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建构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方文学史——刘建军教授访谈录

    作者:袁先来 刊期:2006年第03期

    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教授现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评审委员、《外国文学研究》理事会理事,他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重大与一般项目10余项。主要代表著作有:《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西方文学的人文景观》、《演进的诗化入学——...

  • 阿诺德的中国少数者

    作者:唐纳德·斯通 刊期:2006年第03期

    马修·阿诺德是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社会批评家。他认为人文教育和文化熏陶对当时英国日渐兴起的民主格外重要。本文认为,阿诺德其时其地对其国人的忠告对当下的中国仍有重要意义。1867年通过的《第二改革法案》赋予(男性)工人阶级选举权,其时的英国已经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但在阿诺德看来,英国如无远虑,不足以在未来站稳脚跟...

  • 哈罗德·布鲁姆教授新任本刊顾问

    作者:乔内尔 刊期:2006年第03期

    最近,耶鲁大学英语系哈罗德·布鲁姆教授(Sterling Professor of the Humanities and English)应《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聂珍钊教授的邀请,担任杂志顾问。布鲁姆教授于1955年起任教于耶鲁大学,1965年担任教授职务,是耶鲁大学英语系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布鲁姆教授现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于1999年荣获美国艺术和文学学会(American ...

  • 后殖民批评的政治伦理选择:以斯皮瓦克为例

    作者:曹莉 刊期:2006年第03期

    “贱民能否发言”是斯皮瓦克后殖民研究和女性主义批评的中心话题。本文围绕斯皮瓦克提出的“贱民能否发言”的后殖民命题,结合其对相关文学文本的阅读,探讨后殖民批评背后的伦理选择。

  • 身份和性别界定的人为性——解读“极乐的心境”

    作者:王岚 刊期:2006年第03期

    在其滑稽的、近乎闹剧的外表下,当代英国剧作家卡里尔·丘吉尔的代表作之一“极乐的心境”通过换装手法涉及了一些深刻的主题,尤其是身份界定和“社会性别”界定的人为性以及不同时代的伦理关系和道德倾向的鲜明对比。这部戏剧使人们意识到维多利亚时期传统的道德观对人性的压抑固然应该受到批判,但当代的性解放和道德约束的消失所造成的混乱...

  • 狄更斯童年创伤的再现

    作者:赖淑芳 刊期:2006年第03期

    本文论述了狄更斯童年的“灵魂痛苦”与日后创作的内在关系。狄更斯有段不为外人所道的童年时期在鞋油工厂工作的痛苦经验,只偶然对其好友兼传记者佛斯特提起。他的家人对他的“灵魂的苦痛”讳莫如深。据他的传记记载,他一方面极不愿说起这段悲伤受难的往事,且似乎终身受这伤痕的回忆折磨着;一方面却在作品中以另一种形式公开佛斯特所记录的...

  • 戴·赫·劳伦斯的动物诗及其浪漫主义道德观

    作者:陈红 刊期:2006年第03期

    戴·赫·劳伦斯创作于其思想成熟期的动物诗表达了以自然为核心、以自然本能为第一生命的浪漫主义道德观。本文通过阅读劳伦斯的三首最具代表性的动物诗,展示出诗人对自然、尤其内心自然的深入探索和深刻理解,以此阐释诗人道德观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如何在社会意识和本能意识或人性与动物性之间寻求平衡。

  • 监禁与疯癫——解读伯尼斯·鲁本思作品中的替罪羊形象

    作者:胡蕾 刊期:2006年第03期

    本文解析了当代英国犹太女作家伯尼斯·鲁本思的两部代表性小说中的替罪羊形象,指出正是这种替罪羊身份决定了主人公悲剧性的人生。《入选者》中的男主人公是犹太教祭祀意义上的替罪羊,为家庭的失败而受难;《五年刑期》中的女主人公是社会意义上的替罪羊,在替罪羊机制下成为机构性权力体制的牺牲品。两种替罪羊的产生机制和功能效用有所不同...

  • 唐璜传说与《塞维亚的荡子》

    作者:刘久明 刊期:2006年第03期

    唐璜传说是西方文学中一个永恒的母题,400年来一直被常写不衰。然而关于唐璜传说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虽然一般人都相信唐璜的故事最初源于口头传说,但真正成为后世文学源头的,却是西班牙作家蒂尔索的剧本《塞维亚的荡子》。这个剧本第一次将唐璜这个人物与传说中的故事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第一次塑造出了唐璜这个浪荡子的...

  • 西基尔、阿奎那与“两重光交相辉映”的查士丁尼——但丁政治伦理的诗化表述

    作者:姜岳斌 刊期:2006年第03期

    阿奎那与西基尔在论战中不共戴天,但丁却让二人在天堂相聚,意图何在?《神曲·天堂篇》中的情形表明但丁实际上是把西基尔“哲学与神学脱离”的观点用作自己“政教分离”思想的哲学基础;但丁借阿奎那之口表明宗教伦理不能代替政治伦理,又在查士丁尼身上寓以一种政教统一的理想。

  • 《藻海无边》的身份意识与叙事策略

    作者:张德明 刊期:2006年第03期

    加勒比女作家简·里斯的《藻海无边》以夏洛特·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为故事蓝本重写或“回写”了罗彻斯特先生的前妻,疯女人安托瓦内特/伯莎的故事。作家采用了双重乃至多重声音交替叙述的策略,使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伯莎从被表述的他者变成说话的主体。小说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解开了《简·爱》中那个来自西印度群岛的克里奥耳女子的疯狂...

  • 发现者对失落意义的追寻:论兰斯迈尔的《最后的世界》

    作者:谢建文 刊期:2006年第03期

    兰斯迈尔的长篇小说《最后的世界》通过对诗人奥维德命运轨迹和失踪文本《变形记》踪迹的追寻,揭示了托密这个与罗马理性社会相对立的想象的世界,展现了失踪文本重构的过程和可能的意义。它互文性地取用历史文本《变形记》的神话元素,以此将政治权力与艺术、技术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问题等,也引入讨论之中。

  • 《任务》的拼贴特征探析

    作者:谢芳 刊期:2006年第03期

    本文以海纳·米勒的《任务》为例,从情节和叙述两方面入手,分析了该剧的艺术特征。该剧对主要情节和叙述性文本的“片断化”处理、对不同体裁的“异质”片断的“拼接”、“粘贴”,以及各片断表现风格的差异,使该剧在形式上成为一出颇具拼贴特征的剧作。米勒的拼贴剧创作既源于戏剧形式革新的需要,同时也是后现代社会的艺术反映。他所追求的...

  • 卡夫卡与现代小说叙事维度的呈现

    作者:罗璠 刊期:2006年第03期

    卡夫卡作为现代小说的奠基人,建立并开拓了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维度,发现了现代主义小说独特的表现方式。其中,形象的哲学与寓言型象征、细节的真实与钟摆式结构、手法的怪诞与逻辑的悖论、祈祷式写作与平直的叙说是这种叙事维度的基本呈现。

  • 在寂静的春天里创作的普拉斯

    作者:朱新福 刊期:2006年第03期

    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发表了著名的《寂静的春天》,提出了滥用杀虫剂和化学药品给自然生态和人类健康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揭开了环境保护运动的序幕。从《寂静的春天》的发表到1963年初,美国当代著名的自白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在这段时间里发表了“榆树”、“侦探”、“高烧103度”等著名诗作。普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