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在他者语言中求生存:哈金访谈

    作者:陈爱敏 刊期:2008年第03期

    很少有作家像美国华人移民作家哈金这样在美国文学界突然声名大噪,便受关注。哈金出生于1956年,1985年去美国留学,攻读美国文学,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了美国。哈金是个多产作家,到目前为止他出版了3部诗集、3部小说集、5部长篇小说。这些作品给他带来各种各样的奖项,其中最有名的是他凭借小说《等待》获得1999年“美国图书奖...

  • “拒绝一切的自由之手”:蒲龄恩诗歌中的政治性与复杂性

    作者:罗德·孟罕 刊期:2008年第03期

    本文考察了J.H.蒲龄恩与他的小圈子读者之间的关系。他于1968年到1999年之间在这个诗歌出版小圈子里发表了他的诗歌作品。蒲龄恩的诗歌创作以整体文化作为背景来认识和抵制诗歌的边缘状态,并审视它与其它语言形式的关系,特别是与经济体系之形式的关系。他的组诗《词序》(1989年)使用一种重新对世界进行想象的语言以反映礼物经济的优越性。...

  • 伦理虚无

    作者:开斯顿·萨色兰德 刊期:2008年第03期

    本文通过讨论当代诗歌中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宇宙起源说的理念和转义的延续性,详细阐述了J.H.蒲龄恩后期诗歌中的伦理主题。作为世界的中心和极端的产物,人的宇宙起源形象被重新塑造成灾难性的文字形象。这种思想反映在皮科·德拉·米兰多拉以及现象学家墨罗一庞蒂和麦切尔·亨利作品的抽象掩饰中,本文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蒲龄恩后期...

  • 英国实验派诗人J.H.蒲龄恩的诗学观

    作者:曹山柯 刊期:2008年第03期

    本文讨论了英国剑桥大学实验派诗人J.H.蒲龄恩的诗歌及其诗学思想。蒲龄恩诗学观的核心是:通过采用抽象手法,刻意增加诗歌的阅读难度,让诗歌出现严重的客观真实缺失现象,以创造出能够吸引读者的“新颖”效果,从而使读者能够发现杂乱、无常的意象所繁衍出来的不确定的多重“可能”意义,而不是像在阅读规范的传统诗歌文本时可以从中找到比...

  • “海洋文学学术研讨会”将在宁波举行

    刊期:2008年第03期

    为进一步推进海洋文学的研究,“海洋文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9月19—21日在港城宁波召开。会议议题:一、世界海洋文学的历史及现状;二、中国海洋文学的历史及现状;三、海洋文学与生态文明;四、海洋文学与人类核心价值体系。

  • 从人物塑造看《雷德伯恩》的文本内涵

    作者:杨金才 刊期:2008年第03期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雷德伯恩》因其明显的自传成分而经常为学界所诟病。长期以来,该小说的文本内涵并没有得以充分开掘。通过对小说的深入阅读,笔者认为麦尔维尔并非只是描摹自己的个人经历,而是通过虚实的有机结合,用第一人称叙事手法将主人公雷德伯恩的个人经历、心理感受和各种阅读素材交互拼贴,构建了一个由多种话语组合成的混合体。...

  • Books Received

    刊期:2008年第03期

  • 分裂的道德自我与罗伯特的人生悲剧

    作者:谢群 刊期:2008年第03期

    尤金·奥尼尔关注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他的戏剧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现代自我的特征与生存困境。本文借助查尔斯·泰勒有关自我的理论对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天边外》作了伦理学解读。通过分析剧中主人公罗伯特的道德自我的构成和内在矛盾,剖析分裂性的道德自我如何影响罗伯特的人生道路并进而导致他的人生悲剧。本文认为从罗伯特这一现...

  • 文本内与文本间的基尔戈·特劳特

    作者:梅丽 刊期:2008年第03期

    在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四部重要小说《上帝保佑你,罗斯沃特先生》、《五号屠场》、《冠军的早餐》和《时震》中,科幻作家基尔戈·特劳特这一虚构人物反复出现。本文从文本内和文本间的两个角度,来考察这种同一人物反复创作手法的意义。作为一种独特的互文性表述法,特劳特在这四部小说构成的“姊妹文本”中的变化轨迹,实际上体现了冯内古特不断...

  • 消费伦理与欲望叙事:德莱塞《美国悲剧》的当代启示

    作者:毛凌滢 刊期:2008年第03期

    本文立足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从消费主义的视角出发,通过消费、欲望、伦理三个关键词的提炼,对德莱塞的《美国悲剧》进行了重新解读,阐明德莱塞的创作不仅通过欲望叙事实现了上个世纪之交美国小说叙事伦理的转移,并且早在消费主义肇始的美国,就提出了一个至今仍具有普适性和重要性的现代命题,那就是欲望的膨胀和消费的异化必然导致伦理的失...

  • 清教预表法与美国文学中的救赎主题——以《白鲸》、“海上扁舟”和《老人与海》为例

    作者:熊伟 侯铁军 刊期:2008年第03期

    本文以救赎在三部美国文学作品《白鲸》、“海上扁舟”和《老人与海》中的再现为基础,指出它们与《圣经》中三种救赎主题的相似性,并进而认为美利坚清教预表法是解释救赎主题反复再现的关键所在。预表法脱胎于基督教圣经阐释学,并为新英格兰清教徒所利用,一直延续至今。它将《圣经》中的主题或意象嵌入到美国文学、文化乃至政治之中。它是世...

  • 小说的冒险与小说术的迷幻:论苏珊·桑塔格的《恩主》

    作者:陈文钢 刊期:2008年第03期

    桑塔格的小说创作与其批评理论及美学观念息息相关。《恩主》文本中,故事情节被消解,人物与叙事者都被驱逐。在种种叙事策略之后,小说最后只剩下可被分析的叙事形式迷宫和空壳,从而向世人宣告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任关系的终结。此种影响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法国“新小说”强调的对小说传统叙事形式的摒弃。但艺术不是技术,正如小说并非小...

  • 寓意陷阱与《农夫皮尔斯》的不确定性

    作者:肖明翰 刊期:2008年第03期

    寓意模式通常意味着意义的确定性。这种倾向造成了阅读寓意文学的“陷阱”,它诱使读者把文学作品简单化为宣传品。然而寓意作品里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必然存在的距离使两个层面不可能等同,从而总是在颠覆着寓意模式在意义上的确定性。英国中世纪文学中最杰出的寓意作品《农夫皮尔斯》在人物、事件、场景、意象等几乎所有方面都突出运用寓意...

  •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矛盾修饰法”

    作者:曾艳兵 刊期:2008年第03期

    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中较早、较广泛,而又能自觉地运用“矛盾修饰法”的伟大剧作家。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这种“矛盾修饰法”通常是由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组合而成,用来表达人物极为矛盾复杂的心灵状态。莎士比亚的“矛盾修饰法”除了大量地用在表达爱与恨这类强烈的感情之中外,还可以用在玩笑和逗趣的句子里,这可以使戏剧更加生动、风趣,更富有...

  • 历史讽喻与身份焦虑——A.S.拜厄特成长小说四部曲之《花园处女》

    作者:刘爱琴 刊期:2008年第03期

    当代英国女作家A.S.拜厄特成长小说四部曲的第一部《花园处女》已基本具备“编史元小说”的特征。小说人物创作的内文本所表现的“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她所代表的“黄金时代”与作者的叙事文本所表现的战后英国社会文化现状及人物命运形成多层面的对比,突显了作品的历史讽喻意义,表现出作者对人类精神文化颓废的焦虑和担忧。对性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