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萨义德与美国文化批评

    作者:赵一凡 刊期:2004年第03期

    爱德华·萨义德是一位多重背景交织的批判学者,也是后现代条件下的欧美左派楷模。要言之:他是一个巴勒斯坦知识分子、欧洲知识分子、大都会知识分子。这种多重背景使他具有欧洲式学养、大都会胸襟以及挥之不去的难民情结。这三项要素合在一起,便构成萨义德发起后殖民文化批判的背景条件。本文介绍了萨义德其人及其理论建树,包括他的《东方主...

  • 性别与欲望的后现代叙事——波利·扬一艾森卓性别理论研究

    作者:刘慧妹 刊期:2004年第03期

    本文阐述了扬一艾森卓的性别与欲望理论,揭示男女双性同生的人格新境界,勾画了实现更和谐的人与自己、人与他人关系的心理生活路线。论文主要从四方面论述:理论渊源,性别、双性共生和个性,潘多拉神话和心理对话空间。

  • 丑:现实的否定和人性的拯救——阿多诺美学思想片谈

    作者:罗显克 刊期:2004年第03期

    阿多诺提出的艺术的否定性含义,与他对丑的论述密切相关。对于丑,他是从其历史性运动的现实把握中展开研究的。丑是现代艺术的契机。阿多诺力图通过审美乌托邦的建造来拯救异化的现实和异化的人性。然而,丑和荒诞的现代艺术并不是终极的理想化的艺术形式,它的社会功能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颠覆能力。这是现代艺术的困境,也是阿多诺的否定美...

  • 乔伊斯:反思与超越

    作者:郭军 刊期:2004年第03期

    乔伊斯的小说以不断创新的形式一步步深入反思爱尔兰的历史,诊断民族的弊端,创造新的民族形象,这整个历程也是他作为一个爱尔兰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不断成熟的过程,所以乔伊斯的四部小说构成一部巨著,既是史诗,又是自传,也是一个解殖民化的文化工程。

  • 《为芬尼根守灵》的诗歌特征

    作者:冯建明 刊期:2004年第03期

    《为芬尼根守灵》具有如下诗歌特征:它的特殊拟声词蕴含深刻的象征意义,充满了诗歌韵律,并产生出动人的协奏曲效果;它的诗句引语转换技巧使得文本既达到讽刺目的,又起到对比作用,还保留了诗歌韵味;它的许多文字的意与象、情与景交融化合,构成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象图;在它的某些片断中,词语的排列产生出图画般的视觉效果,并为这...

  • 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中的乔伊斯

    作者:袁德成 刊期:2004年第03期

    上个世纪,欧美女性主义批评家开始把乔伊斯纳入其批评视野,她(他)们讨论的中心话题是乔伊斯对女性的态度或大男子主义观念的再现等等。由于角度、侧重点以及结合使用的理论的不同,她(他)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不同,甚至迥然相异,这为我们多维度地理解乔伊斯提供了契机。

  • 论19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书写的社会性和政治性

    作者:嵇敏 刊期:2004年第03期

    从话语的失落到话语的回归,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经历了整整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崛起于19世纪中后期的黑人女作家,生活在传统向现代转变、混乱与秩序共存的年代,作为新一代知识型妇女,她们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变化正在她们周围发生。时代呼唤她们用新视角、新观点、新方法去影响与推动社会的发展。

  • 托尼·莫里森的族裔文化语境

    作者:朱新福 刊期:2004年第03期

    托尼·莫里森的文化语境是西方经典文学传统与黑人族裔文化结合的历史语境。她强调作品的政治意义和影响,主张黑人文学艺术的独特性,即“黑人性”,提出了黑人特有的文化语境。一方面,莫里森的目标是“矢志不移地书写黑人文学”,始终以表现和探索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并把那些公认的已证实为黑人艺术的原则作为她的创作任务和...

  • 论索尔·贝娄长篇小说中隐喻的“父与子”主题

    作者:刘兮颖 刊期:2004年第03期

    索尔·贝娄所创作的几乎所有的长篇小说中都隐含着一个“父与子”的主题。在表面的故事情节之下,有一个与之平行发展并不断强化的“父与子”主题的情节结构。根据情节线索的不同,可以分为“血缘父子”、“精神父子”和“异化父子”。作者将隐喻的“父与子”主题与美国文化相结合,从中生发出关于整个人类的文化哲学思考,既表现出了深厚的犹太...

  • 试析索尔·贝娄小说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作者:戚咏梅 刊期:2004年第03期

    贝娄以对人类生存本质执著而持久的关怀,重新审视和思考入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形态和精神存在,并试图重新肯定人的价值,重建人文主义理想。异化世界中人性的诉求,是贝娄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他的作品所着力表现的精神指向。

  • “剑桥学术传统与批评方法全国学术研讨会”将在宜昌召开

    刊期:2004年第03期

  • 《女勇士》:从花木兰的“报仇”到蔡琰的歌唱

    作者:杨春 刊期:2004年第03期

    汤亭亭的小说《女勇士》是当代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通过对华裔女主人公在美国成长经历的描写,揭示了华裔女性在美国社会面对性别和种族的双重困境,从天真的报仇幻想到激烈的反抗,最终寻求一种和谐和相互理解的心理成长过程。小说对女主人公心路历程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美籍华裔试图在中美两种文化的夹缝中确立自己独有的...

  • 雪莱和拜伦的审美先锋主义思想初探

    作者:张旭春 刊期:2004年第03期

    作为“现代性五副面孔”之一的审美先锋主义思想是以浪漫主义为源头的。雪莱和拜伦就是审美先锋派最早的代表。他们的审美先锋主义思想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对诗人和读者的精英身份的定位、未来主义与乌托邦冲动以及诗化生命与审美表演。这种浪漫主义的审美先锋思想实际上反映了浪漫主义的自由观,在本质上与政治先锋派的追求是完全不同的。

  • 走出“愤怒”的困扰——从情感的角度看伍尔夫的妇女写作观

    作者:吕洪灵 刊期:2004年第03期

    本文探讨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于情感在妇女写作中的认识,指出,由于愤怒严重地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性和作者创造力的发挥,伍尔夫主张作者要摈弃它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否定了广义上的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相反,正是基于对情感的重要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伍尔夫才提出女作家切不可让愤怒在创作中恣意膨胀。

  • 亨利·詹姆斯《专使》的圆周文体效应

    作者:王玲 刊期:2004年第03期

    亨利·詹姆斯《专使》中圆周句众多从句和插入语的扩展模式是主人公推迟其专使使命结束的方式,圆周结构拖延句法完结和推迟具体指明的战略运用于旬式、情节安排与人物刻画诸方面,以创造悬念和模糊效应。对话中的断句和疑问成分反映主人公有意识却迟疑拖延的倾向、抽象且详尽修饰和限制的精神过程和模糊知觉。作家在《专使》中构建了庄重地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