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让小说永葆生命力:唐·德里罗访谈录

    作者:陈俊松 刊期:2010年第01期

    随着2007年《坠落的人》的出版,德里罗至今已发表14部长篇小说,成为当代美国最重要的后现代作家之一。作为一名严肃的作家,德里罗在作品中一直突出地关注历史、政治,和当代美国的文化危机。德里罗的作品也因此屡获大奖,其《白噪音》(1985年)获得美国图书奖、《毛二世》(1991年)获得福克纳/笔会奖、《地下世界》(1997年)获得美国艺术...

  • 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

    作者:聂珍钊 刊期:2010年第01期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问题的研究方法,它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文学不是语言的艺术而是文本的艺术。文学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审美意识形态,而是一种借助文本存在的物质形态。教诲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审美是为文学的...

  • 坏种:露丝·尾关的小说《大千世界》中濒危的多样性

    作者:雷切尔·斯泰因 刊期:2010年第01期

    本文分析了露丝·尾关的第二部小说《大千世界》所探讨的食品政治和性别政治,认为这部小说表现的为生物多样性和社会多样性而进行的抗争深深地隐含在有关男权控制女性生育和性行为的问题中。《大千世界》表现了企图对土豆进行遗传学控制的跨国公司大佬和反对生物遗传工程的食品激进份子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彰显了两者之间的冲突对于生育正义、...

  • 乙烯雌酚、生态批评、民族:露丝·尾关的文学探索

    作者:西蒙·C·艾斯托克 刊期:2010年第01期

    本文认为露丝·尾关的小说《食肉之年》(1998年)对于生态批评而言既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又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因为它将生态批评复杂化了。这部小说模糊了虚构与事实的疆界,使原本简单的关于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身份的概念成为新的问题,将小说样式本身大胆地推进到一个更能适应日益多元化的传媒时代的新方向。然而,在行动主义的情感伦理视野中,这...

  •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理查德·赖特及其文学创作中的现代主义特征

    作者:谭惠娟 刊期:2010年第01期

    理查德·赖特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的黑人作家,他的《土生子》和《黑小子》的问世,既标志着自然主义抗议小说的胜利,也遭到美国白人文学界的排斥和某些黑人文学批评家的抨击。本文从论述理查德·赖特的文学贡献与思想局限着手,进一步探讨赖特为什么要放弃现代主义创作手法,而选择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通过对赖特...

  • 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美国华裔文学

    作者:陈爱敏 刊期:2010年第01期

    生态批评至今走过十多个年头,其研究已经发生了新的转向,它更关注“环境正义”;将重心从荒野、牧场、农村转向了城市和大工业化;从最初对文学文本中自然现象的关注,到今天对人类与非人类整体生存环境的拷量以及造成人类环境恶化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等根源的追问。生态批评的转向不仅为本学科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族裔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

  • 从主体性意象叠加到客体性意象并置——论威廉斯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发展

    作者:武新玉 刊期:2010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庞德关于意象的最初定义的不完整性、主体性意象叠加手法的局限性到威廉斯客体性意象并置的写作手法的创新性的论析,旨在探讨威廉斯是如何对庞德意象派诗歌进行继承和扬弃,从而推动美国现代主义诗歌逐渐走向后现代主义之途。

  • 莫里斯逃避现实了吗?

    作者:殷企平 刊期:2010年第01期

    不少西方学者认为莫里斯的许多诗歌是因为逃避现实而写的,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莫里斯的相关作品,并考察它们的文化语境,就会发现它们并非高蹈绝俗之作。莫里斯的早期诗作大都以中古传奇故事为题材,看似远离了19世纪的英国现实,但是有了“序诗”和“歉词”中的现实图景,就是从总体框架上给那些传奇题材设置了一个参照体系,时时提醒读者把...

  • 《裂缝》的象征意义与莱辛的女性主义意识

    作者:田祥斌 张颂 刊期:2010年第01期

    《裂缝》是莱辛2007年的新作。本文试图从环境对小说的烘托和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去解说和剖析这部作品中的和谐的女性主义意识。《裂缝》是一部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性质的作品。在人类发展初期,去掉现代社会的纷繁复杂,人和自然的单纯接触也许更容易阐释人类和自然环境。《裂缝》中,虽然男人和女人从诞生之日起,就分开成了两个独立的部落,居住...

  • 人伦扭曲的双重悲剧:以凯瑟琳为中心

    作者:孙靖 刊期:2010年第01期

    艾米莉长篇小说《呼啸山庄》的中心人物不是希斯克利夫,而是凯瑟琳;她与小说中其他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体现了作品的深刻而复杂的思想主题,她身上所体现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悲剧性结局构成了小说的内在主线。正是以她为中心,小说讲述了一曲人伦扭曲的双重悲剧。在功利主义道德观盛行的维多利亚时代,通过以凯瑟琳为中心的人与人之...

  • 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的颠覆性

    作者:陈莉莎 姚佩芝 刊期:2010年第01期

    王尔德不仅是一位众所周知的唯美主义大师,而且还是一位不容忽视的人文主义者。王尔德入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在于对传统的批判和反思,在于追求人的解放和重新塑造,其根本特征就在于颠覆性。本文对这种颠覆性的解读,主要是通过王尔德的小说来审视理性精神与感性精神的角逐,通过他的喜剧来分析他对传统道德的解构和重构,并且指出,这种颠覆性也...

  • 个体存在的状态:试析洛特的交往之难

    作者:谢建文 刊期:2010年第01期

    博托·施特劳斯关注联邦德国社会中个体存在的状态。他常常自情爱或两性关系,抑或亲情关联来揭示人与入之间交流的挫败以及个体孤独的实质。剧本《大与小》中的洛特,可谓此间的典型。同时,作家对个体当下的身份认同存疑,指陈“自我规定的个体,是理性最无耻的谎言”。

  • 《城堡》:“反懂”的文本与“反懂”的欣赏

    作者:高玉 刊期:2010年第01期

    《城堡》是一个“反懂”的文本,具有分裂和解构性、非理性,是寓言写作和象征写作。它是一个精神化的世界,它的意义不在表面的现实,而在深层的精神。它的主题、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意象以及叙述方式等都不同于传统的小说,因此也不能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解读、分析和欣赏。《城堡》不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城堡》中读...

  • 新诗的诗性还原与西方“纯诗”论

    作者:罗昌智 刊期:2010年第01期

    西方“纯诗”论的终极追寻是诗的文体特质。召唤与确立“诗性”,是其最为根本的美学原则。中国新诗的现代化,自20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摸索出的是一条艰难的“纯诗”之路。但中国新诗接受西方“纯诗”论的影响,并没有全然沿着象征主义的路径展开。而是根据新诗特有的艺术实践,立足于诗性还原这个基本向度,亦即让诗回归诗本身,让新诗成为中国...

  • “理智生活”与“本能生活”的冲突——有岛武郎长篇小说《一个女人》中叶子形象新解

    作者:谭杉杉 刊期:2010年第01期

    《一个女人》是日本近代作家有岛武郎的长篇小说,也是其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与艺术价值的早期代表作之一。本文从家庭伦理的视角对小说中女主人公叶子与父母、妹妹、女儿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剖析,认为叶子与其家人的关系始终处于矛盾状态,这种矛盾在小说中不仅具有本位的意义,同时也具有深刻的隐喻意义。“理智生活”与“本能生活”的冲突,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