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4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评论、理论、理论_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1002-5529
国内刊号:11-1248/I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2
复合影响因子:0.42
总发文量:1365
总被引量:8531
H指数:39
立即指数:0.0606
期刊他引率:0.9826
平均引文率:9.9293
  • “文学场”与索尔仁尼琴文学创作的历史价值

    作者:张建华 刊期:2016年第03期

    “文学场”的概念如今已经成为文学社会性、接受美学、大众文化研究的一扇重要窗口。索尔仁尼琴的创作始于后斯大林时代新的“文学场”:对文学“身份”的新理解、对艺术审美本质的新认知、“新启蒙意识”发生的新语境。论文以小说《伊万·捷尼索维奇的一天》为例,说明作家时代感极强的文学文本充满了创作主体强烈的历史自觉,具有明显的社会思...

  • 从《日瓦戈医生》的弃用标题看作品的丰富意蕴

    作者:汪介之 刊期:2016年第03期

    在创作《日瓦戈医生》的过程中,帕斯捷尔纳克曾反复考虑怎样为这部长篇小说命名,先后设想过若干不同的标题,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所有这些题名,采用了最能体现作品主题的书名“日瓦戈医生”。不过,这些弃用标题或着眼于作品的形象体系,或表达出作家的生死观,或标明小说的叙事空间,或隐喻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心灵感应,均从特定侧面表征出作家艺...

  • 《日瓦戈医生》与勃洛克文本的对话

    作者:汪磊 刊期:2016年第03期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的创作深受白银时代诗人勃洛克的影响,勃洛克笔下的主题和形象常常成为帕氏小说的互文对象。在《日瓦戈医生》中,帕氏不仅对勃洛克本人进行了指涉与认知,而且对其“永恒之女性”、城市主题及革命观进行了吸收、深化与发展。作家将女主人公拉拉的柔美、善良升华到祖国母亲的高度,悲鸣俄罗斯人民所经历的辛酸苦...

  • 无辜的欲望:布宁爱情小说的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策略

    作者:张变革 刊期:2016年第03期

    本文以布宁爱情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意识形态话语与文本策略的关系问题。不同于传统的爱情主题作品,布宁以本能欲望为核心要素,重构爱情叙事,通过多种文本手段,使在道德伦理体系中遭到贬斥的本能、情欲等话语得到辩护。这主要体现为以视角转换肯定审美人生,颠覆道德伦理话语。作家调动自然、记忆、死亡等叙事资源,使其承担重要的叙事...

  • 天堂与地狱的使者——谈果戈理的双重女性观

    作者:侯丹 刊期:2016年第03期

    果戈理是俄国文学史上一个复杂难解的现象,无论是他本人的精神世界还是他的艺术创作都充满着不相容和的)中突与矛盾。作为一个作家,他的思想首先就反映在他的创作当中,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终身未婚的果戈理对女性的看法同样带有他一贯的矛盾性。在果戈理的艺术世界里,女性或是被奉若神明,或是被视为妖魔,他从神秘主义的宗教观出发...

  • 法国当代“新虚构”小说——兼论昆德拉小说中的“新虚构”色彩

    作者:车琳 刊期:2016年第03期

    在法国文坛,喧嚣尘上的“新小说”在90年代趋于沉寂,“新虚构”文学流派以清新的面孔登上舞台。“新虚构”反对以描摹和反映现实为宗旨的传统文学创作理念,拒绝将虚构从属于现实,强调虚构的自由,重视想象的空间,主张一种超越“虚”与“实”二元对立的文学创作。米兰·昆德拉在小说创作中重视虚构和想象,将梦境、奇幻和神话元素越来越多地...

  • 亲近自然 物我合一——勒克莱齐奥小说的自然书写与价值

    作者:高方; 许钧 刊期:2016年第03期

    勒克莱齐奥小说中多有对自然的书写。本文在对勒克莱齐奥小说细读的基础上,就勒克莱齐奥作品中对自然的书写、小说人物与自然的关系及其体现的某种价值追求加以探讨,指出与物合二为一,在自然中感觉自我,感觉世界,是勒克莱齐奥创作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也是勒克莱齐奥醉心的一种存在方式。

  • “真即此”——当代法国思想脉络中的蓬热诗学

    作者:姜宇辉 刊期:2016年第03期

    蓬热的诗作向来晦涩隐秘。要对其进行深入理解,除了细致的文本分析之外,还理应参照与之密切相关的当代法国思想发展脉络。萨特对人与物的存在主义思辨,德里达对物之签名的解构分析,皆为其中的重要线索。如果说萨特极为敏锐地洞察到语言的物化这个初始环节的话,那么德里达则深入到物之自我幽闭的本体内核,由此更启发了蓬热的诗歌创作与思辨...

  • 自我,作者与书写——评什维亚的《作者与我》

    作者:赵佳 刊期:2016年第03期

    什维亚在《作者与我》中探讨了作者、自我和书写三者的关系,它通过虚构故事模拟了几种自我虚构的情境,在每个情境中都有一个备受书写困扰的作者,这些虚拟作者们的微环境和现实中作者的书写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的自我书写情境。作者通过多线的叙事层级消解了作者和自我的概念,试图通过重构语言再现自我。它向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现实和虚...

  • 西方马克思主义

    作者:王晓路 刊期:2016年第03期

    本文将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文论关键词进行研究,侧重这一思想资源对文学研究的影响并梳理其源流、主旨以及批评实践方式。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因而,只要该社会的确定性条件没有改变,这一理论资源对于新的文本特质依然具有元命题功能。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欧美学界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其社会文化状况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解...

  • 文学公共领域

    作者:霍盛亚 刊期:2016年第03期

    “文学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政治哲学中的基础概念,是“代表型公共领域”向“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过渡的中介,更是西方政治公共领域的前身。新兴资产阶级文学家在这一领域中围绕文学话题展开辩论与讨论,确立了资产阶级公共交往模式,训练了他们公共舆论的技巧,从而为政治公共领域的形成做好了准备。但是在从德语译为英语再译为汉语的过程中,...

  • 再论萨特的“介入文学”与巴特的“作者之死”——兼与毕晓商榷

    作者:彭俞霞 刊期:2016年第03期

    萨特和巴特在二战后都受到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影响,审视批判文学史中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萨特强调文学应从内容上介入,巴特则认为形式也有责任。两人对诸如“文学”“写作”等持不同定义,却并非代表“介入”与“非介入”两极。本文通过还原诸如“介入文学”“作者之死”“零度写作”等文学批评术语的历史语境和文本语境,尝试厘清两人不...

  • 《割礼忏悔》与德里达的文学行动

    作者:魏柯玲 刊期:2016年第03期

    作为哲学家的德里达以《割礼忏悔》践行了一次奇特的文学行动。这是一部关于身世、秘密、悼亡、祈祷的作品,既有深刻的哲学维度,又富含文学的感性,对信仰、传统、体裁、叙事等不断进行着叩问和解构。我们将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从割礼与盟约、自传体裁、忏悔对象和秘密书写几个方面对作品巨大的模糊性进行辨析。作者从割礼的主题出发,展开了...

  • 从权力技术到主体修行——福柯晚期思想的伦理一诗学之维

    作者:杜玉生 刊期:2016年第03期

    福柯曾经从知识考古学及权力谱系学视角对我们的现时当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与诊断,而福柯晚期对古代哲学的解读使他的诊断工作向前推进了重要一步:主体性实践开始成为福柯不可化约的研究向度;同时,福柯将哲学话语的诊断功能重新界定为对权力、知识与主体性相互之间关系的反思。福柯晚期对古代哲学的探讨并非是对史料的钩沉爬梳,而是对一...

  • 勒克莱齐奥与爵士乐

    作者:李明夏 刊期:2016年第03期

    自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以来,爵士音乐家和爵士歌曲常常出现在法国作家、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J.M.G.LeC16zio)的作品中。他的早期小说里的爵士乐主要与“城市”“现代性”的主题相关;在后期小说里,爵士乐作为一种包容、吸收了不同地域文化影响的熔炉音乐,与作家在后期写作中关注的文化交融和身份建构问题相呼应。除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