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4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评论、理论、理论_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1002-5529
国内刊号:11-1248/I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2
复合影响因子:0.42
总发文量:1365
总被引量:8531
H指数:39
立即指数:0.0606
期刊他引率:0.9826
平均引文率:9.9293
  • 解说的必要——以叶芝诗为例

    作者:傅浩 刊期:2018年第04期

    在某种意义上,解说是原始表述的必要重述或修订,包括对原始意思的内化(理解)和外化(表达)过程。解说是对已有意思的重构,而不是原创意思的表达,换用我国传统的说法,即是述,而不是作。本文从由谁解说、解说什么、如何解说等方面解说了理想的解说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什么是最好的解说,并以叶芝诗作为例举隅示范了一些解说方法。总而...

  • “孤岛”不孤——《英国音乐》中的共同体情怀

    作者:金佳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一些学者认为彼得·阿克罗伊德的作品体现了后现代策略与保守民族身份建构之间的矛盾,但是阿克罗伊德坚信文学作品中的模仿和杂糅风格并非后现代的特点,而是英国特性的本来面目;重写民族历史不是为了颠覆传统经典,而是为了借助文化传统中尚存的情感纽带来连接现在和过去,恢复英国特性中开放、包容的特征,让共同体在当代多元文化的语境中得...

  • 闹剧与秩序之争——“比克斯塔夫系列文章”研究

    作者:历伟 刊期:2018年第04期

    乔纳森·斯威夫特发表于1708-1709年间的“比克斯塔夫系列文章”,因其对欧洲政治生活核心事件的离奇预测,曾掀起轩然大波;更触发文坛一系列“占星术闹剧”经久未衰。“比克斯塔夫系列文章”作为表现英格兰近代早期宗教与政治“紧张关系”及秩序结构跌宕整合的典型标本,于其“身份面具”“延滞”“拆解”等叙事技巧之后,隐伏着斯威夫特作为国...

  • 战后川端康成文学活动的政治维度探析

    作者:王新新 刊期:2018年第04期

    本文将“政治”这一概念置于“不可视的、无意识的”框架中,通过对战后川端康成文学活动中“不可视的、无意识的”部分的考察,探讨其“政治”表征,以期更加切近战后川端文学的实质,为全面认识川端文学提供一个可行且有效的视角。战后,川端做出回归古典传统的文化抉择时,即进入了“政治”的轨道,并通过自身文学走向世界,用“日本美”将日...

  • 横光利一《微笑》中的精神病理学

    作者:奚皓晖 刊期:2018年第04期

    本文从思想史的脉络出发,透过《微笑》文本之下的社会政治学,重审横光利一及昭和知识分子在“战败”历史事件下的抉择。《微笑》裸呈了战中至战后转型时代的紧张性,用回归这一时代紧张性的方式,置身于“战败”这一历史性的瞬间。横光利一以主人公遭受战争创伤的心理扭曲为契机,见证了战后文学的起点,指出在从属性伦理支配下,缺少个人为主...

  • 《烟》:旅行中的俄罗斯人

    作者:龙瑜宬 刊期:2018年第04期

    屠格涅夫的小说《烟》刻画了“大改革”时期俄罗斯游客在西方旅行中表现出的封闭心态。在他们那种“畸变”外语的指认下,俄罗斯与西方的形象都严重扭曲。以这些反应与实践为俄罗斯整场现代化变革之旅的生动表征,屠格涅夫强烈意识到自己此前设想的落空,这导致了作品的失控,但也促使作家在景象多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寻找一条更务实低调的道路。

  • “我”与逝去的帝国——论“生命故事文学”与《寂静的原野》的作者形象

    作者:李暖 刊期:2018年第04期

    亚历山大·戈尔德施坦是当代重要的以色列俄语作家。其“生命故事文学”的创作观以“个体人生故事”与文体创新为基础,探讨作者、文本、历史之间的血肉联系,主张凸显作者的地位,与维诺格拉多夫的作者形象说有诸多契合之处。长篇小说《寂静的原野》凝结了戈尔德施坦对20世纪文学和文论的思索,自传色彩浓郁,立场鲜明,讲述人“我”与作者本人...

  • 知识秩序中“完整的人”——论歌德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作者:贾涵斐 刊期:2018年第04期

    德国作家歌德的经典修养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通过描绘市民家庭出身的主人公威廉·迈斯特在不同空间中的旅行、成长经历,范式性地展现了对结合美与实用,调和身体与灵魂、内在与外界、个体与集体关系的“完整的人”的塑造,由此呈现了生动的教育学知识和积极的人类学观念。在主人公身上,有不同的修养和教育方案的共同作用,同时,文本...

  • 囚掳叙事

    作者:金莉 刊期:2018年第04期

    作为北美本土的流行文学体裁,囚掳叙事描述了北美大陆白人定居者被印第安人俘虏的经历。从17世纪末囚掳叙事出现直至19世纪末,囚掳叙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也承载了不同的历史意义。这种文学体裁对于北美殖民地的意识形态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美国领土扩张的文本辩护及文明的白人殖民者与嗜血的印第安野蛮人的二元对立话语的助推者...

  • 叙述评论

    作者:刘江 刊期:2018年第04期

    叙述评论是叙事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作为叙述者或作者干预叙事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是构成完整的叙事框架或流程上的重要一环,更潜藏着叙述者或作者特定的意识形态、行为规范和价值认同。无论是以布斯和查特曼为代表的叙事学或修辞学派,还是以拉波夫和弗菜西曼为代表的语言学派,在致力于叙述评论的概念界定、类型学建构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叙述评...

  • 喀巴拉神秘主义视角下的本雅明元语言论

    作者:陈影 刊期:2018年第04期

    在本雅明看来,世界起源与最终救赎的秘密全部隐藏在原初的纯语言中,这种根源于犹太喀巴拉神秘主义的回归范式彰显出一种神学建构。在这种神学建构中,本雅明展开了自己对纯语言、名称、翻译的言说,以期唤醒人们对传统和本源的记忆,实现一种建基在语言神学层面上的救赎。诉诸喀巴拉是一种将不可言说的关于上帝的诺斯作为反抗主流文化的途径,...

  • “非自然叙事”有多“自然”?

    作者:江澜 刊期:2018年第04期

    本文试图以“非自然叙事”的定义为切入点,以摹仿理论与可能世界理论为框架,逐一反驳“非自然叙事”的关键词和相关例证。“反摹仿”“非规约”“不可能”等所谓“非自然叙事”的关键词,实际上是研究者以普通读者的认知水平阅读叙事文本以后的误判。假如研究者或读者在认知水平方面相当于或高于作者,那么就能跟得上甚或超越作者的创新思路,...

  • “坠落的人”与生命政治的主体形象

    作者:安婕 刊期:2018年第04期

    本文基于人物形象分析来解读唐·德里罗9.11小说《坠落的人》。从表层叙事来看,共时结构展现了恐袭受难者主体的群像;以此群像为基础,本文将作品置于后9.11生命政治社会的大背景下,借助生命政治代表人物福柯和阿甘本的理论,探查其特有的主体形象。其中,从福柯作为权力现代施行形式的生命政治角度可见规训主体(如小说中的老人和小孩),...

  • 《外国文学》编辑部与广外英文学院联合举办“游戏与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

    刊期:2018年第04期

    2018年5月12至13日,“游戏与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外国文学》编辑部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联合举办,来自国内外近八十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一百八十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阳爱民教授、《外国文学》主编金莉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金莉主编在致辞中回顾了十七年以来《外...

  • 意识形态的“声”战——小说中的音乐书写

    作者:张磊 刊期:2018年第04期

    近年来,小说中的音乐书写愈来愈受到主流批评家的关注。然而,大多数人仅仅关注小说在形式上与音乐“如何”相似。事实上,小说家们“为何”要在小说中直接或间接提及音乐更值得探究。它们就像是特殊的符码一样,既“显示”又“掩饰”了许多不可言说、不被言说的信息。这些信息只有通过音乐这一与语言异质的符号才能最为有效地传达。更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