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杂志简介:《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501/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疫病防治、三秦医药、国医传承、论著_学术探讨、论著_实验研究、论著_临床研究、论著_网络药理学、述评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国际刊号:2096-1340
国内刊号:61-1501/R
全年订价:¥ 156.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1.21
复合影响因子:0.9
总发文量:3015
总被引量:15883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6.7
立即指数:0.023
期刊他引率:0.972
平均引文率:8.8927
  • 运气理论彰显着中医药知识中的核心观念

    作者:张登本 刊期:2019年第06期

    《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理论知识,是以气-阴阳-五行-神理论为基础,应用干支甲子为演绎工具,论述天时气候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关系、论述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脏腑疾病流行特征,以及如何预测、治疗用药规律,无论是藏象、气机气化、组方法度、治则治法,都是以五运六气知识为背景提出的,舍此则无以求治其文化源头和理论根基,这就是此处认为五运六气...

  • 孙思邈生平问题十二讲之一--孙思邈生卒年考(下)

    作者:宋珍民 刊期:2019年第06期

    孙思邈卒年的"永淳元年(682)"一说,似乎是不刊之说,其说出自《旧唐书·孙思邈传》,诸家因信赖《旧唐书》做为"二十四史"之一的"正史"的学术地位而坚守此说。然从史源上考究,唐五代时期较《旧唐书·孙思邈传》更早的文献中,就有孙思邈"永淳元年卒"这一说法,以及"永淳初卒"、"永徽初卒"等,而这些文献又与《旧唐书·孙思邈传》在史源上有着深厚的渊源...

  • 刘茂才教授脑病证治临床经验及用药特点

    作者:闵存云 刊期:2019年第06期

    全国名中医刘茂才教授善于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中风、痴呆、癫痫、失眠、眩晕等疾病。尤其是缺血性中风的证治,注重标本同治,抓住脾肾虚损为本,虚风内动、痰瘀阻络为标的病机特点,治疗以补气健脾、益肾填精为主以治其本,同时兼顾息风、化痰、活血通脉以治其标。在此基础上,刘教授更注重身心同治,不断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胡顺金主任运用六经理论辨治肾脏疾病经验

    作者:钱琴; 胡顺金; 曹媛茹 刊期:2019年第06期

    胡顺金主任从六经辨证着手,辨治肾脏疾病,将其概括为①邪犯太阳,营卫失调;②邪伏少阳,枢机不利;③邪入阳明,正邪交争;④邪至太阴,寒湿阻滞;⑤少阴寒热,阴阳俱衰;⑥寒热错杂,厥热胜复等六个方面证型,以此辨治肾脏疾病,为中医辨治肾脏疾病开拓了新思路。

  • 孙万森教授祛风通络法在肾病治疗中应用思路浅谈

    作者:吴张浩; 王竹; 王志勇 刊期:2019年第06期

    孙万森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肾脏疾病的病因无论从外因及内因分析,皆与"风"邪有关,故治疗上无论兼以何种病邪,皆可以从"风"论治,并创立"祛风通络"方,在临床上随症加减,疗效显著。本文总结孙万森主任医师的风邪致病论,并对慢性肾病的临床治疗作以总结,希望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拓宽思路,发挥中医药的特色。

  • 陕西省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

    作者:李引刚; 李彦民; 朱长庚; 王明怀; 秦鹏俊; 殷继超; 袁普卫; 刘艳平; 吕正茂; 朱超; 孙晴; 杨锋; 杨进; 王永明; 杨文龙; 王国柱; 蔡文龙; 程延; 雷鸿; 晁建虎; 张文信 刊期:2019年第06期

    肾虚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痿/骨痹)的基本证候,根据阴阳盛衰有肾阴虚、肾阳虚之分;可兼夹脾阳虚、脾气虚、气血亏虚等虚证,亦可兼夹寒湿、血瘀等实证,但并没有统一的分型标准,治疗亦无章可循。我们根据258例患者聚类分析结果,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分为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虚实挟杂证为宜。参照国家老龄委制订的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结合我省老...

  •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臌胀内服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丁辉; 呼兴华; 赵仁龙; 王晓琳; 张琳叶; 禹思宏 刊期:201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臌胀内服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臌胀的内服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得出药物频次、药物归经、四气五味、药物组合频次统计。结果共提取66首处方(238味药),证候分布统计,以气血亏虚证、湿热蕴结证、寒湿困脾证、气滞湿阻证多见;药物以茯苓、木香、白术、陈皮、当归、人参应...

  • 气虚的生物学基础和症状特征

    作者:王义国; 于明珠; 张启明; 吕健; 郭春霞; 郑腾飞; 冯辉; 张健雄 刊期:2019年第06期

    不同版本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均认为气虚证是由一组症状来诊断的。结合文献,认为"气"的生物学基础是单位时间产生或消耗的化学能,"气虚"即单位时间产生的化学能过少或消耗的化学能过多,"气虚"之所以常发生于中医的脾藏、肺藏、肾藏和心藏系统,是因为这些系统的单位时间化学能消耗量大,"气虚"的诊断要点是症状的临床特征。

  • 运用时方辨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作者:黄佳梅; 万凌屹; 丁彩飞 刊期:2019年第06期

    通过阐述五子衍宗丸、苍附导痰汤、毓麟珠、养精种玉汤促排卵的证治机理及现代研究,分析其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适应症,探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时方促进卵泡发育的可能机制,并有助于阐明中医药"促排卵"的科学内涵。

  • 新安医家孙一奎辨治痰饮学术特色探析

    作者:席俊羽; 闫可可 刊期:2019年第06期

    新安医家孙一奎,医术精湛,著述颇丰。在其著作《赤水玄珠》第六卷中专设痰饮一门,论治详细,在《医旨绪余》和《孙文垣医案》中亦有对于痰饮的精彩论述。通过对孙一奎三本著作中痰饮的治疗特色进行分析,总结出孙一奎临证辨治痰饮的学术特色是活用二陈汤,重视温补,固本培元,希望对后世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 从补营气即补阴到补营阴即补气--明代新安医家汪机《营卫论》的启示

    作者:方舟; 黄辉 刊期:2019年第06期

    新安固本培元派代表的医家汪机融合了李东垣和朱丹溪的思想,在《营卫论》中提出了"营卫一气"学说,认为人参、黄芪补气即补营之气、补营之气即补营、补营即补阴的论断,得出参芪有气血阴阳双补之功。那么,若认为补阴即补营阴、补营阴即补营气,以补阴药为主,是否也能达到阴阳双补的目的?本文从补营阴即补肺气、肾气、心气、肝气四个方面,论证了补阴...

  • 基于新安医家吴澄《不居集》的理脾阴思想探析

    作者:李慧; 孙宇洁; 付书璠; 郭锦晨 刊期:2019年第06期

    著名新安医家吴澄参合宋、元、明诸医家治法,融汇自己的临证心得,撰著《不居集》,其中吴氏的理脾阴学术思想涵盖了理脾阴之法的形成、要素及理脾阴九方之特点等,完善了脾胃学说,亦对后世辨证论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论喻昌《医门法律》辨治咳嗽思想

    作者:吴迪; 杨勤军; 李泽庚; 张星星; 童佳兵; 李清仪; 李苗苗 刊期:2019年第06期

    咳嗽是呼吸道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喻昌在其著作《医门法律》中,以形寒饮冷之内外合邪比类暑湿火之邪,扩充了咳嗽病因病机和治疗,并提出君相二火失和而致肺火旺盛,以清肺泄火法治之;纠正《内经》中"秋伤于湿"乃"秋伤于燥"之误,首提"燥气伤肺"之论,以甘寒立法创立清燥救肺汤;久病咳喘责之痰饮、留饮、伏饮,治...

  • 王旭高通阳散结法辨治胸痹心痛探析

    作者:魏栋梁; 李凌基; 奚然然 刊期:2019年第06期

    胸痹心痛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与现代医学"冠心病"的症状类似。因其病因病机多为上焦心阳虚衰、下焦阴寒上乘,故而投以宣阳通脉、消壅除结之药物,是谓通阳散结法。中医对胸痹心痛的研究可追溯至先秦两汉,后经历代医家的探索与实践,至今胸痹心痛的辨治体系已较为完备。通过对清代名医王旭高之《王旭高医案》等著作中有关胸痹心痛医案的分析,发现王旭...

  • 鲁迅医学观对中医药发展的启示及思考

    作者:孙达; 陈烨文 刊期:2019年第06期

    鲁迅医学观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鲁迅对于中医的质疑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并且这种质疑在民国时期具有相当的典型性;鲁迅对西医的质疑具有必然性,这主要和他对西医的一些误解有关。晚年鲁迅重新审视了个人的医学观,并对自己早期观念的失当之处做了客观的修正。通过对鲁迅医学观演变过程的回顾和分析,可以得见鲁迅观念的发展实例对中医学的...