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Modernism, Literature and Theory: An Interview with Jean-Michel Rabate

    作者:张跃军 刊期:2012年第03期

    让-米歇尔.拉巴特为宾夕法尼亚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教授,兼任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美国贝克特研究会会长。他著述甚丰,涉及现代主义、心理分析、当代艺术、哲学以及贝克特、庞德及乔伊斯等作家研究。2012年春,应《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之邀,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富布赖特研究学者身份访学的张跃军教授以面谈和电子邮件的形式对拉巴特教授...

  • The Condition of Poetry When Everybody Is a Poet

    作者:杰德·拉苏拉 刊期:2012年第03期

    本文从社会学视角(而不是形式主义视角)重点考察了诗歌运动和诗歌体制的一些意外次生品。通过反思美国诗歌当前面临的三种困难诗——概念诗、具有后文学色彩的微型诗、平民主义诗歌,本文发现,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对基本范式的一种限制:个体诗人作品的完整性与运用历史方法考察作品文本的优势。我们所面对的情形是,与人口结构相关事物的范式变化...

  • The Architectonics of Form and Content in W. B. Yeats' s "Nineteen Hundred and Nineteen"

    作者:李英石 刊期:2012年第03期

    叶芝的诗"1919"常被认为是一首政治诗,但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问题:这首由六个部分组成的诗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主题,而且诗节形式也各不相同。这种现象,对于视之为政治诗的人而言,不过是"随意性"和"多样性"的体现。本文则认为,尽管这一现象源于爱尔兰的政治环境,但是诗人—言说者却将目光投向星辰和人的心灵。借用温德勒或塞尚作品收藏家和专...

  • 论《金鱼》中黑人音乐对流散黑人的认同性意义

    作者:江玉琴 刊期:2012年第03期

    《金鱼》以黑人少女莱拉的经历为例书写了世界流散黑人的认同处境与困境。流散黑人群体一方面互助互爱,另一方面却无法真正获得认同的力量。黑人音乐作为非洲音乐与欧洲音乐的混合体,成为了流散黑人认识非洲、认同自我并获得世界认同的一个重要媒介。黑人音乐内化了非洲文化遗产与精神力量,不仅沟通流散黑人并使之形成精神同盟,反抗西方世界里黑...

  • 《飘逝》与后现代新奴隶叙述

    作者:林元富 刊期:2012年第03期

    爱丽丝.兰黛尔的《飘逝》对玛格丽特.米歇尔的经典作品《飘》进行了大胆的戏仿性改写,破除了米歇尔文本构筑的南方迷思,也引发了一场知识产权领域的争论。然而,《飘逝》并非寻常的戏仿之作,它对蓄奴史再现的质疑、对黑人女性身份构建的关切和对自由含义的重新阐释,足以说明它是一个典型的当代新奴隶叙述文本。尽管兰黛尔的批评意识浓烈,但其文本...

  • 历史重负下的人伦回归——《国王的人马》的伦理学解读

    作者:俞曦霞 黄铁池 刊期:2012年第03期

    罗伯特.佩恩.沃伦作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探索现代人"自我分裂"的成因和"完整的人"的整合途径,本文借鉴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通过对其小说代表作《国王的人马》的重新解读,认为沃伦这一思想实质是对现代人如何建构伦理秩序的自觉探讨,他关于人只有通过道德自我完善才能成为"完整的人"的观点本质上映证伦理价值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终极意...

  • 《金色笔记》的空间叙事与后现代主题演绎

    作者:陈红梅 刊期:2012年第03期

    《金色笔记》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公认的经典作品,也是其惟一入选《西方正典》经典书目的作品。该作的经典性在于其超前时代的空间叙事。本文结合小说空间叙事理论对该小说的叙事线索进行了建构,并从空间叙事与小说的复义性、后殖民状态和人物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主题分析,认为乍看之下混乱无序的文本实际上是后现代存在主义生活...

  • 里尔克与中国现代新诗

    作者:张岩泉 刊期:2012年第03期

    里尔克是20世纪杰出的德语诗人,也是对中国现代新诗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从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中国诗人从"生疏"到"亲切"的译介过程,使里尔克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刻下了窄而深的印记;冯至、九叶诗人学习借鉴里尔克的诗学观念、诗歌艺术与精神品格成效显著,尤其在静观物象、凝然沉思的写作中,奉献出一批新诗名篇。不过,对里尔克晚期作品与...

  • 论庞德诗学及其《诗章》的日本能剧渊源

    作者:朱伊革 刊期:2012年第03期

    美国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在诗学和诗艺的持续嬗变中,从日本能剧中汲取了诗歌创作的灵感。能剧为庞德提供了一个时间结构概念,使他从意象主义的本能瞬间走向《诗章》复杂和延长的结构,实现了其长诗情感统一和意象统一的诗学理想。《诗章4》展示了庞德掌握能剧中的变形和表达人类普世情感方式的熟练程度,也表现了庞德在能剧情感统一和意象统一的启...

  •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的悖论

    作者:姚霞 刊期:2012年第03期

    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呈现出在西方的在场中,追踪本土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源流、论证其诗学体系与美学特征、反思其生存危机的多种批评实践,透露出以西方后现代主义为参照寻找同一性、识别相异性的双重努力。俄罗斯的后现代主义论者们虽然主观上力求突出本土后现代主义独立而独特的生存机制和诗学形态,然而客观上却不得不以西方模式为标准考...

  • 西方乌托邦文学溯源之阿里斯托芬喜剧《鸟》

    作者:牛红英 刊期:2012年第03期

    阿里斯托芬喜剧在我国的研究尚待深入。他与西方乌托邦文学的关系在学界虽有提及,却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其代表作之一《鸟》堪称是西方乌托邦文学的源头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部作品,阿里斯托芬奠定了后世乌托邦文学的时空移位叙事模式、政治乌托邦母题和文本的自我解构特质。后世历代乌托邦文学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发展了这些这些...

  • 菲尔丁道德密码的解译——评《亨利·菲尔丁小说的伦理叙事》

    作者:王晓兰 刊期:2012年第03期

    较之于英国18世纪其他小说家,菲尔丁似乎蒙受了更多的误解,其小说丰富的伦理价值未能得到批评家的充分理解,如塞缪尔.约翰逊、F.R.利维斯等评论家都对菲尔丁持贬抑态度。杜娟博士从道德哲学的视角,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重新评价了菲尔丁小说的伦理价值,揭示了菲尔丁与18世纪英国社会伦理的同构关系,即菲尔丁凭借小说创作这种艺术活动,以自...

  • 理论的普及与经验的分享:评《叙事理论教学》

    作者:尚必武 刊期:2012年第03期

    在后经典语境下,巩固和夯实叙事学研究的基础工程,成为中西叙事学界所关注的焦点话题。西方叙事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戴维.赫尔曼、詹姆斯.费伦、布莱恩.麦克黑尔等学者适时推出《叙事理论教学》一书,从"情景"、"要素"、"文类与媒介"、"接面"等四个维度深入探讨了叙事理论教学的诸多问题,为普及推广叙事学研究的基本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叙事理论的新视角——评科特的《现代小说的地点与空间》

    作者:颜红菲 刊期:2012年第03期

    科特的《现代小说的地点与空间》通过对六位经典作家作品中空间叙事分析,从三种类型、两个方面、一个标准清晰系统地建构了其空间叙事理论,侧重于揭示空间语言与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关系,关注空间语言对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作用,重申人的空间性及其与地点建构积极关系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为叙事理论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 肉与灵的审视——评苏珊·斯图亚特的《诗歌与感官之命运》

    作者:成芳霞 刊期:2012年第03期

    苏珊.斯图亚特的《诗歌与感官之命运》是一部诗歌理论兼批评著作,论述肉体感官在诗歌创作和接受中的作用。作者审视了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下诗歌中的感官表达,表明抒情诗是感官体验和情感的直接表达,通过读者反应实现主体性;史诗因为对感官的漠视和人与感官的异化而正趋于灭绝。这一崭新的诗歌批评视角表现了作者注重感性和肉与灵结合的人本主义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