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Fine Arts

杂志简介:《天津美术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287/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研究、艺术家研究、艺术家手记、教学研究、设计时空、艺术资讯、海外艺术

主管单位:天津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天津美术学院
国际刊号:1008-8822
国内刊号:12-1287/G4
全年订价:¥ 446.8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复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1947
总被引量:765
H指数:7
引用半衰期:10
期刊他引率:0.6757
平均引文率:6.5546
  • 卷首语

    作者:邵亮 刊期:2017年第10期

    本期学刊关注了一批相当吸引眼球的近期展事,其中大多展览都融合了新媒体的元素.其中既有景育民、岳敏君、曲健雄、赵半狄这样的名家的近期展览,有塞莱斯特·布谢一穆日诺这样的外国大师的个展,也有像赵赵这样新锐艺术家的最新展览.

  • 云下 云中 云上——张国龙个人艺术历程陈述报告

    作者:黄岩 刊期:2017年第10期

    张国龙关注微妙的生命状态,以抽象的形式展现了生命昂扬的精神.他作品中的那种生气是向上的、外放的,却也有一种延伸至心灵深处的力量,而他对生命的探索从未停止,几乎每个阶段的作品都是对生命个体意识的全新解读.

  • 表达,以生命的方式——张国龙的艺术探求

    作者:付宁宁 刊期:2017年第10期

    WorldArt:这次展览您最想表达的是什么呢?张国龙:我主要是从几个方面来谈的,首先实际上还是回归生命,重返肉身;再一个是从形式出发,我不想让它驾驭那么多意义,就是点、线、面,就可以了,所以我把它叫作“重返”.

  • 静观——景育民雕塑作品展

    作者:王楠楠(整理) 刊期:2017年第10期

    景育民“静观”雕塑作品展于2017年10月15日在北京798艺术区悦·美术馆开幕.展览集中了雕塑家景育民近期创作的12件规格较大的作品,重在凸显他驻足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之间寻求观念性创作的独立精神,呈现作者对雕塑如何存在的开放性思维与疆域拓展的探索状态.在传统与当代、东方和西方文化间寻找自己语言的可能性,是作者一直追寻与探索的课题....

  • 黑白分明的个人符号——“赵半狄的中国Party”

    作者:杨羽彤 刊期:2017年第10期

    赵半狄的艺术创作游离于审美追求和社会议题之间的灰色地带.作为中央美院毕业的油画专业高才生,他并不拘泥于油画这一种创作手段,在20世纪末,他运用熊猫的象征符号与多种多样的艺术表达方式,参与了各类社会热点事件,引发了广大的关注与思考,为艺术创作的多样化提供了新样式与新语言.

  • 对话传统以求变——记“高峰对话——岳敏君、曲健雄双人展”

    作者:薛莲青(整理) 刊期:2017年第10期

    当代艺术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客观实在的,它关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前辈艺术家需要通过审视社会、历史和自身的艺术语言来探索答案,这也是为青年艺术家指引方向.“高峰对话——岳敏君、曲健雄双人展”旨在创造青年艺术家与前辈艺术家同台“竞技”和以不同文化、成长背景为支持展开的差异性对话契机,发现两代群体之间同根同源的实验精神和求变诉求.

  •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个展开幕

    作者:宋耀茹(整理) 刊期:2017年第10期

    2017年9月1日,“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大型个展,由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孙启栋策展.展览依据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特有的螺旋式空间结构,融合艺术家的《编舞》《雾》《趋势》《此地入耳》《示踪器》《丛》6件大型作品,通过运用声音、雕塑、影像、装置等多...

  • 纤染星辰,如期而至的旅行——记“天空·星空——赵赵个展”

    作者:黄周(整理) 刊期:2017年第10期

    80后艺术家赵赵先生于2017年10月7日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举办了个展的第二部分“天空·星空”.本次展览展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天空与星空的漫游之旅.

  • 日常生活的“情境”

    作者:高睿(整理) 刊期:2017年第10期

    古往今来,人们不断思考“生活”与“观念”的关系.生活,究竟是一种常态,还是被塑造出来的“情境”?人们又怎样通过生活的艺术来寻求新的活力和发散性?这也正是“日常生活的‘情境’”展试图解答的问题.

  • 风景入艺——14世纪阿维尼翁教皇宫风景主题表现

    作者:林航 刊期:2017年第10期

    阿维尼翁教皇宫内的雄鹿室壁画描绘了林中狩猎、捕鸟等场景,是欧洲14世纪象征风景画的重要例子,体现了西方中世纪人的自然观念.本文将从三个层次对雄鹿室壁画进行研究:首先,结合雄鹿室建造时的特殊历史背景,分析壁画的主题、风格及其表现时间与空间的方式;其次,在分析宗教与世俗关系下的“自然观”的基础上,将壁画置于宫殿装饰整体环境中,讨论...

  • 互联网+时代“非遗”艺术的创新设计与发展

    作者:苏静 刊期:2017年第10期

    当前,互联网在信息传播、大数据集成、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将会成为提升以非遗为品牌的文创产业创造力与生产力的利器.本文探讨了以动画、VR、全景展示等数码艺术手段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平台,如何挖掘传统非遗艺术的内涵、题材与形态特点,创造出非遗艺术与数码艺术的新关系与新环境,运用网络媒体优势进行传播的策略与方法.

  • 新时代媒体传播的偏向

    作者:刘珺 刊期:2017年第10期

    新媒体的巨浪中,我们如何把控传播的风向,反思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传播的媒介与方式,它无时无刻不在参与着我们的生活,从网购到自媒体,网络已经不可或缺,随着事物发展的规律,下一个引领时代的传播方式会是怎样的?

  • 新媒体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三次转型

    作者:王娅蕾 刊期:2017年第10期

    1979年开始的中国当代艺术重新发现了“人”或者说“个体”的存在,在当时意识形态的最大现实前提下,充分完成了一种价值观的引导和变革.第二次转型则是从1992年以后开始,让市场介入甚至主导了艺术的走向,2000年以后中国新媒体艺术成为一个确定的艺术门类,终有一门艺术门类的地域壁垒被打破,艺术观念也被彻底打开.迄今为止,人类的艺术尚不能脱离...

  • 身体与图像

    作者:刘晓陶; 黄丹麾 刊期:2017年第10期

    直接聚焦于身体问题的艺术作为一个主题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末以高调的姿态和戏剧化的方式出现在一些女艺术家的创作中,这些女艺术家的艺术灵感来自女权政治运动中提倡的意识觉醒和激进主义.80年代,女性艺术家继续致力于探索和身体直接相关的政治化问题.滥觞于后弗洛伊德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话语的一些思想观念对致...

  • 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起点:新媒体艺术的理念和实践——宫林访谈录

    作者:姚风 刊期:2017年第10期

    科技的发展给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的可能性,一方面,新媒体艺术将科技与艺术结合在一起,影响了艺术家的文化心理结构,改变了艺术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推动了当代艺术形态的创新发展,新媒体艺术能让每个观者都参与进来,与其交互,甚至加入原作者都没想过的观看方式.新媒体艺术是从20至21世纪的时代转折中发展趋势最有力最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