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

晚晴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晚晴》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2-100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锐评、图说、关注、特别策划、人物、文史、情感、生活、健康、老干之窗、双阳家园

主管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主办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国际刊号:1002-6940
国内刊号:52-1006/C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贵州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7383
总被引量:70
H指数:3
  • 人生如秋,白发也美

    作者:冯骥才 刊期:2019年第11期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

  • 拓展“银发经济”新空间

    作者:苏如春 刊期:2019年第11期

    前不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奋进中的中国老龄事业》,分析了当前我国老龄化的形势,并指出我国养老产业市场潜在规模不断扩大,老龄群体的需求正在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如何把握老龄化社会的新机遇,拓展"银发经济"的新空间,引发社会关注。

  • 图说

    作者:周密(摄) 刊期:2019年第11期

    第三代杂交晚稻亩产破1000公斤 袁隆平:满意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10月21日至22日首次公开测产。经测产专家组评定,最终亩产为1046.3公斤。在被问到此次测产结果是否满意时,袁隆平院士表示:"达到预期,很满意。

  • 非常道

    刊期:2019年第11期

    回望历史,我们所走过的是一条沧桑曲折而又充满活力的伟大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寄托着无数先辈先烈的夙愿和期待,凝结着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心血,汇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这条道路是我们创造出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满怀信心坚定走下去的动力源泉,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 30项重点任务!贵州下发意见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

    刊期:2019年第11期

    日前,贵州省民政厅等15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以下称《意见》)提出30项重点任务。《意见》要求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有序开展老年人照顾服务,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促进社会文明、家庭和谐、老人幸福。

  • 进军部署:拉开解放贵州的序幕

    刊期:2019年第11期

    根据刘、邓首长的指示精神,二野五兵团从1949年6月开始,在杨勇司令员、苏振华政委的率领下,在江西上饶地区进行入黔前的动员工作。同时,还进行了解放贵州之后的安排和部署,提出了如何接收城市、管理城市,以及怎么样建立城乡人民新政权的建议。

  • 方汉奇:为中国新闻史奉献一生的“90后”

    作者:袁文幻 刊期:2019年第11期

    93岁的方汉奇被称为"新闻学熊猫"。2014年虽然在中国人民大学办了退休手续,但他在新闻史研究和教育上从未退场。作为新中国资历最深、教龄最长的新闻史学家之一,他带的学生大多已成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新闻学院的教授和学科带头人。

  • 沈力: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

    作者:吴瑶 刊期:2019年第11期

    说起央视的女主持人,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是董卿、周涛一类的中生代主持人,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央视第一位女主持人叫沈力,她不仅仅是央视第一位主持人,还是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电视主持人,被称为电视播音主持的"第一滴水"。

  • 梁衡:为文铸魂的新闻人

    作者:操凤琴 刊期:2019年第11期

    梁衡,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他说∶"在外人眼里,记者常是一个让人眼热、羡慕的职业。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其实新闻是一种最讲责任、最能吃苦,也最有风险的职业。平时甘为孺子牛,国有难时拍案起。这就是新闻人。"

  • 海外赤子的艰险归国路

    作者:李红 刊期:2019年第11期

    新中国成立前后,相当数量的海外留学人员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世界各地辗转归来。回到中国后,尽管遭遇了各种困难,但他们仍然不忘初心,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上默默奉献终身,他们的贡献将永远镌刻在新中国的丰碑上。

  • 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大护送”

    作者:张佑周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南方线第4条支线始终未遭破坏,安全畅通,不仅传送党中央与苏区往来文件、运送苏区急需的物资和经费,而且配合中央机关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转移,安全护送大批党、政、军负责同志到达中央苏区,为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严密的军事封锁和经济封锁、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 不到长城非好汉

    作者:王颖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一代伟人对长城情有独钟。他不仅在文章、讲话中多次提到长城,还把长城写进他的词作。"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在长征途中所作《清平乐·六盘山》词中的名句,是长征精神的高度浓缩,体现了不畏艰险、励志图强、开拓进取的中华民族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

  • 贵州石阡,追寻红军跳崖的悲壮往事

    作者:李惊亚; 崔宇 刊期:2019年第11期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63岁的陈德昌每当想起这首歌,心中总会升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情愫。这首曾广泛流传的民歌《当兵就要当红军》,是他的父亲生前最喜欢的歌曲。他知道,这是父亲在部队时经常和战友们唱起的歌。那是一段尘封已久的悲壮往事。

  • 《义勇军进行曲》是如何成为国歌的

    作者:张志君 刊期:2019年第11期

    遴选国歌的往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很多专家聚集在北京,要从1000多首歌曲里选出一首作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最终当选的是《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聂耳,原来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据史料记载,在遴选国歌的过程中,一些专家并不是很认同《义勇军进行曲》。

  • 姜再龙:最想和老伴周游全国

    作者:叶力 刊期:2019年第11期

    1949年10月10日出生的姜再龙,曾在贵州黎阳机械厂从事宣传工作直至退休。如今他最大的愿望是等外孙考上大学就和老伴携手周游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