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4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评论、理论、理论_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1002-5529
国内刊号:11-1248/I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2
复合影响因子:0.42
总发文量:1365
总被引量:8531
H指数:39
立即指数:0.0606
期刊他引率:0.9826
平均引文率:9.9293
  • 仅仅是“妇女解放”问题吗?——《玩偶之家》及“易卜生主义”考辨

    作者:蒋承勇 刊期:2018年第02期

    以往我国评论界认为,《玩偶之家》从提倡“妇女解放”的角度讨论了“社会问题”,易卜生是反对“男权主义”,为妇女争取自由的戏剧之先驱。这种解读当然不无道理,该剧本确实也因此对欧洲,尤其是“五四”时期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但这种理解只接纳了文本的表层含义,没有揭示“易卜生主义”之本质内涵,也不符合易卜生创作的初...

  • 《深入北方的小路》中的后现代创伤伦理

    作者:王腊宝 刊期:2018年第02期

    《深入北方的小路》是澳大利亚小说家理查德·弗兰纳根的第六部长篇小说,小说主体部分讲述了一群澳大利亚士兵在二战日本战俘营中的创伤故事,小说立足“死亡铁路”这一特定的背景,集中刻画了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和朝鲜的三组人物,充分表达了小说家对他们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在小说中,澳大利亚战俘不尊崇美德,不关心历史,更不需要尊严,表现...

  • 澳大利亚和解小说批评与文学研究新动向—以《神秘的河流》和《卡彭塔尼亚湾》为例

    作者:詹春娟 刊期:2018年第02期

    随着澳大利亚民族和解运动的蓬勃兴起,和解小说于21世纪初悄然出现。它们大多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旨在修正殖民历史、呼吁种族和解、重塑民族新形象。但是围绕这一类小说的文学批评显示,和解小说因其话题、作者、立场和读者群各有不同,反映了复杂矛盾的民族心理以及激烈的话语纷争。以《神秘的河流》和《卡彭塔尼亚湾》两部小说为例,本文重点...

  • 《格比尔百咏》与格比尔文本传统

    作者:张忞煜 刊期:2018年第02期

    泰戈尔的《格比尔百咏》英译本出版后反响巨大,多次再版并被译为多种外语。它为格比尔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不计其数的读者,更改变了格比尔研究的方向,推动了印度国内印地语学者接纳、认同格比尔在印度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该译本是泰戈尔在孟加拉年轻学者查克拉瓦蒂和英国作家安德希尔的帮助下,根据森的四卷本《格比尔》选译,其底本主要源...

  • 从《月亮与六便士》看艺术家的生产

    作者:胡永华 刊期:2018年第02期

    思特里克兰德是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创作的一位性情古怪的天才艺术家,因为他与原型高更的差异,以及才情与道德的对立,不少批评家质疑这一人物的可信性。对于毛姆如何以及为什么建构这一艺术家形象,批评家从叙事和心理角度讨论较多,将思特里克兰德置于艺术家形象传统,我们发现毛姆的创作是对源自浪漫主义的艺术家神话的强化。思特里克...

  • 女人治国之惑—司各特与女主执政合法性之辩

    作者:陈彦旭 刊期:2018年第02期

    司各特1820年创作的《女王越狱记》与当时著名的“卡洛琳王后离婚案”有关。他以“贞洁”为维度,通过批评小说中的苏格兰玛丽女王来影射被指控犯有通奸罪的卡洛琳王后,进而对女子介入公共政治生活的行为发出责难与质疑。司各特对“女人可以治国吗”这一问题的阐发有着深刻的现实依据、历史价值与理论意义,指出了女性统治者面临自然身份与政治...

  • 《巴别塔》与拜厄特的自觉现实主义

    作者:姚成贺 刊期:2018年第02期

    英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在继承文学传统的同时,关注虚构的可能性与语言生产性。文学领域内语言意识的强调使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发生转向,并提出核心问题。小说家、批评家A.s.拜厄特在小说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对这一转向表现出强烈关注,她在写实的同时承认虚构,认为写实与实验是互依共生的关系,并称自己的创作为“自觉现实主义”。拜厄特深怀现实...

  • 吟唱创伤:论王尔德《瑞丁监狱之歌》中“反动”的自传

    作者:解友广 刊期:2018年第02期

    作为奥斯卡·王尔德极不寻常的弃世之作,《瑞丁监狱之歌》(1898)围绕叙述者“我”和谋杀犯的谜团一直是学界争辩不休的焦点。在最新研究中,有学者将两个主体间“怪异的亲密感”阐释为诗人与狱中他者的某种“伦理认同”,认为它表达了王尔德对罪犯的同情和对残酷监狱制度的鞭挞。本文参照德曼的“自传”论及凯鲁斯的“创伤”观提出,“我”与...

  • 可能世界理论

    作者:邱蓓 刊期:2018年第02期

    “可能世界”是世界可能或本可以存在的方式。这个概念由17世纪神学家莱布尼兹提出,20世纪中期被逻辑哲学家发展为可能世界语义学,用来解释关于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形式语义问题。上世纪70年代,文艺理论家把可能世界理论引入到文学领域,为研究文学话语的真值问题和指称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随着叙述学的发展,叙述学家们也借用了可能世界理论,...

  • 时空体

    作者:章小凤 刊期:2018年第02期

    时空体理论堪称20世纪以来文艺学领域的一个巨大成就,这一术语源自自然科学对时间和空间的激烈探讨,后被成功引入到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时空体是大多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领域的本体论研究对象,且研究程度愈来愈深,范围愈来愈广。在文学领域,学界突破了“文学是时间艺术”的传统观念,力图在时间的价值观照中把握空间的意义,尝试...

  • 蒂泽阿多尼斯神话意象研究的若干问题

    作者:张鸿 刊期:2018年第02期

    本文通过研究法国现代文论家蒂泽著作《阿多尼斯的死亡与复活:一则神话的发展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以阐明蒂泽神话研究的特点,并对她的意象批评方法进行总体把握。蒂泽以较长的时间跨度及神话和文学交叉的方式,对阿多尼斯神话进行了文学神话学研究。他使用了分期和分类的方法,体现了整体性的文学批评观念,也说明了意象批评继物质性意象研...

  • 沉默之花——布朗肖论马拉美与文学的语言

    作者:尉光吉 刊期:2018年第02期

    对法国批评家莫里斯·布朗肖来说,文学的本质首先是由文学语言的本质决定的。布朗肖对文学语言的分析,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法国诗人马拉美的解读。根据马拉美著名的双语制,文学语言是一种和日常的粗俗语言相对立的本质语言。沿着黑格尔和科耶夫的思路,布朗肖把这种本质的语言视为一种表达物之缺席的语言,而这样的缺席在语言中产生的结果就是...

  • 从《牡丹亭》到《牡丹之恋》——兼论邝丽莎的呈现式中国文化书写模式

    作者:潘志明 刊期:2018年第02期

    邝丽莎的历史小说《牡丹之恋》以大量中国古典文献为素材描写了三妇合评《牡丹亭》的故事,但该作品并没有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梳理了作品再现和虚构三位评点者的故事中所用到的中国古典文献,并据此认为《牡丹之恋》之所以迥异于其他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原因并不在于虚构,而在于中国文化在作品中的地位。当代华裔美国作家把中国文化...

  • 唯美中国的诱惑:20世纪30年代牛津才子的中国之旅

    作者:陶家俊 刊期:2018年第02期

    内容本文从跨文化研究视角聚焦20世纪30年代以哈罗德·阿克顿、罗伯特·拜伦、彼得·昆内尔、奥斯伯特·西特韦尔和w.H.奥登为核心的牛津才子的唯美中国体验。他们的中国之行充满了对中国生活方式的唯美感知,对自我生命中与中国文明相通、与西方现代文明相异因而受压抑的性情的再发现。这种向中国生活和文明底里的探寻将现代主义极端的唯美先锋实...

  • 规训·服从·反抗:浅析《一位非洲修女的日记》中的“模拟”机制

    作者:王秀杰 刊期:2018年第02期

    霍米·巴巴的“模拟”概念蕴含双重性:一方面,“模拟”是殖民者为了巩固其殖民统治而对殖民地人民进行规训的策略;另一方面,在服从殖民者的规训的同时,被殖民者可能会挪用“模拟”策略对殖民者的权威进行挑战。本文根据巴巴的“模拟”与福柯的“规训”等概念,解读艾丽丝·沃克的短篇小说《一位非洲修女的日记》中的“模拟”所蕴含的双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