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4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评论、理论、理论_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1002-5529
国内刊号:11-1248/I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2
复合影响因子:0.42
总发文量:1365
总被引量:8531
H指数:39
立即指数:0.0606
期刊他引率:0.9826
平均引文率:9.9293
  • 珍奈特·温特森:灯塔守望者之歌

    作者:侯毅凌 刊期:2006年第01期

    珍奈特·温特森被认为是英国当代最有才华、也是最富争议的小说家之一。本文第一部分结合英国媒体和评论界的反应和评价,勾勒了温特森特立独行的个性气质和作家立场,并对其文学生涯和作品予以概观述评。小说《守望灯塔》代表了温特森风格中最好的一面,是一部充满诗意和想象力、融中世纪浪漫传奇、《圣经》故事和历史民俗为一体的现代寓言式小...

  • 守望灯塔(节选)

    作者:珍奈特·温特森; 侯毅凌(译) 刊期:2006年第01期

    “记住,你总是要死的。” ——缪丽尔·斯巴克 “记住,你一定得活着。” 阿莉·史密斯

  • 从女性哥特主义传统解读伊丽莎白·鲍恩的《魔鬼情人》

    作者:陈榕 刊期:2006年第01期

    在《魔鬼情人》这篇取材于英国民间歌谣的小说中,伊丽莎白·鲍恩对“魔鬼情人”这一文学原型进行了女性哥特主义改写,突出了男性迫害者对女性主体所构成的威胁,将男性暴力转化为对战争的隐喻。小说充斥着诡异迷离的气氛,细腻地描绘了挣扎在男性中心主义和战争双重阴影下的一位平凡女性的内心世界。小说开放的结局,增加了“魔鬼情人”形象的...

  • “文学伦理学批评”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大举行

    作者:王松林 刊期:2006年第01期

    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外语学院、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全国各高校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1...

  • 魔鬼情人

    作者:伊丽莎白·鲍恩; 陈榕(译) 刊期:2006年第01期

    即将结束伦敦的一日之行,杜路沃太太回到闲置的房子找几件要带走的东西。有些是她自己的,有些是家人的,他们现在都已适应了乡村生活。8月末了,天气雾蒙蒙的,不时还会下一阵雨。湿润的黄色的太阳下午难得露了面,人行道两边的树叶在它的照耀下闪着光。天边的云翻卷集结,灰墨墨地聚成了一大片,云下面是矗立着的残破烟囱和栏杆围墙。这是她...

  • 爱默生的原子个人主义与公共之善

    作者:张世耘 刊期:2006年第01期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爱默生的作品所表达的个人主义思想对美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所倡导的与他人分离的独立“主权”个人,不可避免地使个人优先并独立于外在于个体的任何公共目的和善恶标准。然而,他的原子个人主义必须回答以下问题:个人是如何能够先于其存在其中的社会关系和公共价值观念确立自身?爱默生的个人的道德实践是否...

  • 《西方文论关键词》出版

    刊期:2006年第01期

    由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其同主编的《西方文论关键词》,于今年年初已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小说辨析——以三部小说为例

    作者:曾艳兵 刊期:2006年第01期

    对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异同,仅从理论上分析和概括是不够的,而且这也容易使理论显得空泛而缺少根基。本文以托尔斯泰的《复活》、卡夫卡的《诉讼》和美国作家罗伯特·库弗的《公众怒火》为例,从写作主因、写作对象与内容、时空观念、叙述语气及风格四个方面辨析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小说具体而实在的联系和区...

  • 本刊启事

    刊期:2006年第01期

  • 论斯宾诺莎对辛格创作的影响

    作者:乔国强 刊期:2006年第01期

    斯宾诺莎是现代犹太思想的主要肇始者之一。他在对传统犹太宗教重新阐释、界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有理性地爱上帝、上帝的属性是能动的以及对世俗生活德性的倡导等系列思想,都对辛格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辛格如何有扬弃地继承、吸收了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二是辛格有意识地把斯宾诺莎的理论引进小说中,意在表达...

  • 《漂泊者》对澳大利亚传统民族主义观念的挑战与超越

    作者:甘恢挺 刊期:2006年第01期

    《漂泊者》中的亚裔主人公以一种后现代的、世界主义声音在说话,这与那种局限于国家范畴和国家认同的观念格格不入。在宣扬一种超越国家的思想的同时,小说对澳大利亚民族主义的虚伪本质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批判。

  • 本刊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声明

    刊期:2006年第01期

  • 宽恕与和解的寓言

    作者:李茂增 刊期:2006年第01期

    库切的小说《耻》中的女主人公露茜在遭到强暴之后,表现出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宽恕精神,这既是后种族时代的新南非走向民主社会的现实需要,又是非洲大陆古老的“乌班图”精神的现代体现。在种族问题仍然非常严重的今灭,小说所张扬的宽恕精神或许有助于人类从冲突走向和解。

  • 文学中的后现代伦理:后期的德里达、莫里森和他者

    作者:J·希利斯·米勒; 王逢振(译) 刊期:2006年第01期

    德里达在他的《信仰和知识》(Foi et Savoir)以及后期著作的一些地方曾论及社群的概念,本文将说明德里达的社群概念在解释后现代美国叙事中的适用性,实际上也是对解释一般叙事和一般社群的适用性,例如对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于其中的全球“社群”的适用性。在讨论中,文章将以托尼·莫里森的《爱娃》作为主要的文学实例。

  • 作者和/或他者:一种拉康式的文学理论

    作者:马元龙 刊期:2006年第01期

    20世纪70年代初,拉康详细阐述了他关于四种话语模式的理论,分别是主人话语、大学话语、精神分析话语和臆症话语。这四种话语模式不仅具有逻辑上的发展关系,拉康似乎还给予了他们某种历史现实上的关系。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这四种话语模式的内涵,然后集中探讨了臆症话语模式与文学实践的关系,因为这种话语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文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