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4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评论、理论、理论_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1002-5529
国内刊号:11-1248/I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2
复合影响因子:0.42
总发文量:1365
总被引量:8531
H指数:39
立即指数:0.0606
期刊他引率:0.9826
平均引文率:9.9293
  • 木偶之秀美与熊之神性——克莱斯特对古典美学的解构

    作者:任卫东 刊期:2018年第03期

    以席勒为代表的古典美学,将秀美理解为感性与精神性成功协调一致的表现,是对人之构想的理想标准,是人通过审美教育,克服异化、重构人的整体性,最终达到的完美状态。在《论木偶戏》中,克莱斯特借助木偶与人类舞者的比较,展现了木偶所体现的人永远无法企及的秀美,否定了人达到秀美的可能性。在人与熊比赛击剑的故事中,克莱斯特让神性在熊...

  • “精神隔绝”的多维空间:麦卡勒斯短篇小说的边缘视角探析

    作者:林斌 刊期:2018年第03期

    美国南方现代派代表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以其创作巅峰期的四部中长篇小说闻名,但是通常为公众所忽略的是,短篇小说及散文创作贯穿她的文学生涯始终。可以说,这些不同文类的作品作为麦氏“精神隔绝”主题的多重变奏,共同打造了一个“精神隔绝”的多维空间。本文围绕麦卡勒斯文集《抵押出去的心》及《伤心咖啡馆之歌》所收录的短篇小说及散文...

  • 亨利·詹姆斯的越界

    作者:代显梅 刊期:2018年第03期

    亨利·詹姆斯的越界主要表现在他成功地突破了文学批评、文学创作、文化身份、性别意识的限制。詹姆斯前瞻性的现代文学批评思想,他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之间的自由穿行,他超然的世界主义者的姿态,他的雌雄同体的文学书写,他伟大的小说艺术成就启发我们:“边界”既是天然的屏障,更是人为的划分,对于一个勇...

  • 叙述声音和话语权威——论《藻海无边》的第一人称叙述

    作者:修立梅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一直以来,《藻海无边》的叙事策略都是评论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小说的三个部分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者,依次分别是安托瓦内特(伯莎·梅森)、其新婚丈夫(罗切斯特)和被监禁的安托瓦内特,然而这三部分在具体叙事策略上的不同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将着眼于分析三个第一人称叙述声音的不同特点,考察作者筒·里斯如何通过调节具体叙事策略,...

  • 穿过遗忘的迷雾——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中的记忆书写

    作者:郑佰青 刊期:2018年第03期

    石黑一雄关注记忆,特别是创伤记忆运作的方式;他小说中的记忆书写都是通过个体回忆碎片化的过去,来再现个体和集体所经历的创伤,是创伤社会化的结果。小说《被掩埋的巨人》中,石黑一雄将个体的创伤经历置于历史事件大背景之下,从个人和集体两方面呈现记忆的恢复、创伤的修复以及历史的重建过程。本文将该小说解读为一个隐喻性的文本,认为...

  • 中古英语文学中的“死亡抒情诗”主题解析

    作者:包慧怡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在中世纪英格兰,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死后灵魂归宿的焦虑集中表现在写于12-15世纪的一系列抒情诗中。持续思考人之“必死性”及其“三件伤心事”、乃至为“临终四事”做准备是再早也不为过的。这些以中古英语韵诗写就、因而能被众多普通人阅读和背诵的“死亡抒情诗”,是中世纪盛期到晚期死亡心理建设的重要流通文本,也是通往中世纪英国人精神...

  • 论谢阁兰作品中的医生形象及其对自我双重身份的反思

    作者:邵南 刊期:2018年第03期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谢阁兰的《高更在他最后的布景里》《光绪别史》《勒内·莱斯》和《纪念高更》四种作品中的医生形象,以及作者本人明确以医生身份出现的情形,结合其书信和日记,来探讨谢氏对自我双重身份——医生和文人——的反思。本文意在说明,随着谢氏异域经历的不断丰富和文学创作的渐趋成熟,他对自己医生身份的态度也由激烈的拒斥发展...

  • 加缪对《群魔》的互文性阅读

    作者:顾晓燕 刊期:2018年第03期

    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和思想家加缪深受19世纪俄国文学巨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后者的长篇小说《群魔》与加缪的散文、小说和戏剧构成一种复杂的互文性。从基里洛夫的“自杀逻辑”到“什加列夫主义”,加缪的关注点从“自杀”转向“杀人”,对历史的神圣化进行批判。在相似的历史境遇下,加缪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进一步看到了政治虚无主义...

  • 首届“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获奖成果揭晓

    刊期:2018年第03期

    2018年3月3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首届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颁奖典礼暨外国文学研究高端论坛”。首届“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获奖成果揭晓:刘波教授的《波德莱尔:从城市经验到诗歌经验》荣获一等奖,陆建德教授主编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国文学》(上、下)、申丹教授和王邦维教授主编的《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六卷本)、陈明教授...

  • 漩涡主义

    作者:周汶 刊期:2018年第03期

    由刘易斯和庞德等人合力推动的漩涡主义是1910年代唯一发端于英国本土的先锋派文艺运动,该运动及其喉舌刊物《轰炸》以其激进思想和不拘一格将被永远载入现代主义史册。以刘易斯、庞德为首的漩涡主义艺术家们追求艺术自主创新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敬佩和追随;他们提出的漩涡主义理念并藉此创作出的漩涡主义文艺作品成为现代主义运动中不可多得的...

  • 狂欢化

    作者:孙磊 刊期:2018年第03期

    “狂欢化”是巴赫金文论思想的核心术语之一,与他的一系列术语,诸如“复调”“对话”“时空体”“体裁诗学”等互为支撑,成为他思想体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狂欢化是巴赫金借用民间诙谐文化所体现的“狂欢”精神提出的有关阅读、解析文学作品与审视文学历史的一个全新策略。巴赫金所说的狂欢化的文学作品,是指作品中所体现的一种“狂...

  • 身体如何成为存在的根基——梅洛-庞蒂论身体与外在事物的关系

    作者:欧阳灿灿 刊期:2018年第03期

    如果人的存在是身体性存在,那么作为有限的、有边界的物质身体如何超越物质边界,认识理解他人、世界以及作为物质符号的语言,这是现象学家梅洛一庞蒂身体存在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身体与他人、世界、语言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为中心,指出梅洛一庞蒂通过身体在存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可逆性”,打破了身体与世界及身体本身的物质性边界,...

  • 交互主体性与现代主义小说的意识互为

    作者:邵凌 刊期:2018年第03期

    本文尝试勾连“交互主体性”与现代主义小说的意识互为的文本现象的相关性。胡塞尔的先验立场使现象学饱受唯我论的困扰,对交互主体性的探讨开启了现象学从先验立场向关系哲学过渡的可能性。而摈弃现实主义外部拟真、以呈现人物的意识体验为己任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们也曾面对唯我论的争议。伍尔夫、乔伊斯对此做出反思,在创作中从单一意识转向意...

  • 乌托邦与恶托邦:《蝇王》中的饮食冲突

    作者:肖明文 刊期:2018年第03期

    二战爆发后,英国开始施行食物配给制,经历过食物短缺的威廉·戈尔丁在其代表作《蝇王》中着力凸显了食物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意义。通过细腻生动地描述一群英国孩子在荒岛上觅食和进食的场景,比照采摘野果与猎烤野猪这两种饮食模式,戈尔丁展示了生食与熟食的对立,进而揭示了其中潜藏的“文明”与“野蛮”的较量。《蝇王》既呈现了一个饮食恶...

  • 被忽略的道钉: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诗与对华移民政策

    作者:张雯 刊期:2018年第03期

    普拉特的代表作《通往最后一根道钉》描写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建造过程,却忽略为此付出巨大牺牲的中国劳工。此后,斯各特的《除了最后一根道钉》、莱特福的《加拿大铁路三部曲》和杜蒙特的《致约翰·A.麦克唐纳德爵士的一封信》等诗歌都在内容与风格上对《通往》的“家国叙事”进行了颠覆,华人劳工由缺席变成了主角。太平洋铁路系列诗在主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