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土壤学报 秸秆生物炭对湖土作物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正文】

秸秆生物炭对湖土作物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作者:刘园 M. Jamal Khan 靳海洋 白雪莹 谢迎新 赵旭 王慎强 王晨阳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郑州45000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常熟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南京210008 Department of Soi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25000 Peshawar Pakistan
秸秆生物炭   作物产量   籽粒品质   矿质氮   土壤容重  

摘要:将秸秆转化为高碳含量和稳定性的生物炭施入土壤无疑可提升碳库,但也会影响土壤性状和作物生长。为评估秸秆生物炭在北方潮土(pH8.30)的应用潜力,设每季生物炭施用量为0(对照)、2.25(低量)、6.75(中量)和11.3t hm^-2(高量)(四季后总施炭量分别为0、9、27、45.2t hm^-2)4个处理,通过2年小麦-玉米轮作小区试验,观测了作物产量、籽粒品质、氮素吸收和土壤矿质氮、pH、容重、水分的变化。结果显示,中量生物炭处理下第四季玉米产量增加8.43%;中、高量生物炭处理下四季作物总产量提高4.54%~4.92%。生物炭对小麦和玉米籽粒蛋白质、小麦湿面筋含量及容重无负面影响。作物地上部分氮素吸收、土壤矿质氮含量和pH各处理间无明显变化。中、高量处理下四季作物后土壤容重降低2.99%-10.4%,含水量增加10.3%-20.2%,最大持水量提高14.5%~15.0%。表明中、高量秸秆生物炭每季还田对作物有小幅增产作用,且不影响籽粒品质。土壤容重、水分、持水量等物理性状的改善可能是作物增产的重要原因。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