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对文学研究的呼唤:J.希利斯·米勒访谈录

    作者:Sheng; Anfeng 刊期:2006年第06期

    J.希利斯·米勒是加州大学厄湾分校英文与比较文学系杰出教授、国际文学理论学会主席、美尉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解构批评“耶鲁学派”主要成员、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清华大学外语系荣誉教授。米勒先生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文学研究中,并为推动中美文学理论界和比较文学界的互动与交流、为世界文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深圳大学...

  • 公共语言之梦:现代性,宣言,公民主体

    作者:Michael; Davidson 刊期:2006年第06期

    随着语言学转向,主体作为一种话语功能日益受到关注,作者身份的作用可以被视为这一现代性大视野的一个分支。语言学转向常常被当作这样一个问题对待,即主体到底是言说者还是被言说者,或者说主体到底是其自己言语的作者还是制度性言语行为和国家意识形态机构的口技表演者?后者在10余年来一直处于理论之争的中心,并引出了一个难题:如果说主...

  • 庞德是新历史主义者吗?——全球化时代的诗歌与诗学

    作者:Yunte; Huang 刊期:2006年第06期

    本文探讨了庞德的诗学与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论之间的亲缘类同性。这一:类同性不是简单地归于庞德与新历史主义之间的关系,而是作为一种结构性原则存在于各自的作品之中:无论在庞德的诗歌中还是在新历史主义的批评著作中,大量材料组合模式常常体现了透明细节之间存在的明显的亲缘类同性。当我们关注另一层次上的相似性时,这一结构模式所具有...

  • 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梦”的解读

    作者:杨正润 刊期:2006年第06期

    荷兰德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梦”进行了解读:《暴风雨》中凯列班的梦,反映出其口腔期、肛门期、特别是俄狄浦斯期的愿望,体现了此剧自由和奴役的主题及作者写作时的心态;《仲夏夜之梦》中赫米娅的梦,反映了她的身份和对的矛盾心理、贯穿于全刷的恋人的分离和结合问题以及恋爱中的忠诚和信任的意义。荷兰德的解读从传统的精神分析进入了新精...

  • Books Received

    刊期:2006年第06期

  • 诠释与想象的空间:批评史中的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作者:杨慧林 刊期:2006年第06期

    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始终受到批评家的关注,并不断激发出新的诠释和想象,以致在相关的论说中,我们或许已经无法断定何为正确,却只能去描述变换不居的错洪方式。“莎士比亚问题”也已经不仅是关于作家和文本的争论,而是不同语境从中延伸的理解和意义。本文以莎士比亚及其《哈姆雷特》为个案,追索最具代表性的诠释方...

  • 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07年7月在汉举行

    刊期:2006年第06期

    “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07年7月21-23日在中国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组织,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北京语言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多家单位合办。会议主题是“20世纪美国诗歌研究”,下设7个子议题:1)查尔斯·伯恩斯坦与美国语言派诗歌;2)兰斯顿·休斯的诗歌艺术及其影响;3...

  • 丑角的“力”与“美”: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丑角群像

    作者:李艳梅 刊期:2006年第06期

    丑角是莎士比亚戏剧中非常活跃的一类形象。在历史剧中,丑角群像是与上流社会相对立的一种势力,他们传达着下层人民的心声,体现了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人民性和进步性。丑角群像与贵族阶层的对立、斗争构成了更大框架下的戏剧冲突,形成了“复调式”结构。莎士比亚以丑角来塑造下层人民形象,是因为英国的戏剧传统以及历史剧的特殊性和‘莎士比亚...

  • 双峰并峙 继往开来——普鲁斯特与巴尔扎克

    作者:郑克鲁 刊期:2006年第06期

    普鲁斯特和巴尔扎克是意识流与现实主义的两位大师,却存在明显的渊源关系。他们的创作在构思和人物塑造方面除了不同,还有相似之处,厘清其中的关系是极有意义的课题,能看出继承传统与创新等关系。

  • 福楼拜的“游戏”:《包法利夫人》的叙事分析

    作者:刘渊 刊期:2006年第06期

    本文讨论了《包法利夫人》的叙事策略及其隐含的意义。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第一个语词“我们”的分析,本文指出,“我们”既指代小说中的叙述者,又指代小说的读者。它带来了文本特殊的叙事效果,即叙述主体始终是隐匿的,可感而不可见;而接受主体读者最终也处于困惑之中,难以把握文本的意义。本文认为,这样的叙述策略表现了福楼拜面对生存虚无...

  • 乔伊斯的“经典”观

    作者:杨建 刊期:2006年第06期

    乔伊斯本质上是一位小说家,没有写出有关“经典”问题的专论,但他具有强烈的、颇具叛逆性的“经典意识”,并通过“叛逆者”的宣言、“批评家”的原则和有关“经典”的言论阐明了自己的“经典”观。其“经典”观的核心是对“经典性”的认识,认为“经典”具有“挑战性”、“独创性”、“深奥性”、“争论性”、“不朽性”、“完美性”等本质属...

  • 维多利亚时代女作家笔下的牧师形象及其文化蕴涵

    作者:金琼 刊期:2006年第06期

    维多利亚时代女作家笔下出现了许多性格鲜明、人格迥异的牧师形象。这些牧师形象的出现,不仅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长期影响有关,也存在着作家自身的宗教观念、道德意识和家庭濡染等多方面的文化心理动因,体现了深厚的文化蕴涵。

  • 谭恩美小说中的神秘东方——以《接骨师之女》为个案

    作者:邹建军 刊期:2006年第06期

    在谭恩美的五部长篇小说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东方神秘意象,诸如人的属相、算命、托梦报仇、人与灵的对话,以及人的前世、今生与来世的关联等,显现出浓厚的东方文化意味,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与强烈关注。本文以其第四部长篇小说《接骨师之女》为个案,分析了其小说中东方神秘意象的四种存在形态,认为其东方神秘意象符合华人民间生活的历史真...

  • “东方主义”视野中的美国华裔文学

    作者:陈爱敏 刊期:2006年第06期

    赛义德指出:东方主义是“建立在关于‘东方’与‘西方’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区分基础上的一种思维方式”。“东方主义”的一个重要支点在于东西方关系的二分法上,具体来说就是先进与落后、优与劣之分。如果从东方主义的视角阅读美国华裔文学,那么读者就会发现其中包含了美国华裔作家对“东方主义”的建构、解构和超越。本文着重讨论华裔作家是如...

  • 《杀死百舌鸟》中成长主题的道德批评

    作者:芮渝萍; 范谊 刊期:2006年第06期

    青少年的成长需求是人类的自然本性,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然而,青少年成长的方向却受制于社会和家庭所提供的物质基础和道德导向。在社会环境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家庭道德环境对青少年成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杀死百舌鸟》表现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家庭道德和教育方式:关爱指导型、禁欲专制型、放任自流型。小说通过生活在三种不同家庭的几位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