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4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评论、理论、理论_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1002-5529
国内刊号:11-1248/I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2
复合影响因子:0.42
总发文量:1365
总被引量:8531
H指数:39
立即指数:0.0606
期刊他引率:0.9826
平均引文率:9.9293
  • 奴隶制时代美国黑人的文化自觉与抗争——解读凯特·肖邦的小说《漂亮姑娘佐哈伊德》

    作者:陈亚丽 刊期:2012年第06期

    凯特·肖邦的《漂亮姑娘佐哈伊德》是一篇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小说,如果把它放在黑人形象建构的学术史脉络中来阅读,就可以发现它实际上是一个黑人奴隶为了爱情和尊严而抗争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黑人的文化自主意识和抗争精神。小说所塑造的四种不同的黑人形象,在一定意义上挑战和冲击了流行的黑人形象建构方式,颠覆了美国历史中对黑...

  • 漂亮姑娘佐哈伊德

    作者:凯特·肖邦 陈亚丽(译) 刊期:2012年第06期

    夏天的夜晚又热又寂静,沼泽地上方的空气也是纹丝不动。远在圣约翰长沼湖对岸那一边,黑暗中有星星点点的灯火在各处眨眼,漆黑的天空也有几颗星星闪烁。湖面上出现了一艘斜桁四角帆船,正顺着长沼湖懒懒地缓缓移动。船上有个男子在唱歌。

  • 《波比》:一部后激进女权主义的人生书写

    作者:黄洁 刊期:2012年第06期

    《波比》是澳大利亚女作家德鲁希拉·莫杰斯卡基于自己母亲的生平经历创作的一部人生书写。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重点阐释了三组关系,即“母亲”与“女儿”之间、“父亲语言”与“母亲语言”之间以及形式创新与女权主义政治任务之间的关系。本文试从分析这三组关系人手,揭示这一作品实质上是一部借着为母亲作传来反思在女权运动热潮消退后的20世...

  • 波比(选译)

    作者:德鲁希拉·莫杰斯卡 黄洁(译) 刊期:2012年第06期

    第一道伤口伴随着剪断脐带而来。线被剪断了,我们被孤零零地留在那里。哪里?我不清楚。那时我还不能视物,无法辨识伴随着敲打在窗户上的豆大雨点明晃晃地照射进来的光亮。

  •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即将召开“第四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六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

    刊期:2012年第06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叙事学研究凭着自身的理论活力和学科渗透力,呈现出更加旺盛的发展势头,叙事学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框架和阐释能力过程中,显示出勃勃生机。为促进叙事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东西方叙事学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第四届国际会议暨第六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定于2013年11月6—9日在南方医科...

  •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语言”与伯克的修辞哲学——从《在肯尼思·伯克的住所》一诗说起

    作者:梁晶 刊期:2012年第06期

    20世纪美国新修辞学代表肯尼思·伯克是威廉斯的终生挚友,其思想对威廉斯诗歌创作影响深远。本文拟以威廉斯诗歌《在肯尼思·伯克的住所》为研究起点,试论其“语言”及其与伯克修辞哲学的相通之处,以期更好地审视和理解威廉斯诗歌及诗学表达。二者的相通体现在伯克的修辞思想如“象征行为”、“同一”与威廉斯诗歌“语言”的交汇上,此外,“接...

  • 诗四首

    作者: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梁晶(译) 刊期:2012年第06期

    我们滔滔不绝地谈着, “我们脚下的泥土”,不喜欢 “深奥”这类的话题不会 纳入我们的选集,想不通:

  • 跨文化视界中的“陀学”:印迹与前景、课题与路径

    作者:周启超 刊期:2012年第06期

    以跨文化的视界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是当代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简称“陀学”)的一个基本特征。40年来,国际陀学界丰富多彩且日益活跃的多边学术交流活动之举行,多种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与思想为主题的定期辑刊之出版,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文学者共同解读同一位经典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文本的生动见证。聚焦...

  • 绝望中的希望 拯救生命的力量——评胡赛尼的《灿烂千阳》

    作者:李青霜 刊期:2012年第06期

    美国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灿烂千阳》(2007)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呈现了阿富汗妇女在暴力、战争和贫困中的失落、绝望及其所怀抱的梦想与希望,反映了作者对阿富汗社会现实的关注和生存境遇的思考。两个命运起点不同的阿富汗女性遭受同一个男人施加的家庭暴力,饱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摧残。在家庭暴力的背后,还有战乱、贫困、无...

  • 边缘的声音:小说《黑王子》的类文本特征分析

    作者:马惠琴 刊期:2012年第06期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爱丽斯·默多克的小说《黑王子》创造性地打破单一的主体叙事模式,以多变的类文本形式构成相互关联的嵌入式叙事结构,凸显文本边缘的声音,展现对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观察和描述。这种“去自我”的书写过程强调作家对世界多样性的关注,倡导作家从自我中心式的写作模式中解放出来,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无私“关注”来体验世界万...

  • 论《宠儿》中塞丝人格的“自我割裂”

    作者:姜微微 刊期:2012年第06期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赛丝和宠儿两个人互为“他者”的关系被评论界广泛提及,然而展现赛丝受奴隶制影响产生的人格“自我割裂”作为人物塑造方法的作用却鲜有人论及。赛丝的“自我割裂”既是其在奴隶制摧残下精神异化的结果,也是奴隶制留给黑人的创伤和集体记忆,同时,对“自我割裂”的展现,又是莫里森在奴隶制结束一个多世纪之后重...

  • “文学与机器”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陈礼珍 刊期:2012年第06期

    由《外国文学》编辑部与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文学与机器”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9月21日至24日在杭州之江饭店召开。来自全国高校与科研机构的1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各位学者在会议期间就文学与机器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围绕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层次对话。

  • 身体

    作者:朱语丞 刊期:2012年第06期

    本文分析了弗洛伊德、拉康、克里斯蒂瓦等人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对笛卡尔以降的心物二元论的改造和发挥,并在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框架里对精神分析视野里的身体概念进行诠释和批判。

  • 差异、神学与历史:翻译的救赎使命——为本雅明“纯语言”一辩

    作者:郝琳 刊期:2012年第06期

    本雅明在其名作《译者的任务》中所提出的“纯语言”翻译论已经成为当前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本文旨在从后现代整体性的差异思想和本雅明思想中的形而上神学维向与历史唯物主义维向等三个全新的角度解析本雅明这一富于真知灼见的“纯语言”概念及其深邃的真理内涵、犀利的批判锋芒和潜在的解放力量,从而将翻译重新界定为对堕落的语言、真理、...

  • 传统精神与现代视野——女性文学之辨正

    作者:张向荣 徐真华 刊期:2012年第06期

    女性文学应是女性创作的文学作品,而不以是否承载女性意识为其判断标准。女性文学可以从两方面解读:传统意义上的女性文学构建了一个大顺从与小叛逆并存的女性社区,顺从为主;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则呈现极端化趋势,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否定女性气质的“非女性化”倾向,一种是对女性“身体写作”的曲解,前一种导致女性的“男人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