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末世男女》中的虚拟、全球化与新原始主义

    作者:黄逸民 刊期:2011年第02期

    全球化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末世男女》中所关注的众多精彩议题之一。事实上,在她广为人知的小说《使女的故事》及《末世男女》中,阿特伍德就对她长久以来深感兴趣的议题——存乎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暧昧状态——多所著墨,而人类与后人类之间暧昧不明的界线,则是另一个让阿特伍德也大为着迷的议题。换言之,早在《末世男女》里,阿特伍德就嘲讽...

  • 仲夏梦中的新圣战——评狄思累利的小说《坦克雷德,或新十字军》

    作者:管南异 刊期:2011年第02期

    《坦克雷德,或新十字军》借助主人公堂吉诃德式的朝圣冲动,不仅暴露了"进步"时代的功利、庸俗的精神实质,而且探讨了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这两个互相矛盾又互为补充的文明源头对于现代文明的价值。小说在"想象力的游戏场"中所作的关于神性与人性、秩序与自由、道德与审美等方面的丰富而平衡的思考,对处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文化具有积极的探...

  • 《简·爱》婚姻话语中的矛盾

    作者:高晓倩 刊期:2011年第02期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家庭和两性关系进入了一个不稳定和敏感的阶段,婚姻模式正在逐步发生转变,婚姻和婚姻中的平等问题成了当时流行的话题。本文对《简·爱》中有关婚姻平等的典型话语进行分析,透过语言实践自身的矛盾来展现文本的暧昧以及人物在阶级和意识形态上的模棱两可,揭示出维多利亚社会的精神理想与复杂现实之间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造成...

  • 亨察德的伦理悲剧——伦理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

    作者:徐江清 刊期:2011年第02期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看,哈代《卡斯特桥市长》男主人公亨察德的悲剧是一出伦理悲剧。其悲剧的主要表现在于他最后失去了他人的伦理关怀,完全陷入了伦理孤独之中,沦落成伦理上的孤家寡人;其悲剧的主要根源在于他处理伦理关系时所持的错误伦理观念以及由此而导致的错误伦理行为。其悲剧是他所犯下的伦理错误所招致的伦理惩罚。其伦理赎罪之旅一...

  • 花岗岩与彩虹的姻缘——伍尔夫的“新传记”《奥兰多:一部传记》

    作者:吕洪灵 蔡晨 刊期:2011年第02期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实验性作品《奥兰多:一部传记》,倘若暂时卸去为人乐道的"双性同体"论的面纱,实际上展现了伍尔夫对传记文学艺术性的美学思考,是一部她称之为"花岗岩与彩虹的姻缘"的"新传记"。在这部作品中,史实成为不可易见的骨干,想象成为纵贯流淌的血液,伍尔夫通过它实践了对于新传记的主张,在继承且颠覆了传统传记要求的历...

  • 对强制异性恋文化的反叛——论伍尔夫的女同性恋文学叙事

    作者:潘建 刊期:2011年第02期

    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女同性恋的论述。在女同性恋属于禁忌语的时代,她不仅公开维护它,还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探讨它,充分体现了她的时代反叛精神。本文拟对伍尔夫文学文本中的女性同性恋情感的表现形式展开讨论,并对其深层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伍尔夫的女同性恋文学叙事不仅是对维多利亚时代强制的异性恋文化的反叛,...

  • 荒野、先知与十字路口——艾略特《情歌》的新英格兰叙事图景

    作者:刘立辉 吴毅 刊期:2011年第02期

    艾略特晚年声明自己是一位新英格兰诗人,对诗人的身份问题给出了一个答案。《普鲁弗罗克的情歌》是艾略特早期诗歌的经典之作,也是诗人移居英国之前的得意之作,无疑是诗人新英格兰经验的总结。国内外现存的《情歌》评论很少涉及该诗所蕴含的新英格兰主题意义。事实上,《情歌》里面的荒野、城市、先知等意象,传递出新英格兰人早期历史的丰富信息,...

  • 菲利普·沃伦生平及其诗歌中的禅宗审美理想

    作者:江玉娇 刊期:2011年第02期

    沃伦的创作始于其对禅宗的兴趣,终于其禅宗的最高境界。虽说他被视为"垮掉派"之列,但其作品没有那种"野性"、"嚎叫"、"愤世嫉俗"的艺术特征,而更具有东方式的"文雅"、"婉和"、"静穆"的禅宗审美理想,其特征主要表现为:(1)"空与寂"的境界及"静与幽"的意境,(2)"顿悟自性"的思维方式,(3)佛性在其诗情画意中的凸显。

  • 穿越斯宾诺莎的伦理世界——论“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中的理智与情感

    作者:王长国 刊期:2011年第02期

    哲学家斯宾诺莎,作为犹太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精神导师,对其思想及创作的影响是多面的、深远的。这种影响在"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典型。本文以该小说为个案,以斯宾诺莎的哲学为参照,用互文性的方法集中探讨两个问题:一是斯宾诺莎的伦理思想如何被辛格做了艺术处理,从伦理世界切换到艺术世界的?二是辛格身处现代社会,...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的黑人代际间创伤研究

    作者:黄丽娟 陶家俊 刊期:2011年第02期

    本文立足代际间幽灵创伤研究视角,分析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黑人代际间幽灵创伤造成的母爱之痛、两之痛和姐妹爱之痛,揭示黑人小说叙事与黑人创伤历史、其它黑人的心灵自传和历史拷问之间的同质互文关系。《宠儿》是对黑人创伤文化和历史的记载,在黑人代际间创伤愈合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它用创伤叙事方式来重...

  •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菲勒斯情结”

    作者:李长亭 刊期:2011年第02期

    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弥漫着"菲勒斯情结",即男主人公巴恩斯在战争中负伤失去性功能后痛苦、迷惘的心路历程和女主人公勃莱特寻找并试图构建自己的"菲勒斯"的生活体验。虽然由父权社会发动的战争剥夺了巴恩斯作为男人的象征符号,但他依旧有性的冲动和渴求,并努力在符号界中寻求生命的脉动,而且为了进入并适应当时的符号界,他甚至...

  • 种族和性别的神话——费德勒读斯托夫人

    作者:陆扬 赵新宇 刊期:2011年第02期

    种族和性别可视为后现代批评焕然已成主流的"少数人话语"的关键词,但是在美国文学批评的异数莱斯利·费德勒笔下,早已不算新鲜。费德勒的批评走的是大众文化路线,自命为专门见人所不见的"神话批评"。那么用此一离经叛道的"神话批评"视角,来解读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又是怎样光景?费德勒的结论是,斯托夫人由此在美国文学史上,从反...

  • 个人的文学史与集体的文学史——兼评聂珍钊教授主编《外国文学史》

    作者:曾巍 刊期:2011年第02期

    对文学史和文学传统的认识,文学批评家、作家、文学史家以及普通读者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因为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主体性",每一个主体都有自己的文学立场。在相关的文学史著作中,不同的判断与取舍标准导致了不同的文学史面貌和经典谱系,从而导致文学史的个人化。然而,个人的文学史的形成必须建基于一个集体的...

  • “阉割的轴线”:《S/Z》叙事分析之一

    作者:谢龙新 刊期:2011年第02期

    罗兰·巴特的《S/Z》既是理论文本,又是叙事文本。那么,对它的分析则应在叙事理论与叙事形式的交叉往返中进行。阅读本身就是写作,这一行为使身体成为必然的中介。身体的介入使文本与读者达成叙事交易,在《S/Z》的论域中,交易的结果就是读者身体的易位——阉割。《S/Z》就是由"阉割的轴线"组织起来的另一个故事,它既是巴特对《萨拉辛》阅读的结...

  • 梁实秋莎评的人性论特征及其意义

    作者:李伟昉 刊期:2011年第02期

    人性论是梁实秋评论莎士比亚的理论基石,他认为莎士比亚所以永恒不朽,是因为他的作品表现了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这一看法深受18世纪英国著名批评家约翰孙批评观的影响。梁实秋莎评人性论特征背后所彰显的,是一种学理探究、寻找普遍价值的学术性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