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4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评论、理论、理论_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1002-5529
国内刊号:11-1248/I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2
复合影响因子:0.42
总发文量:1365
总被引量:8531
H指数:39
立即指数:0.0606
期刊他引率:0.9826
平均引文率:9.9293
  • 息·望·忆(选译)

    作者:艾薇菊·丹提卡 林文静(译) 刊期:2010年第04期

    第一章 一朵压平了的干枯水仙花挂在小卡片上,这张卡片是我做的,打算母亲节的时候送给安蒂姨妈。我用手掌按了按那朵干花,在普通的米黄色纸板上把它压平。走到房子附近的拐角处时,只见姨妈坐在院里的旧摇椅上,盯着一群在地上捣碎枯叶的小孩。人们把落叶堆起来好让阳光晒干它们,这样等晚上聚餐的时候就可以烧了。

  • 加州人的故事

    作者:马克·吐温 王泉(译) 刊期:2010年第04期

    三十五年以前,我在加州斯达尼斯劳斯四处淘金,抗着尖头镐具,夹着滤沙盘和角形斗,成天到处跋涉,不断淘洗金沙,总梦想着能够一夜暴富,却不能如愿以偿。这个地区树林成阴,香草遍地,风景宜人,过去曾经一度人口众多,可是现在却人迹罕至,曾经的天堂变成了一片孤寂。表层金矿已经被挖掘耗竭,昔日淘金之人也已经散尽离去。

  • 芜菁的循环——评希尼的诗集《区线与环线》

    作者:曹莉群 刊期:2010年第04期

    《区线与环线》是谢默斯·希尼在“后诺贝尔时期”的一部佳作。希尼在这部诗集中探寻了世界的“旋律和符号”,勾画出生命、历史和艺术等多种循环。诗集深沉隽永的风格也与诗人早年朴实简约的风格一起,构成了一个日趋圆满的艺术体系。

  • 诗十首——选自《区线与环线》

    作者:谢默斯·希尼 曹莉群(译) 张剑(译) 刊期:2010年第04期

    芜菁剪刀 为体伊·奥多诺霍雨作 在徒手 和生铁的时代, 有钳式绞肉机, 和双飞轮水泵, 它在木桶和污水槽中间 扎下根基,

  • 巴思对阿拉伯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滑稽性改写——评巴思小说《茨默拉》

    作者:杨仁敬 王程辉 刊期:2010年第04期

    约翰·巴思是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在获得国家图书奖的小说《茨默拉》中,巴思使现代话语汇人古代情境,通过幽默、反讽和重构等方法对阿拉伯神话和希腊神话进行了滑稽性改写,真实再现了美国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社会和历史片断,反映了人们微妙的心理,并为困惑的人们提供了一剂文学的良药。

  •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谭恩美的三部作品

    作者:王立礼 刊期:2010年第04期

    处在环境危机时代,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生态批评应该得到更广泛的运用。本论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谭恩美的三部近期作品:《百种秘密感官》、《正骨师的女儿》和《拯救溺水鱼》。论文的讨论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在这些作品中自然是如何被呈现的?自然背景在小说的情节中起了什么作用?这些作品所表述的价值观与生态智慧是否一致?和...

  • 弥尔顿在中国:1837-1888,兼及莎士比亚

    作者:郝田虎 刊期:2010年第04期

    晚清时,西方在华传教士和中国开明的知识分子都为介绍莎士比亚和弥尔顿做出了贡献。林则徐和魏源等主动地拿来,梁廷枏和杨象济等批判地接受。但总的来看,传教士对弥尔顿的介绍要比同时期的中国人更细致、更具体,而且由于他们熟悉弥尔顿的生平和作品,能够做出恰当的评价、甚至高水平的翻译。同时,本文纠正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一个流传已...

  • “南方神话”的解构和“真实南方”的建构——解读《金色眼睛的映像》

    作者:田颖 刊期:2010年第04期

    长久以来,麦卡勒斯的小说《金色眼睛的映像》被贴上了“南方哥特小说”的标签,作品的怪诞风格是批评的焦点,但以怪诞、哥特为关键词的文学评论往往忽视了作品中颠覆的本质。将文本的解读置于其特定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中,小说从解构和建构两个方面颠覆了美国南方等级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小说揭示了现代文明对传统的侵蚀,解构了“南方神话”的...

  • 中美文学研究比较

    作者:希利斯·米勒 黄德先(译) 刊期:2010年第04期

    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学术会议的形式,中美的文学与文化研究极其相似。然而从《现代语言季刊》编辑的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专辑中,可以发现中美文学研究六个方面的差异,反映在中国学者方面:一、他们对提出新的看法缺乏兴趣;二、他们非常关注文学分期、命名、特征概括是否正确;三、他们强调历史语境对作家创作的决定作用;四、他们描述一个作家...

  • 自由诗

    作者:傅浩 刊期:2010年第04期

    自由诗已经正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了,可能是如今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诗歌类型,可是有关自由诗的理论至今仍未臻成熟或完善,甚至其定义都还不甚明确,而这又是自由诗的特性所决定的。本文试图通过考察自由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揭示其本质,并进而对它加以界定。

  • 文学地域主义

    作者:刘英 刊期:2010年第04期

    本文评介文学地域主义在美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文学地域主义的两次高峰期分别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共时,与两者形成互动。文学地域主义在经历了一度辉煌后,曾长期处于研究边缘,但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学地域主义作为承继传统、维护多元的强大声音得以复兴,并融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文化与文学研究。同时,生态主义批评对环境的重视,使得“...

  • 论伽达默尔的艺术真理观

    作者:王业伟 刊期:2010年第04期

    伽达默尔的艺术真理观,在接受了海德格尔艺术是解蔽的思想的同时,通过对柏拉图“美”、“摹仿”和“回忆”概念的重新阐释,强调了艺术真理的对话性和时间性,将艺术真理的论述引向了伦理的领域。

  • 比切家族与美国文化记忆

    作者:宁一中 刊期:2010年第04期

    在美国的文化记忆中,有些家族留下了很深的印痕,这些家族的活动就成了一个时代脉动的标记。因此对这样一个家族的研究,其意义远远不止于对一个家族史的钩沉,而具有对这个国家的文化记忆片段研究的意义。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一直在美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比切家族,就是这样一个家族的代表。对它的研究,不仅可以让我们追溯美国19世纪一些重大事...

  • 视觉、摄影和叙事:阿特伍德小说中的照相机意象

    作者:丁林棚 刊期:2010年第04期

    照相机意象在阿特伍德的小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摄影这一独特的视觉形式突现“凝视”主题,阿特伍德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欲望、权力、控制、暴力的世界。在凝视的目光下,照片被崇高化,凭借其历史感和艺术性发挥着社会仪式性角色。照相机后面的凝视往往并非“自然凝视”,而总是充斥了性别政治和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

  • “媒介转换中的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刘立辉 王江 刊期:2010年第04期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编辑部、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重庆大学出版社协办的“媒介转换中的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5月14日至17日在西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重庆大学出版社等近四十家单位的八十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大会讨论的论文共计六十余篇,国内知名学者金莉、张中载、王逢振、郭楱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