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美国文坛新崛起的“X一代”作家群——杨仁敬教授访谈录

    作者:甘文平 刊期:2007年第01期

    杨仁敬现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主要成果有:专著(20世纪美国文学史》、《海明威传》、《海明威在中国》和《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合著)等;译著包括《比利·巴斯格特》、《紫色》、《杜宾的生活》、《部族人》、《基辅怨》和《蝗虫日》等以及有关论文150多篇。2006年7月,本刊特约记者甘文平通过电...

  • 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招收访问学者启事

    刊期:2007年第01期

  • 对生态批评论文专栏的介绍

    作者:司各特·斯洛维克; 陈红 刊期:2007年第01期

    作为本期《外国文学研究》生态批评栏目的介绍,本文并非仅仅是对本栏目论文作者及文章的推介和评价,它还旨在向中国读者介绍西方生态批评的起源和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该领域研究方向的多样性,而这期收录的5篇文章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本文作者,司各特·斯洛维克教授和陈红副教授,也是这个专集的编辑。斯洛维克教授是美国《文学与环境跨学科...

  • “闪亮的鳟鱼悬浮在激流中”:肯尼思·雷克斯罗斯眼中健康与神圣的万物

    作者:约翰·费尔斯迪勒 刊期:2007年第01期

    内容提要:美国诗人肯尼思·雷克斯罗斯对中国唐朝诗人杜甫极为推崇。他曾这样评价道:“我的诗歌毫无疑问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响。我认为他是有史以来在史诗和戏剧以外的领域里最伟大的诗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和荷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亲切。”生活在加利弗尼亚的50年里,雷克斯罗斯通过他的诗歌把战争与爱情和野性自然那千真万确...

  • 爱德华·阿比的《黑日》中的荒原、丧失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

    作者:Michelle; Satterlee 刊期:2007年第01期

    爱德华·阿比在他的小说《黑日》中依靠他在文艺复兴十四行诗中发现的爱情与丧失的文化模型,探讨丧失如何改变身份的问题。《黑日》要说明的是,虽然丧失造成的精神创伤会颠覆自我,但同时又通过让个体去探索先前以回忆和与多义的自然界的交往为根基的自我形成过程,重塑身份以及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自然在这部中篇小说中有着多种意义,因为...

  • 作为生态回忆录的母亲回忆录

    作者:Diane; P.; Freedman 刊期:2007年第01期

    本文通过三位美国妇女,即生物学家桑德拉·斯坦恩瑞伯、心理学家劳伦·斯莱特和小说家路易丝·埃德瑞克所写的怀孕记录,展示环境的内在性,即以身体形式出现的环境。这些母亲在她们的回忆录中探索了周遭世界每天对她们及她们的后代所造成的伤害,并回顾了她们自己与环境密不可分的个人历史,由此表现出她们的环境意识,或确定她们做为环保者的身...

  • 动物的解放或人类的救赎: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种族主义和物种主义

    作者:Tadd; Ruetenik 刊期:2007年第01期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是一部有着复杂道德思想的奴隶叙事,主要涉及美国历史意识中的种族主义题材,但也从侧面反映了物种主义问题。莫里森的小说是人类改善论的一个可悲例证,但同时也为我们证明人类的利益与对动物的利用问题的考虑有着难以割裂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范例。可以肯定的是,《宠儿》无意于提升被剥削动物的权益,它所关注...

  • 绿色影评及其未来

    作者:Adrian; Ivakhiv 刊期:2007年第01期

    在过去约10年时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及专著中,新兴的“电影生态批评”领域开始显形。本文回顾迄今为止该领域里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并为其在未来的长足发展提出建议。文章从多种认知学视角出发,审视(好莱坞)独立制作的通俗的和实验性的影片和纪录片的传统。本文作者基于安德鲁·罗丝的观点,即“绿色”文化研究不应只关注“生态的影像”,...

  • 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预演:论《芬尼根的苏醒》的人物塑造

    作者:李维屏 刊期:2007年第01期

    本文旨在探讨乔伊斯的最后一部小说《芬尼根的苏醒》中的后现代主义人物描写艺术。文章揭示了乔伊斯晚年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历史性嬗变及其小说人物的重大转型,并且阐释了《芬尼根的苏醒》中人物的复杂内涵。同时,文章还讨论了人物在混沌世界中的内在逻辑、代码功能以及自我的分裂等后现代主义特征。

  • 变形的耶稣:《儿子与情人》中的宗教蕴涵

    作者:熊沐清 刊期:2007年第01期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借用了圣经旧约的叙述框架和话语,利用圣经去批判传统的、以清教为特征的基督教,颠覆新约福音书对精神的强调,回归到创世记开头几章中对肉体的赞颂,描述了保罗从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到“变形的耶稣”的宗教嬗变过程,借以艺术地宣示了作者自己的宗教理想:从生活的激情与生命的洪流中寻找自己心中的上帝。

  • 青少年文学国际研讨会将在宁波举行

    刊期:2007年第01期

    由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宁波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主办,加拿大外交部和驻沪总领事馆、《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协办的“青少年文学国际研讨会”定于2007年5月17日-20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本次大会的议题包括:(1)加拿大当代青少年文学;(2)中加青少年文学比较研究;(3)外国青少年文学与中国青少年文学;...

  • 过去是一面镜子:《亚当·比德》中的社会伦理问题

    作者:殷企平 刊期:2007年第01期

    评论家们不是把《亚当·比德》简单地视为田园生活方式的挽歌,就是把它看作为新兴统治阶级服务的一项霸权课题。然而,如果我们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细读《亚当·比德》的文本,就不难发现乔治·爱略特恰恰奏出了霸权主旋律的反调,奏出了一组质疑速度、质疑“现金联结”、质疑社会伦理道德失范这一现实的音律。《亚当·比德》中的故事是要为以蒸汽机...

  • 全国美国文学年会将在苏州大学举行

    刊期:2007年第01期

  • 悖论与统一:《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谋杀案分析

    作者:李志艳 刊期:2007年第01期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本人及其艺术思想的集中体现,该小说的情节冲突主要反映在谋杀贝泽尔和谋杀画像而导致道连·格雷之死这两桩命案上。从这两桩谋杀案入手,剖析王尔德关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道德、艺术与人生的艺术思想,其中隐含的悖论性及统一性展示了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的矛盾性与深刻性,这也是王尔德及其艺术思想影响深远的原因...

  • 《外国文学研究》征订启事

    刊期: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