单混杂,也在结构上创建了一个杂糅的表述方式,在创建自身意义的同时,宗教层面的杂糅性形式也鼓励对白人宗教霸权统治的抵抗与颠覆。在这种方式下,厄德里克的小说...

  •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届专题研讨会——“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学思潮再审视”

    刊期:2013年第02期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拟于2013年10月在河南郑州召开第十届专题研讨会,主题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学思潮再审视”(RevisitingAmericanLiteraryandIntellectualMovementsinthe1960s)。欢迎美国文学研究会会员单位的师生参加。本次研讨会将由郑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有意与会者请在2013年7月31日前把会议论文摘要(500字)发给会务组(casal201...

  • 伦理错位与心灵的孤独——论《华盛顿广场》中凯瑟琳的悲剧命运

    作者:陈湛妍 刊期:2013年第02期

    《华盛顿广场》是亨利·詹姆斯纯粹以美国为背景写成的最出色的小说之一,也是詹姆斯早期创作中的一部反映时代伦理道德问题的优秀作品。本文借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阐释了女主人公悲剧命运与社会伦理观错位的密切关系,指出恰是“资本的同质化”导致了主人公伦理观的扭曲错位,具体则反映为家庭伦理、爱情婚姻伦理的失衡,在此背景下,女主人...

  • 胡适、闻一多与意象派关系比较论

    作者:罗义华 刊期:2013年第02期

    胡适从美国新诗运动主要是意象派的经验世界里获取了“自由”观念与形态,找到了反抗中国诗歌传统的路径。意象派激发了闻一多的诗兴,也唤醒了他对诗的色彩的感觉,他则透过意象派这一媒介沟通了英国浪漫主义、唯美主义与中国古代诗歌传统,重新找回了对传统的敬畏。胡适与闻一多对“意象派信条”的选择体现了二者在诗歌本体与功能之间旨趣的差...

  • “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2013年10月25日--27日中国·宁波)

    刊期:2013年第02期

    为进一步繁荣我国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探索合乎时代变化和发展的文学批评新方法,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和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将联合主办“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将于2013年10月25日-27日在宁波大学召开,热忱欢迎国内外学者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