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社会科学

天津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047/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评论、马克思哲学当代阐释、西方哲学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理论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研究、文艺理论研...

主管单位:天津市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天津市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2-3976
国内刊号:12-1047/C
全年订价:¥ 157.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1
复合影响因子:0.8
总发文量:1644
总被引量:13655
H指数:44
引用半衰期:5.1176
立即指数:0.0447
期刊他引率:0.9964
平均引文率:9.0894
  • 对知识分子“契合”关系的反思与批判——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再思考

    作者:邓正来 刊期:2004年第06期

    一、中国社会科学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且我们现在也有比较充分的理由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中国学界与外部同行接触及交流的日益频繁,随着中国改革进程与社会转型进程的深化,中国社会科学将在未来发展的进程中获得更多的理论资源与现实动力.但正如笔者曾经指出的那样,'中国社会科学是否...

  • 从自恋到畸镜之恋——拉康镜像理论解读

    作者:张一兵 刊期:2004年第06期

    对拉康来说,黑格尔的关系性自我意识-主奴辩证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关系式,个人主体不能自我确立,它只是在另一个对象化了的他人镜像关系中认同自己的,可是,拉康的新发现是,这种认同却以他者对主体自己的取代而告终。我们知道,在黑格尔的这一理论中,欲望和劳动是这一取代关系的转换要件。可是,作为心理学家的早期拉康在接受黑格尔的这份...

  • 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解读

    作者:张文喜 刊期:2004年第06期

    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现在的处境,我们需要将老问题转换成新的提问方式,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解读正是这一要求的反映.在解读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诉求及其历史基础问题时,将历史唯物主义解读成政治哲学,也体现了马克思'实现'哲学的要求,其实际的理论效果则是消解各种形而上学假设.本文比照列奥·施特劳斯和理查德·罗蒂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构性阅读...

  • 存在的澄明与人类的解放——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之比较

    作者:王庆丰 刊期:2004年第06期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进行重新理解的基础上,都实现了存在论的革命,他们不再去追求脱离了人的'超验本体',而是关注基于人的生存的存在.海德格尔追寻人的存在的意义,马克思关注人的存在的样态.海德格尔运用胡塞尔所开创的现象学方法,认为此在作为'常人'沉沦于世,存在被遮蔽了,他要寻求一种存在的'澄明之境';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批判地继承...

  • 从人生境界到生态意识——王阳明“良知上自然的条理”论析

    作者:张学智 刊期:2004年第06期

    王阳明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境界是"与万物为一体",如见孺子入井必有恻隐之心,见动物觳觫哀鸣必有不忍之心,见草木摧折必有怜悯之心,见瓦石毁坏必有顾惜之心.他同时认为,人对待万物又自然有轻重厚薄的价值秩序,这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王阳明在实践的基础上把这二者统合成一种心理上的自觉意识和判断、选择上的直觉.在它的指导下,人既可以普遍...

  • 略论杜维明的“儒家解释学”

    作者:陆信礼 刊期:2004年第06期

    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杜维明先生是第三代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一名以探索和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价值为己任并以儒学传统的新一代传人自居的现代学者,他有着一帆风顺的学术经历,受过良好的中西文化和哲学的训练,善于运用新的方法、语言和结合现代人的存在感受,对儒家思想进行现代诠释和阐发的工作'①.杜维明所做的这部分学术工作...

  • 论代际公平何以可能

    作者:廖小平 刊期:2004年第06期

    随着环境和资源等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代际公平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成为了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然而,代际公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至于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践上的关注是一回事,它能否真正成为现实又是另一回事.至于"代际公平何以可能"的问题,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理性选择与感性选择

    作者:刘少杰 刊期:2004年第06期

    感性选择和理性选择是经济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两种选择行为方式.感性选择在中国社会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久远的历史根源;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理性选择行为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升.但是,理性选择必须通过感性选择才能发挥实际作用,应当探索两者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的机制,实现理性选择的感性化和感性选择的理性化.

  • 论社会学理论范式的危机及其整合

    作者:文军 刊期:2004年第06期

    社会学理论范式是社会学家对他们的研究主题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意向和潜在的知识假设.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具有多重范式的学科,但是,它却并没有很好地解释快速变化的种种社会现象.因此,其理论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摆脱彼此对立的范式危机,并较好地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而这无疑需要对不同的社会学理论范式进行整合发展.

  • 简析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作者:伍学军 刊期:2004年第06期

    批判理论本身建立的支点是什么?它如何证明自己是理性的表达而不是情绪性的宣泄或意识形态?这是批判理论不能回避的问题.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对实证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认识与兴趣'的理论以及'沟通行为'理论,希望以此确立批判理论进行社会批判的基础,进而克服早期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作者:张春新 刊期:2004年第06期

  • 互强型国家与社会关系:村级治理的模式选择

    作者:马宝成 刊期:2004年第06期

    在长时段的政治发展进程中,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是协同增长的,国家力量的增长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运作范围的扩大、运作过程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有效运作水平的提高;社会力量的增长主要表现为社会对国家的影响力的增强、民众政治参与的扩大.目前,国家权力主导乡村社会的格局没有改变,乡村社会力量的发展很不充分,自主性不强,难以形成对国家权力的有...

  • 论“尚公重私”的公私观在当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作者:张玉 刊期:2004年第06期

    公与私的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关系着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的整合,关系着国家、君主、社会和个人之间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关系着社会意识形态的规范以及社会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建构.传统公私观的基本内容,大体可以从两个维度加以理解:其一是本体论的维度,主要是解决公私之间的本末先后问题,回答其本源意义上的逻辑...

  • 粗放经营的历史透视与现实考证——评三种粗放经营模式

    作者:李义平 刊期:2004年第06期

    本文通过三种不同的粗放经营模式的比较,证明了经济增长模式的实质是在给定的制度安排下对资源约束变化的反映.第一种是原本意义上的粗放经营,随着土地所有权的确定和资本与技术的相对充裕(级差地租Ⅱ)转向集约经营.原本意义上的粗放经营并非是低效的.第二种是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由于预算约束软化而发生的粗放经营.这种粗放经营是低效的,没有向...

  • 城市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辨析

    作者:俞宪忠 刊期:2004年第06期

    中国社会转型进程包含了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三个基本构成要件,但城市化进程比市场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涵括了更多的社会发展内容.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是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的主导成分是农民进城,城市化进程的基本内涵是农民的市民化过程.由于中国城乡长期在二元结构状态下分割发展,围绕着城市化进程有许多重大认识问题需要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