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民俗

神州民俗杂志 省级期刊

Folk Custom in China

杂志简介:《神州民俗》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0157/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神州大地、节日风华、文化民俗、忠孝仁爱、神明信仰、神州人物 文化遗产、环球风情、世俗礼仪、家庭文摘、侨人侨乡、大地光华、俗史钩沉...

主管单位: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
主办单位: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
国际刊号:1995-0187
国内刊号:44-0157/Q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总发文量:3149
总被引量:567
H指数:6
引用半衰期:4.62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5757
  • 梦苏州苏州民俗文化撷萃——专题卷首语

    刊期:2010年第11期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春雨潇潇里,苏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更显得别样的美丽和别致。有学者说:“江南本身是富庶的,但江南文化的深义更在于一种有精神品味的日常生活方式。”苏州不正是江南文化审美的杰出典范么?我们一唱三叹“三生花草梦苏州”。

  • 苏州民俗博物馆揽胜

    作者:宁方勇; 孙云(图) 刊期:2010年第11期

    苏州民俗博物馆是我国首家以展示都市民俗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位于园林路潘儒巷32号,世界文化遗产狮子林东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苏州建城2500周年之际筹建,1986年11月正式开馆。

  • 人生旅途俗相伴——“保领大”里看苏州人独特的育子习俗

    作者:沈建东; 孙云(图) 刊期:2010年第11期

    苏州习俗,家里人丁单薄或小孩体弱多病则必寄名,期荫护以保安康。或寄名神佛,或寄名孩子多的人家,寄名礼仪需用七粒米、七片茶叶,加上长青植物千年蒀,孩子的生辰八字放入红绸袋中,忌用缎子,因谐音“断于”之故,选个黄道吉日,到庙中烧香跪拜后,把寄名袋挂在神佛的座下,直到孩于十八岁再取回,并谢神护佑之恩。

  • 何处春深好,春深嫁女家

    作者:苏文; 孙云(图) 刊期:2010年第11期

    苏州婚礼最热闹是迎娶拜堂,即古六礼之“亲迎”礼。喜期至临,男家按时发轿亲迎。新娘则沐浴、更衣、开面。梳头时还将新郎的头发梳入新娘的发髻中,谓之“结发”。民间所谓结发夫妻,此之谓也。

  • 俗信俗风姑苏神——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作者:张炜 刊期:2010年第11期

    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 二十四番花信,吹香七里山塘 这幅已流传了数百年的千古名对,反映了曾盛行干山塘、虎丘一带的苏州独特民俗,即每年农历二月十二的虎丘花神庙会。南宋时期,苏州就有了花神庙会,在花神生日进行祭祀。吴地向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俗称“百花生日”。

  • “祭猛将”祈年丰

    作者:张炜 刊期:2010年第11期

    中国是农耕文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因此与农事相联系的各类信仰十分流行,而苏州历来就有“俗信鬼神,好淫祀”的文化特点,所以至明清时期,苏州与农事相关联的行业神灵众多,崇信方式也很是复杂,其中最具有广泛性的是对驱蝗神“刘猛将”的信仰,刘猛将庙也叫虫王庙、刘王庙,所祭祀是同一个神。在江南各地,尤其是在苏州、上海一带.几乎村村...

  • 民间祈福俗相似 财神都到我家来——苏州民间俗信与庙会

    作者:沈建东; 张炜(图); 郭自叶(图) 刊期:2010年第11期

    民间神灵分成祖先神、宗教神和民间俗神三种类型,所谓宗教神指出自佛、道两教的神灵,如:如来、观音、地藏、关帝、东岳、八仙、城隍、灶神等,祖先神则是苏州人通常称的家神或喜神,每逢新年、清明、中元、冬至,苏州城乡祭祖活动十分频繁,燃烛、设供、烧冥钱等到处可见。民间俗神即是民间奉祀虔诚而宗教上不归流的神灵如财神、五通神、蛇神...

  • 苏州怪俗——烧“狗屎香”

    作者:郭自叶; 刘玉林(图) 刊期:2010年第11期

    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傍晚,苏州百姓总要在庭院、墙角或者家门口的小巷点起香来。一般是几十根、上百根的,整整齐齐地插在地上,犹如天上的星斗,非常好看。人们习惯把此香称为“狗屎香”。这香的名字听起来怪怪的,也有点不雅,但它却有一番来历,它是因纪念吴王张士诚而兴起的,从明朝初年沿袭至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 重节好游年年传——中秋斋月古今同

    作者:张炜 刊期:2010年第11期

    在2008年的中秋节,苏州民俗博物馆联合苏州台协园区分会在馆内举办的拜月活动,在苏的台湾同胞举香拜月,祈求家庭团圆,生活幸福。

  • 姑苏腊月“照田蚕”

    作者:宁方勇; 孙云(图) 刊期:2010年第11期

    “苏湖熟,天下足”和“衣被天下”的俗谚自宋代以来在全国就流传已久,说的就是苏州其产量对国内生产和消费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可见苏州在当时中国处在重要地位。苏州草鞋山遗址的发现更是将其稻作历史推至了新石器时期,距今已有5500多年。所以苏州的先民们早就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农桑事业,推动着历史和文明的进步。

  • 邓尉探梅

    作者:刘锡诚 刊期:2010年第11期

    “观梅何时最相宜?东风残腊正当时。”小寒刚过,大寒未至,正值“残腊”之时,来到我国梅子的主要产地——苏州市吴县光福镇观赏漫山遍野怒放的梅花,真可谓是一件平生快事。

  • “冬至大如年”——苏州的冬至习俗

    作者:郭自叶; 王建中(图) 刊期:2010年第11期

    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 毕竟句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 这是一首苏州一带的竹枝词,它不仅简要地写到冬至的节俗,而且谈到了冬至在一年岁时节令中的地位,即“冬至大如年”。

  • 苏州端午与伍子胥

    作者:沈建东 刊期:2010年第11期

    端午渐渐逼近了,穿行在班驳的院墙组成的街巷里,不时可以从这个古老的城市寻常人家中。闻到厨房飘出的煮粽子的清香.走到胥江河畔,一群即将参加龙舟大赛的健儿们,正穿着桔红的背心,露出矫健的肌腱。争先恐后练习划桨,阳光灿烂明亮,船边水花四溅,随着龙舟飞速的前行,这个仅次于春节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气氛氤氲中,又一次被我们所感到...

  • 乍听吴侬觉有情——荷兰阿姐的吴歌情缘

    作者:沈建东 刊期:2010年第11期

    荷兰阿姐中文名字叫施聂姐,高鼻梁大眼睛,淡褐色的头发。身边常有一位同样高鼻大眼的绅士,戴着金丝边眼镜.文质彬彬的,夫妻二人志同道合为吴歌而不远万里来到苏州,虽然事隔多年,每每忆及,他们对吴歌的执着深情仍令我感动不已。

  • 吴方言

    作者:沈建东; 陆志明(绘图) 刊期:2010年第11期

    墙门洞里的门闩——直出直进(图1) 苏州人用此语常来形容眼睛里看不见别人,傲慢无礼的样子。叶圣陶《潜隐的爱》:“伊望着那家的墙门,心里念着里面的他。”民间俗有“王家墙门”、“张家墙门”的称呼。苏州民居旧时称围墙上的大门叫墙门,常用打磨得清亮的青水条砖扁砌在门板上.墙门两边舶脘墙上砌墙时要先开好门闩洞,苏州人称“墙门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