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4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评论、理论、理论_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1002-5529
国内刊号:11-1248/I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2
复合影响因子:0.42
总发文量:1365
总被引量:8531
H指数:39
立即指数:0.0606
期刊他引率:0.9826
平均引文率:9.9293
  • 《姜饼人》:游走于地狱边缘的浪荡子

    作者:侯毅凌 刊期:2017年第06期

    美国出生的爱尔兰裔作家唐利维1955年发表的小说《姜饼人》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的著名“邪典”,刻画了一个极富道德争议的浪荡子形象。本文主要通过对小说中“子宫”“伊甸园”等意象以及性和死亡意识的分析,指出主人公丹杰菲尔德的矛盾悖谬人格,揭示作者在这一人物形象上寄寓的对灵与肉的思索。透过一个放浪形骸、及时行乐的浪荡子的故事表层...

  • 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美学——法国当代作家让·艾什诺兹作品研究

    作者:孙圣英 刊期:2017年第06期

    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让·艾什诺兹擅长通过符号化写物来表现世界,并始终坚持从人性化的视角来观察和组织符号,实现了写物在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平衡;他坚持对叙事的兴趣,部分重建和恢复了小说文本的可读性,同时又以留白、淡化冲突以及借鉴电影表现手法等个性化处理方式更新叙事;他运用巴洛克式体裁,创造了丰富多元的小说空间,提供了多重解读...

  • 读者、文学批评与华兹华斯“诗人公共形象”的自我形塑——以《抒情歌谣集序》《序补》和《芬尼克笔记》为例

    作者:裴云 刊期:2017年第06期

    18、19世纪文学的商业化在使写作成为职业的同时,也给了读者评判作者的权利和地位,促使作者更加需要考虑作品的市场接受。活跃在这一时期的诗人华兹华斯具有清晰的读者意识,并下意识地在创作与评论中进行着“诗学身份”和“诗人公共形象”的双重自我形塑。本文主要采用自我形塑以及作者功能的评论方法,解读华兹华斯在诗歌创作之外、非虚构文...

  • 《天长地久》:基于佛教无常观的现实主义思想的创作

    作者:吴圣杨 刊期:2017年第06期

    20世纪泰国社会转型初期,文人们既坚持传统,又不同程度接受了西方的思想,文学创作体现了这种影响。马来·初皮尼的小说《天长地久》的情节属于故事嵌套模式,故事的内核讲述一段三角恋爱情悲剧;外壳故事则是内核故事的叙述者与聆听者对三角恋爱情悲剧的反应。小说主要人物性格凸显我执或无我,故事主题聚焦于我执或无我的人如何在迁流变动的...

  • 劳伦斯的“完整自我”探析

    作者:高速平 刊期:2017年第06期

    劳伦斯的“完整之人”是直觉感知和理性认知都能充分发挥各自作用、能够与他人、万物乃至宇宙本源建立一体连接并进行能量交换的人。这一概念的部分内涵来自他的直接表述,部分推自他对人之存在、人之价值和人之意识的探究。这一“完整自我”不只是“身体自我”与“理性自我”的和谐相洽,也是与外部世界的活的连接,因此既克服了西方传统哲学长...

  • 《奥鲁诺克》与阿芙拉·贝恩的托利主义

    作者:张昕 刊期:2017年第06期

    17世纪70年代末,近代英国两大政党——托利党与辉格党诞生。阿芙拉·贝恩终其一生都是坚定的托利党人、托利党的忠实捍卫者,效忠于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贝恩于光荣革命前夕即兴创作的代表作《奥鲁诺克,或王奴:一段真实的历史》烙上了鲜明的托利党忠君保皇的色彩。1688年一系列政治事态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奥鲁诺克》的创作。贝恩在小说中成功...

  • 流浪与追寻:鲍勃·迪伦的诗意想象

    作者:刘岩 刊期:2017年第06期

    作为歌手和诗人的鲍勃·迪伦是美国1960年代的文化符号,其音乐作品中彰显出鲜明的美国神话的精髓,这与他本人的经历和探索方式密不可分。他的漂泊和流浪铭刻着美国历史和文化的核心精神,他在歌词中大量运用典故、改写、戏拟等手段承继并发展了文学传统,形成了文学的另类想象,以此改变了文学经典的内涵,同时也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和力度。

  • 矛盾中前行:鲍勃·迪伦的创作与时代

    作者:李保杰 刊期:2017年第06期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是一位跨越音乐和文学两界的艺术家,他的获奖激发了学术界对文学之边界的讨论,延展了文学研究的疆域。迪伦的职业生涯及文学创作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社会历史的反映。他的成名得益于民谣的政治化和商业化,但他同时也为商业化和消费主义所累,因而不断地变幻身份建构方式以躲避公众的窥视。正是在商业化和反...

  • 主体性与真理——福柯论“关心自己”

    作者:杜玉生 刊期:2017年第06期

    从1980年开始,福柯将理论触角延伸至早期基督教、希腊化罗马及古希腊世界。在1981--1982年法兰西学院课程讲座《主体解释学》中,福柯分析了主体与真理的关系、“关心自己”与“认识自己”的调转、古代哲学精神生活修行到现代科学理性理论认知的推进等问题。福柯晚期以“关心自己”这一概念对古代哲学展开全面质询,考察了古代世界围绕着“关心...

  • 物转向

    作者:韩启群 刊期:2017年第06期

    物的话语内涵在当下语境中的演变及拓展构成了当前很多学科领域“物转向”的核心推力。来自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们从“物转向”话语中汲取丰富的理论滋养,推动了文学批评领域的“物转向”,并逐渐形成具有独特研究旨趣与范式的“物转向”批评话语。本论文主要从西方哲学社科领域“物转向”研究起源与概念假设入手,重点探寻当代西方文学批评领域...

  • 物质女权主义

    作者:方红 刊期:2017年第06期

    物质女权主义以波瑞德的物质自在性、艾雷默的跨躯体性、伯耐特的物质力为核心概念,提出物质、自然、人体因其内在的物质话语实践而具有自在性,表明有毒物质在不同类型躯体间的传递显现出人与环境之间的跨躯体性,倡导策略、谨慎对待环境的跨躯体物质伦理。物质女权主义因其独特的自然观、身体观与环境伦理观成为引领生态批评第四次浪潮的重要...

  • 一个维多利亚绅士的进化之路——再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进化主题

    作者:金冰 刊期:2017年第06期

    作为“历史编撰元小说”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一书无疑体现了后现代历史想象所具有的实验性与颠覆性等特征,但与此同时,《法国中尉的女人》一书及其历史观照又建立在对维多利亚时代风貌逼真而精确的重现之上。本文正是基于这种双重性基础之上,聚焦于小说男主人公查尔斯·史密森的自我进化历程,分析福尔斯如何从...

  • 从电子媒介看文学知识的演变

    作者:易晓明 刊期:2017年第06期

    电子媒介以特殊的信息生产形式,与文化生产、文化产业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兴起电媒时代的新型文化。而这种电媒文化又直接影响了文学知识范型的转换、扩大与更新。电媒技术感知与电媒环境中文学的艺术感知同形同构,显现为现代主义文学内部的各种创作方法与艺术形式为电媒所塑造,它们与电媒属性存在对应关系。电媒带来文学知识改变的这一认知...

  • “一切都需要仪式”——论《血色子午线》中暴力的仪式化

    作者:张小平 刊期:2017年第06期

    仪式是人类存在的基本逻辑,文学是更精致的仪式。文学的仪式叙述兼具叙事和操演的特质,研究文学中的仪式与仪式化叙述可以丰富和拓展文学研究的思路。当代美国作家科麦克·麦卡锡的著名小说《血色子午线》,经由剥头皮、杀老与通过三个主要人类暴力仪式,在不同程度上将小说重要主题之一的暴力仪式化,从而在小说文本意识形态的生产和实践过程...

  • 论霍加特的工人阶级文化研究及其意义

    作者:韩昀 刊期:2017年第06期

    理查德·霍加特作为文化研究的奠基人,终生致力于研究和维护英国的工人阶级文化。20世纪中期,他通过《识字的用途》一书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工人阶级文化面貌,从而开启了以阶级为维度的文化研究。其后,在八九十年代之交出版的《生活与时代》三部曲中,霍加特更是系统地梳理了上世纪英国工人阶级文化的存在、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