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4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评论、理论、理论_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1002-5529
国内刊号:11-1248/I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2
复合影响因子:0.42
总发文量:1365
总被引量:8531
H指数:39
立即指数:0.0606
期刊他引率:0.9826
平均引文率:9.9293
  • 加拿大文学中的地理象征——以《钱德利家族和弗莱明家族》为例

    作者:周怡 刊期:2012年第05期

    空间概念是加拿大文学的一个关键定义,位于乡村与城市中间的小镇则成为加拿大性的重要地理表征。本文以艾丽丝·门罗的《钱德利家族和弗莱明家族》为例,考量影响加拿大文化安全的多重因素:以英格兰为代表的商业传统,以苏格兰、爱尔兰、法国为代表的农业传统,遥远欧洲的精英主义传统,以及近在咫尺的美国大众消费文化。夹于中间的身份上的边...

  • 钱德利家族和弗莱明家族

    作者:艾丽丝·门罗 周怡(译) 刊期:2012年第05期

    艾瑞斯姨妈来自费城。她是个护士。伊莎贝尔姨妈来自第蒙。她有个花店。弗洛拉姨妈来自温尼伯,是个老师;维尼弗莱德姨妈来自埃德蒙顿,是个会计师。她们都被叫做未婚小姐。因为老姑娘这个词太纤弱了,罩不住她们。她们的胸很大,傲视群雄——未婚女性全副武装的双峰——但小腹圆润,臀部丰满,穿着紧紧的塑身衣,则和其他的已婚妇女没什么两样...

  • 压抑的欲望、病态的自我——从《小同伴》看安格斯·威尔逊对边缘人物的关注

    作者:吴兰香 刊期:2012年第05期

    安格斯·威尔逊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最有名的作家”。他的创作视野宽广,角度多样,对社会的观察深邃透彻,对处在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尤为关注。短篇故事《小同伴》以老姑娘阿克赖特小姐的怪病为主线,写出了英国中产阶级“剩女”们被道德力量教化后的压抑和悲哀,揭示了束缚人性的道德实践对人的戕害,剥除了掩盖在宁静的英国乡村生活表面的虚...

  • 小同伴

    作者:安格斯·威尔逊 吴兰香(译) 刊期:2012年第05期

    村里有人说,自打战争开始,阿克赖特小姐就不大对头。不过,她自己知道,早在那之前就开始了——确切地说,是在1936年7月24日,她四十七岁生日那天。

  • 狄金森的东方

    作者:康燕彬 刊期:2012年第05期

    本文联系历史文化语境,考察狄金森的东方想象与东方对她的意义,揭示狄金森对东方的挪用与清教传统的关联,以及她对殖民主义话语系统的改写。重读她诗中的采珠马来人的圣者形象,论证狄金森更愿让种族偏见服膺于表达精神自由的隐喻需求。本文也指出,她的清静无为等具有东方特色的思想回应了超验主义者对东方的文化构建。

  • 诗三十五首

    作者:艾米莉·狄金森 康燕彬(译) 刊期:2012年第05期

    南风推搡一 黄蜂莅临一 流连一迟疑一 啜饮一消失一

  • 书信、记忆、与空间——重读《赫索格》

    作者:程锡麟 刊期:2012年第05期

    本文借用叙事空间理论的观念,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方面结合记忆问题,对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格》的叙事方式、特点以及叙事方式在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剖析。在由大量书信和记忆并置构成的文本空间中,贝娄展现了小说主人公在地志空间中的旅程,他在社会空间中的成长和体验,刻画了一位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的自...

  • 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暴力与“他者”

    作者:冯亚琳 刊期:2012年第05期

    君特·格拉斯在其小说中展示,暴力产生于针对“他者”的仇恨与偏见。这种仇恨与偏见会使人、尤其是青年人易于听信法西斯主义的诱惑,听任其摆布,充当其杀手和炮灰。作为具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作家,格拉斯建议,若要规避暴力,便要以怀疑精神对抗绝对要求,以“蜗牛哲学”对抗,以“第三种可能性”对抗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因为对“他者”的...

  • 巴别塔下的喧哗:60年代英国的文学重构——从“语言危机”的角度解读拜厄特的《巴别塔》

    作者:陈姝波 刊期:2012年第05期

    英国当代作家A.S.拜厄特的小说《巴别塔》,从“语言”的角度描写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社会纷繁复杂的历史风貌。它以丰富的文学想象历史性地“再现”了当时语言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变迁,以及由此带给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本文围绕小说的中心意象,即古老的圣经典故“巴别塔”,解读它如何通过当时盛行的语言危机,重构60年代英国从社会思想...

  • 论《九重天》中的换装

    作者:毕凤珊 刊期:2012年第05期

    凯萝·邱吉尔的剧作《九重天》运用换装手法充分展示在霸权话语的支配与压迫下所有“他者”所遭受的肉体与心灵的苦难,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种族、性别等方面的政治压迫,进而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一切霸权。男扮女装解构了对女性造成压迫的男性中心话语的模式;白扮黑装颠覆了压迫黑人的种族二元论殖民话语图式;女扮男装拆解了帝国阳性气质话语,指...

  • 熟悉的陌生人——读品特的《回家》

    作者:李菊 刊期:2012年第05期

    哈罗德·品特的《回家》自1965年上演以来一直备受评论界关注。剧中人物的行为动机充满不确定性,令人费解。本文探讨剧中人物的复杂性,指出麦克斯一家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只是住在一起的熟悉的陌生人而已。此外,针对有的评论认为剧中的回家是指露丝回家的观点,本文论证《回家》的真正主题是反映现代人无家可归的精神状态。

  • 解构(上篇)

    作者:童明 刊期:2012年第05期

    解构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并不始于德里达。为从广角观察解构的脉络及其种种而不失细察,本文以解构的首要意义贯穿全文的上、下两篇。解构看到:对人类健康生存的奴役和践踏,往往来自某些威风凛凛的“真理”体系;解构的首要意义,在于它揭示了西方本体论为稳定“真理”体系所依赖的“逻各斯中心”的症结所在,主张以“自由游戏”走出此种结...

  • 解构(下篇)

    作者:童明 刊期:2012年第05期

    解构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并不始于德里达。为从广角观察解构的脉络及其种种而不失细察,本文以解构的首要意义贯穿全文的上、下两篇。解构看到:对人类健康生存的奴役和践踏,往往来自某些威风凛凛的“真理”体系;解构的首要意义,在于它揭示了西方本体论为稳定“真理”体系所依赖的“逻各斯中心”的症结所在,主张以“自由游戏”走出此种结...

  • 除不尽的齐泽克——国内齐泽克研究综述

    作者:刘昕亭 刊期:2012年第05期

    本文通过梳理、评介斯洛文尼亚学者齐泽克著述的中文翻译以及研究情况,试图呈现国内齐泽克研究的基本面貌和研究重点的转变: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代表人物,到拉康思想的继承人,再到当代资本主义的无情批判者。中国学者们不断调整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从而趋向齐泽克的过程,也正是他们汲取齐泽克的理论成果来应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诸...

  • 发展、环境、动物:评《后殖民生态批评》

    作者:朱峰 刊期:2012年第05期

    格雷厄姆·哈根与海伦·蒂芬合著的《后殖民生态批评》一书将后殖民研究与生态批评理论相结合,通过分析具体文学文本探讨了种族主义与物种主义、发展与环境问题、法律权力与情感归属、动物再现、动物保护与本土居民权利等困扰后殖民地区的生态和社会问题,聚焦于发展、环境和动物及其相互关系,指出讨论生态和环境问题必须考虑新旧殖民主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