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访谈录

    作者:徐静 刊期:2006年第05期

    哈罗德·布鲁姆教授是耶鲁大学具有里程碑意义和传奇色彩的文学批评家,一个诗歌批评界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名字,是他那一代人或几代人中最猛烈的、也无疑是最多产的批评家之一。本刊特约记者徐静于2006年5月对布鲁姆教授进行了采访。本次访谈的重点是布鲁姆在20世纪70年代以《影响的焦虑》、《误读的地图》、《卡巴拉与批评》、《诗歌与压抑》四部...

  • 三叶一芽 三位一体——杨武能教授访谈录

    作者:段峰 刊期:2006年第05期

    2005年6月,杨武能先生出版了学术论文集《三叶集》,使我们进一步目睹了杨武能先生作为一名文学翻译家、作家之外的学者风采。所谓“三叶”,指的是同属外国文学学科的德语文学、文学翻译和比较文学。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领域里,杨武能先生都有独树一帜的理论建树。杨武能先生如何同时在三个领域取得这些成就?他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就?是什么造...

  • 麦克斐逊与莫里森小说的后现代豪语、误读与反讽

    作者:赫尔曼·比弗斯 刊期:2006年第05期

    近35年来,随着美国少数族裔作家(包括非洲裔美国作家)在“美国性”定义问题上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美国文学研究的重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到底是什么构成了“非洲裔美国人身份或黑人身份”?这一问题在非洲裔美国文学内部引发了激烈的对话,而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和普利策小说奖得主詹姆士·阿兰‘麦克斐逊的小说中,这类讨论显得尤为...

  • 边缘与中心:为菲茨杰拉德定位

    作者:施图亚特·克里斯提 刊期:2006年第05期

    本文认为,美国爵士时代的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对于作者所处时代和处于发展之中的民族文化(即区域边缘与国家霸权之间的演进关系)作出了回应。正如其小说中的许多人物一样,菲茨杰拉德从国家和典律中感知到阈限性(他自己的作品直到死后才获得盛誉),这使得他依赖于自己认为是最为边远的价值观念。与海明威相比较,菲茨杰拉德在更大程度上...

  • 文化的冲突与传统民俗文化的挽歌——从民俗学视角解读齐诺瓦·阿切比的小说《崩溃》

    作者:黄永林; 桑俊 刊期:2006年第05期

    《崩溃》是尼日利亚裔美国作家齐诺瓦·阿切比小说创作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一个具体非洲人的奋斗历程和命运悲剧,展现殖民者进入非洲前后的独特社会现实。他以冷峻的写实笔法描写了大量非洲传统的民间习俗,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画。这些描写既是小说人物成长和性格塑造的典型环境,更是小说独特主题表现及其价值意义体现的基...

  • 《世界文学评论》征稿启事

    刊期:2006年第05期

  • 后现代社会的诗性特征:生活的符号化——《白噪音》文本的对话式解读

    作者:张杰; 孔燕 刊期:2006年第05期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大多是从生态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角度审视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还没有涉及小说创作的“生活的符号化”主题。本文将以巴赫金的社会文化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特别是以巴赫金的对话思想和批评方法为核心,深入阐释小说《白噪音》的文本意义。本文认为,作品似乎不像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那样贴近物质世界,却在生活的符号化过...

  • 19世纪美国白人文学经典中的印第安形象

    作者:邹惠玲 刊期:2006年第05期

    本文从后殖民批评视角出发,以库柏、麦尔维尔、马克。吐温等美国白人文学大师的作品为例,研究19世纪美国白人文学中模式化的印第安形象,探讨白人文学家们如何以虚假的印第安形象取代印第安民族的真实存在,在文本中臆想印第安民族的必然消亡,并使白人对北美大陆的原住族印第安人的驱赶、杀戮和剥夺合法化。本文认为,美国白人文学经典中的印...

  • 信仰与恐怖:评厄普代克新作《恐怖分子》

    作者:朱雪峰 刊期:2006年第05期

    美国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在新作《恐怖分子》(2006)中,试图设身处地去理解一个本土恐怖分子的心理及思维。通过这个年轻美国穆斯林的眼睛和心灵,作者揭示出信仰丧失、灵魂空虚的现代美国社会众生相,并指出信仰具有的两面性:它可以安慰荒凉宇宙中的孤独个体;但如果走向极端和绝对,又可能构成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威胁。作者对伊斯兰信仰的思...

  • 由《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的“缺失”看其历史意识

    作者:何畅; 陈娇娥 刊期:2006年第05期

    对福克纳短篇小说中历史意识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福克纳研究中的一个盲点。本文试图在与前人对话的基础上,以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为例,从它五个方面的“缺失”来论证贯穿于福克纳小说创作中的历史意识。作为一个追求客观真实的作家,小说中心理描写的“缺失”、人物女性特征的“缺失”和妥协的“缺失”都体现了福克纳对...

  • 主体的幻化与人性的真实——托马斯·品钦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透析

    作者:孙万军 刊期:2006年第05期

    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相比,有区别也有继承。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托马斯。品钦小说中的人物面对异化的力量,其主体在不断地虚幻化。从精神上看,后现代人物已经由传统小说中的英雄蜕变成了反英雄;从形象上看,人物固定的身份和本体也越来越模糊,幻化成了影子和碎片。然而,不变的是永恒的人性。品钦笔下反英雄人物的...

  • 18世纪英国戏剧的伦理学观察

    作者:蹇昌槐 刊期:2006年第05期

    18世纪的英国戏剧集中思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典型的资产阶级戏剧伦理学,即重商主义的经济伦理、利己主义的生活伦理、感伤主义的自然伦理。这些颇具现代意识的伦理学向度,驱动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车轮,同时整合了新时代的人际关系,通向了未来的生态社会主义。

  • 福楼拜与空想社会主义

    作者:王钦峰 刊期:2006年第05期

    福楼拜自始至终对现代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持严厉批评和排斥态度。他认为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宗教性话语,是属于中世纪的。其特征是反对自由和法国大革命、排斥哲学和传统文化。它意味着现代专制、反自然和心灵的死亡。同时,福楼拜也反对资本主义。这种态度本质上是福楼拜反抗现代性和现代社会的一种表现。在艺术观上,这种态度也使福楼拜拒绝为...

  • “W.H.先生的画像”论析

    作者:吴学平 刊期:2006年第05期

    在“W.H.先生的画像”中,王尔德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献赠对象提出了新的见解,并深入分析了莎士比亚献诗的原因。王尔德的分析,不仅体现了他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个性化解读,而且流露出王尔德的内心隐秘,为我们了解王尔德的“龙阳之兴”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 论库普林小说《阿列霞》的宗教伦理思想

    作者:高建华; 赵沛林 刊期:2006年第05期

    《阿列霞》是俄罗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一代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库普林成功的中篇爱情小说。本文通过对《阿列霞》中人物形象、性格及宗教信仰的分析,透视作品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神秘主义内涵,探讨作为俄罗斯人文精神本质特征之一的普通俄罗斯人世界观中的宗教情感以及小说所体现的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宗教伦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